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連線Insight
+ 關注
2022-09-26 17:34
727次閱讀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文/周曉奇

編輯/葉麗麗


這個9月,泰國的云服務市場格外熱鬧。
先是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首站在泰國曼谷舉辦,會上華為云聯合伙伴發布“Go Cloud,Go Global”(上云,走向全球)計劃,布局全球數字產業生態。
隨后,阿里云在泰國普吉島舉辦國際云峰會,宣布將繼續加快海外市場布局,未來三年投入70億元建設國際本地化生態,并在海外增設6個服務中心。
騰訊云因疫情延期還未舉辦今年峰會,但在去年已經發布出海3+1戰略,數字“3”代表聚焦的三個賽道:文娛工具、技術創新、數字營銷,“+1”則是指跨境生態。今年2月,騰訊云就針對跨境電商推出“輕量化”解決方案。
海外市場,儼然成為云廠商巨頭們眼中的熱土與藍海。
不只有巨頭們看上了海外的龐大市場空間,國內獨立云廠商們也早早啟動出海,希望分得一杯羹。UUCloud2013年就在香港開通了亞太數據中心;金山云2018年就在內測俄羅斯數據中心;青云則在2020年選擇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作為出海首站。
國內云廠商們想在海外搶市場,并不是一件易事,他們面對的勁敵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oogle Cloud這些全球云廠商巨頭。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這場海外之戰,或許比國內更激烈,但國內云廠商們必須出海征戰。
據IDC發布《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中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在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長了43.0%。該增速與2021年上半年的增速(48.8%)相比,下滑了近6%。2021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增速放緩。
從細分市場來看,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以及IaaS+PaaS市場格局相對穩定,排名前五的云廠商一直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國內互聯網企業大規模上云階段結束,這讓國內云廠商們紛紛奔赴傳統領域尋找新客戶。
多種因素重疊下,國內云廠商們只有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尋找更大的增量空間。今后,各家在海外的交鋒也將更為頻繁且激烈。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巨頭齊聚泰國,加速征戰海外
當國內云市場增速放緩,出海成為國內云廠商巨頭們的必選項。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基礎云服務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整體云服務市場規模達到3280.2億元,增速為45.4%。雖有一定的增速反彈,但內外部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了云服務市場的進一步回暖,國內整體云服務市場已由高速增長期逐步進入穩步發展期。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2016-2025年中國整體云服務市場規模及增速,圖源艾瑞咨詢

