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新智元
+ 關注
2022-08-26 14:32
570次閱讀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新智元報道  

編輯:好困
【新智元導讀】最近,微軟傳奇程序員Raymond Chen分享了一則來自他同事的「靈異」小故事。
在那個被Windows XP統(tǒng)治的時代,有著這樣一個傳說。
只要播放珍妮·杰克遜的「Rhythm Nation」這首歌的MV,你的筆記本電腦就會崩潰。
而且更加詭異的是,放在周圍的電腦,也會聞聲宕機……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為了搞清楚問題所在,一頭霧水的制造商開始著手對競品的筆記本電腦進行測試。
好巧不巧的是,其他公司的部分機型也會出現(xiàn)相同的癥狀。
而這個聽起來像都市傳說一般的漏洞,最近已被Mitre授予了正式的CVE ID,可信度直接拉滿。(手動狗頭)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這個參考鏈接,是不是有點草率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經(jīng)過一番研究之后,這家制造商發(fā)現(xiàn):
原來,「Rhythm Nation」這首歌中的一段頻率,是筆記本電腦里配備的5400轉(zhuǎn)硬盤的共振頻率之一。
為此,制造商在電腦加了一個自定義過濾器,可以在播放過程中檢測并去除那段頻率。
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大家又可以愉快地看MV了。(就是下面這個)
是不是感覺很「荒誕」?真的有這么弱雞的筆記本電腦么?
一位網(wǎng)友也這么覺得,于是他特地用Audacity對歌曲的頻譜進行了分析。
他表示,最突出的峰值在84?Hz,比鋼琴上的E2高一點。碰巧的是,5400 Hz比E6還要高一點。由于是同一個音符,相隔六個八度,我不得不承認,如果有哪首歌會因為共振頻率而導致問題,那就是「Rhythm Nation」。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想必,終于能松一口氣的制造商,一定會給這個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案,貼上一個數(shù)字版的「請勿刪除」標簽。
只是在多年之后,大概就沒有人還記得,為什么電腦里會有這么個小東西了。
不知道他們現(xiàn)在的筆記本電腦里,是不是還有這個音頻過濾器,保護著一款已經(jīng)不再使用的硬盤型號不受損壞。

無獨有偶

有一位網(wǎng)友表示,在2008年到2009年之間,由某個著名品牌生產(chǎn)的第一批9英寸上網(wǎng)本,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因為自己手頭就有好幾臺)
其中,基于機械硬盤的150型在高音量下播放音樂時(幾乎是任何音樂),就會直接宕機。如果沒有崩潰反而更加可怕,因為硬盤將受到實時的損傷。想比起來,基于SSD的110型就完全沒有問題。
究其原因,這臺電腦最初是圍繞著固態(tài)硬盤設計的。后來為了能塞下機械硬盤,就不得不對內(nèi)部的構(gòu)造進行了調(diào)整。結(jié)果就是,右邊的揚聲器直接貼在硬盤旁邊。而在播放大聲音時,硬盤就會受到各種振動的影響。
當然,制造商從未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
但幸運的是,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只需將音量平衡設置到左邊,讓右側(cè)揚聲器不再出聲就行了。或者直接換成SATA固態(tài)硬盤,還能順便降低功耗,一舉兩得、一勞永逸。
好在,官方在后期通過BIOS更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外,一段2009年的視頻顯示,這位工程師發(fā)現(xiàn),只要對著服務器上正在工作的硬盤大喊一聲,就能顯著增加延遲,并降低整個服務器的性能。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太奇怪了,再看一遍。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時間來到2017年,一位名叫Alfredo Ortega的安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播放130Hz的音調(diào)使硬盤幾乎完全停止響應。
同年,普林斯頓大學和普渡大學的科學家發(fā)表研究報告表明,對硬盤的聲學攻擊可以破壞個人電腦、自動取款機和CCTV系統(tǒng)。
所以說,這些故事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再購買5400轉(zhuǎn)的硬盤了!(bushi)

共振頻率

言歸正傳,既然提到共振,就一定少不了1940年塔科馬海峽大橋倒塌的故事。
塔科馬海峽大橋坐落在西雅圖以南40英里處,橫跨普吉特海灣。 大橋 橋身光滑纖細,是當時世界上第三長的懸索橋,全長為5959英尺,約合1816米。
1940年7月1日,塔科馬海峽大橋正式通車。
走近科學:一首絕對不能外放的歌,電腦聽到就宕機!
當時的工程師們認為,盡管這個設計超出了以前標準的長度、深度和寬度的比例,但它仍然是安全的。
然而,就在不久后的11月7日,當?shù)赝蝗还纹鹆舜箫L,塔科馬海峽大橋因此也開始了劇烈地搖晃。
第一次事故發(fā)生在上午11點左右,當時混凝土從路面上掉下來。僅僅幾分鐘后,600英尺長的橋段掉了下來。這時,大橋被瘋狂地來回翻滾。 甚至, 橋的一側(cè)人行道的標高比另一側(cè)的人行道高出 28英尺(約8.5米
管橋塔是由堅固的碳鋼結(jié)構(gòu)制成的,但事實證明,它仍然無法與劇烈的運動相抗衡,最終還是塌了。
隨后的調(diào)查和測試顯示,塔科馬海峽大橋很容易受到風產(chǎn)生的振動的影響,尤其是當大橋遇到來自某個方向的強風時。
經(jīng)過兩年多的建設,全新的懸索橋于1950年10月14日開通,它比原來的橋長了40英尺。新建的大橋吸取了塔科馬海峽大橋倒塌的教訓,而后所有來的懸索橋也是如此。
今天,塔科馬海峽大橋的殘骸仍在普吉特灣的底部,在那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暗礁之一。
參考資料:
https://devblogs.microsoft.com/oldnewthing/20220816-00/?p=106994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作者:新智元,36氪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資深作者新智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nèi)容
消息通知
咨詢?nèi)腭v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