此外,從2021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行業用戶營收貢獻結構來看,泛互聯網行業占到53.9%,已近飽和。而且中國互聯網行業正經歷行業結構調整期,客戶的用云貢獻率略有下降,公有云市場未來增量空間將更多集中于傳統行業。
這正是今年國內云廠商巨頭們,加快出海步伐的重要原因。
近日,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首站選在泰國曼谷舉辦,這是該大會首次在海外舉辦。據悉,華為云是在泰國第一家建設本地節點的公有云廠家,不僅在曼谷、春武里、北攬設立了3AZ數據中心,還提供泰語網站服務和咨詢服務。
這次會上,華為云CEO張平安宣布,華為云即將在印尼、愛爾蘭開服,到2022年底,華為云將布局全球29個區域、75可用區,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外,華為云的最新服務也將面向全球落地。
這次大會上,華為云發布在云原生、AI開發、數據治理、數字內容、軟件開發、開天aPaaS等領域的超過15項創新服務,這些服務將首次面向全球落地。
這不是華為云今年在海外的首次動作。今年3月,華為云還發布了全球業務Boosting解決方案,將華為云優勢資源、產品和各項經驗能力進行了整合,以此服務互聯網、金融科技、制造業等中小企業出海。
時隔三個月后,華為云在中企出海創新峰會2022上,宣布成立“凌云出海聯盟”,意在通過聯盟形式加強海外市場的拓展。值得注意的是,金山辦公也是首批聯盟企業之一。
與華為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阿里云。
今年8月底,阿里云在國際出海峰會上宣布成立出海服務聯盟,想通過“阿里云+聯盟伙伴”的“1+N”服務模式,吸引更多出海企業選擇阿里云。聯盟成員也較為復雜,包括復星銳正、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云計算服務商Lightning Cloud等中外企業。
巨頭成立聯盟的想法顯而易見。當企業拓展海外業務時,不僅能繼續使用自家的云服務,還能與當地伙伴一起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共同服務出海企業。
在這次峰會上,阿里云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希望未來三年能夠助力100家出海企業在海外營收過億,這也意味著出海正成為阿里云的重要方向。
在實際動作上,阿里云于9月22日在泰國舉辦的國際云峰會上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70億元建設國際本地化生態,并在海外增設6個服務中心,分別位于波爾圖、墨西哥城、吉隆坡、迪拜等地。
巨頭交戰,比拼的無非是誰的速度更快、服務更廣、基礎設施更完善,但這也意味著前期建設要耗費巨量資金。
阿里云舍得下血本。過去一年內,阿里云新增韓國、泰國、德國、印尼、菲律賓、沙特等七座海外數據中心。還與易達資本、中東最大移動運營商沙特電信公司(STC)在沙特成立云計算合資公司,注冊資本8.94億沙特里亞爾(約2.38億美元)。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阿里云全球基礎設施布局,圖源阿里云官方微博
相較之下,騰訊云今年在海外消息較少。目前公開信息是今年2月,騰訊云輕量應用服務器Lighthouse針對跨境電商推出了“輕量化”解決方案,這與去年騰訊云發布的出海3+1戰略和解決方案契合,“+1”指的就是跨境生態。
這或許與今年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延期有關,在大會上騰訊云可能會公開更多出海動作。
從今年云廠商巨頭們的諸多動作來看,海外市場正成為各家必爭之地,誰能拿下更多份額就看各自本事了。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搶占先機還是“被迫”求生?
中小云廠商探索新大陸
國內中小云廠商的出海歷程,遠早于巨頭們。
“我們跟著客戶走,客戶去哪兒我們跟去哪。” UCloud創始人兼CEO季昕華曾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表示。
早在2013年,UCloud就發現所服務的游戲行業客戶有出海需求。彼時,國內電商、游戲等企業已經奔赴海外,尋找新興市場,但國內云計算行業還處于萌芽期。
此時的UCloud,邁出了出海的第一步。
2013年11月,UCloud與香港第一大網絡接入商HGC和記環球電訊攜手正式啟動了亞太數據中心,成為國內IaaS領域第一家提供海外服務的云計算公司。一年后,UCloud位于洛杉磯的北美數據中心全面上線運營,成為首個布局北美的國內云計算廠商。
此后多年,UCloud不斷擴張出海版圖,分別在泰國曼谷、韓國首爾、德國法蘭克福、美國華盛頓、新加坡、莫斯科、東京、阿聯酋、印尼等地落地數據中心,服務也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地。
2020年3月,UCloud菲律賓數據中心正式對外提供服務,這是UCloud在東南亞布局的第五個數據中心,同時是UCloud在全球的第33個數據中心。至此,UCloud覆蓋了全球26個地域。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UCloud在烏蘭察布云基地的數據中心,圖源UCloud官方微博

UCloud算是國內布局海外市場最早、最全的獨立云廠商,其他獨立云廠商出海時間較晚,也未形成規模化。
青云雖然在2014年開放了香港的亞太1區,2018年同樣在香港開放亞太2區,但直到2020年才正式踏出出海第一步,選擇地為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
不過,或許是由于資金等現實問題,青云并未在雅加達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而是與印度尼西亞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合作,使用他們的數據中心,提供一站式混合云服務。
東南亞是國內云計算廠商出海的第一站,這是因為東南亞人口眾多,截至2019年東南亞約有6.6億人口,這些人口為當地互聯網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基礎。
據中金公司發布的《東南亞數字經濟初探》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東南亞30歲以下年輕人占比超過50%,互聯網用戶達4.27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5%。
同時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表明,預計從2022到2026年間,東南亞整體互聯網用戶智能手機使用率將從88%增加到90.1%,而隨著東南亞國際手機滲透率的增長,消費者將逐步習慣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支付、視頻、游戲、叫車和送餐等各種服務。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2022到2026年東南亞智能手機用戶滲透率預計,圖源eMarketer
東南亞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為云計算廠商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戶,這正是青云首站選擇雅加達的重要原因。
據青云運營副總裁林源表示,東南亞會作為青云的第一站,目前在非洲市場也已經有合作伙伴。接下來,青云計劃在印度、非洲、南美提供全維云服務。
相較UCloud的提前布局,青云的出海頗有些無奈。國內云服務市場正被巨頭步步蠶食,中小獨立云廠商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出海是唯一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金山云雖然出海時間較早,例如早在2018年,金山云俄羅斯數據中心就已經開啟內測,但這幾年很少看到出海動態。
內測俄羅斯數據中心時,金山云相關負責人還介紹,其目前在全球有7個Region(地域),分布在中國大陸、新加坡、俄羅斯及中國香港等地。
中小云廠商的出海境遇頗為不同,有些早早就搶占了出海先機,如今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有些則是出于國內困境“被迫”出海尋找更多生存機會。不管如何,出海正成為云廠商們的共同選擇,這也意味著未來的爭奪將更為激烈且殘酷。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與國際巨頭比拼交鋒,
國內云廠商靠什么?
海外市場是一片廣闊的藍海,但想在勁敵環伺中獲得一定市場份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據調研機構Gartner的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全球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市場同比增長41.4%,達到了909億美元。亞馬遜(AWS云)繼續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其次是微軟(Azure云)、阿里巴巴、谷歌和華為,五大云廠商累計占據全球81.2%的市場份額。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2020-2021年全球IaaS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圖源Gartner
即便阿里云常年排名全球第三,但在全球市場份額上遠低于亞馬遜和微軟。2021年,后兩者加起來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60%,并常年保持著這一市場份額。
不可忽視的是,近些年谷歌云逐漸崛起。在Gartner的統計數據中,2021年谷歌云的增速達到63.7%,在前五大云廠商中增長率最高。
“中國云廠商在海外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美國的亞馬遜、微軟、谷歌這三大巨頭。”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曾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表示。
面對海外三巨頭,國內云廠商巨頭與中小廠商們的出海首站均以亞太市場為主。這主要是因為亞太市場有龐大的人口基礎、逐步完善的網絡基建以及還有較大的云服務市場空間,這些因素都像極了多年前剛萌芽的中國互聯網市場。
據Gartner發布的亞太云計算IaaS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從區域維度看,亞太云計算IaaS市場增速高于全球均值,在2021年實現331.6億美元規模,同比增長47.92%,其中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市場增速領跑亞太區域。
“東南亞一帶市場乃至整個亞太市場,與中國市場有著高度的相似性。除了IT基礎設施的云化,企業會更關注解決業務問題和數字化轉型。” 阿里云國際事業部總經理袁千曾表示。
這正是今年華為云與阿里云一致選擇在泰國曼谷開辦年度峰會的重要原因。
在亞太市場,阿里云的市場份額也長期位列第一。據Gartner數據顯示,2021年阿里云在亞太市場份額為25.53%,超過亞馬遜(15.80%)與微軟(14.03%)。華為云與騰訊云位列第四和第五,市場份額為11.95%和7.67%。
相較國內云廠商巨頭們通過自身規模與資源優勢,搶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國內中小云廠商們則在通過持續提升的技術能力獲取更多客戶。
UCloud在菲律賓落地數據中心時,即全面支持新一代快杰云主機,其平臺運算性能提升16%;云盤IO性能提升50倍,IOPS最大可達120萬,延遲降低至0.1ms;內網轉發能力到達1000萬PPS,性能為上一代10倍。價格則比普通云主機低15%。
當時,UCloud還研發了很多針對海外市場的創新產品,如全球動態加速產品 PathX、多云高性價比全球互聯產品Rome等產品,主要解決的是國際鏈路擁塞、跨國跨洲訪問延時高、線路不穩定等問題。
青云落地雅加達后,針對當地市場既輸出公有云服務,也輸出私有云產品,目的就是獲得不同種類的客戶。
技術能力永遠是云廠商們的核心基石,但生態建設同樣重要,這點是中小云廠商的致命弱點。
亞馬遜AWS官網顯示,其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0萬個合作伙伴。微軟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內,也有數十萬成員,其中云合作伙伴數量超過72000家。
云計算大航海,阿里、華為、騰訊如何探索新大陸?
今年以來,國內云廠商巨頭也在加快建設合作伙伴體系。 華為在今年6月舉辦的華為伙伴暨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以能力為核心”的新生態體系。
新體系下,針對軟件合作伙伴,華為云提供專家、工具、云資源、現金激勵等支持;針對服務合作伙伴,提供服務專業人才的培訓、專職團隊補貼和遷移激勵,賦能伙伴構建交付能力中心,幫助客戶把業務遷移到華為云上。
一個月后,在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云表示要“讓伙伴走在前面”。首先針對不同合作伙伴成立了相對應的生態團隊,以此來專項服務合作伙伴,其次未來三年投入10億專項資金,與分銷伙伴共同服務全國300個城市,同時也將為咨詢伙伴服務中國企業出海、跨國企業落地中國提供專屬支持。
未來,國內云廠商們要想獲得更多海外市場份額,考驗的更多是價格、技術、服務等整合為一體的生態能力。無論是巨頭還是中小廠商,這條海外之路都艱難無比,但也只有堅持走下去,才能獲得一席之地。

參考資料:

《中國云巨頭“出海記”》,全天候科技

《中國云“出海”》, 中國電子報

《青云邁出出海第一步》,環球網科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周曉奇,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