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騰訊聯通合營?其實是為了云計算合伙拿單

周天產業分析
+ 關注
2022-11-03 10:41
658次閱讀

文 |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11 月 2 日午后,市場傳言:「中國聯通與騰訊設立混改新公司」,消息引發市場熱議。

一時間,小道消息開始流傳,從混改到公私合營,甚至到「騰訊被收購」,再加上前幾天傳出的騰訊的南非大股東 Naspers 要把股份賣給中信的消息,市場的神經再次被觸動。

不過,據接近騰訊的人士向周天財經透露,這次是一次正常的二三級公司的合資行為,并不涉及以上傳言。其實,「騰訊產業創投」可以說是一家子公司的子公司,可稱之為一家孫公司。

騰訊聯通合營?其實是為了云計算合伙拿單

聯通在晚間也發公告表示:「該合營企業的組建正在推進過程中,尚未完成設立登記,對本公司當前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長遠看有利于放大雙方優勢,壯大 CDN、邊緣計算產業鏈。

所謂 CDN,通俗理解就是把網站分發到很多地方,從而實現快速訪問,并減少擁堵,運營商在這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財新則在稿子中提到,邊緣計算相比于 CDN 的潛力更大。所謂邊緣計算,著重于解決的問題,是傳統云計算(或者說中央計算)模式下存在的高延遲、網絡不穩定和低帶寬問題。通過在數據產生源附近分析、處理數據,沒有數據的流轉,進而減少網絡流量和響應時間。據工信部智庫中國信通院報告,2021 年,中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達到 436.4 億元。

同時,財新還提到,中國電信和移動的云計算業務較強,聯通則實力較弱,通過合資來追趕,確實是理想之選。據政府采購網,數說 123 平臺數據統計了三大運營商 2022 年上半年公布政企市場成績單:中國移動中標金額為 128 億元,中標項目數量達 5410 個;中國電信中標金額為 126 億元,中標數量 5796 個;中國聯通中標金額為 78 億元,中標數量 3261 個。據此統計來看,三大運營商中,聯通實力相對較弱。

直白來說,運營商有機房硬件便于開展邊緣計算,騰訊有底層技術和應用生態,雙方一起追趕,能夠實現互補,此次事件更接近于一次普通投資行為,而非所謂的混改。從引發熱議來看,說明企業界情緒正處在一個觀望期。

其實,不光是騰訊,阿里和京東也都在相同時間點宣布了和運營商的合作計劃。

同一天,11 月 2 日,2022 年互聯網大會的「阿里合作伙伴論壇」上,阿里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平臺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通信及國際化業務、智慧家庭等領域的創新合作。阿里集團 CEO 張勇和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等領導出席簽約儀式,足見規格之高,可能并不亞于此次騰訊聯通的合作規模。

京東的合作早一天,規格較低,因而沒有引起市場注意,但合作的內容與阿里、騰訊類似。11 月 1 日,2022 京東云城市峰會·上海站的「京東科技合作伙伴論壇」上,京東科技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平臺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通信及國際化業務、智慧家庭等領域的創新合作。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生態負責人王楠和上海移動副總經理王光華等出席簽約儀式。

三家互聯網公司的云業務,此次各自找到了三家運營商作為搭檔,著眼點也都是數字政務和智慧城市之類的領域,這些也都是邊緣計算的用武之地。根據施巍松教授的論文《Edge Computing : Vision and Challenges》,邊緣計算在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領域有很好的運用前景,比如,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城市中,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如果全部交由云中心來處理,將會導致巨大網絡負擔,資源浪費嚴重。若這些數據能就近進行處理,在數據源所在的局域網內進行處理,那么網絡負載就會大幅度降低。

出于多方面的考慮,目前部分行業設置了準入門檻,偏好于國資背景的供應商入局,已是云計算市場的一個趨勢。據智東西統計,2022 年第二季度國內 237 個超千萬元的智慧城市項目,三大運營商中標了超 100 個,此前拿 下眾多大單的阿里騰訊華為百度四家直接中標的項目僅 12 個。

騰訊聯通合營?其實是為了云計算合伙拿單

中國電信這兩年的市場份額上升迅速,據 IDC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顯示,2022 年上半年,中國電信已經憑借 11% 的中國公有云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市場份額,超過騰訊成為第三,逼近第二名華為云的 11.6%。

因此,騰訊云阿里云百度京東云和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是目前產生合作的一個基礎。接下來,合資公司或許能成為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進一步打開政務市場和智慧城市項目的敲門磚。從合資公司股份占比可以看出一些跡象,在此次合資中,聯通 48% 占大頭,騰訊占股 42% 則次之,也體現了相關業務的主導權交給了運營商,騰訊阿里的業務思路則開始專注于「被集成」,各司其職,形成分工。云計算大廠開始不再追求在億元級大項目中爭取到總承包商的角色,而是致力于為集成方提供核心自研的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AI、音視頻等底層核心技術,完成從價格戰到技術戰的轉變。

三大運營商在消費互聯網時代一度沉寂,如今憑借云計算業務,后來居上,又來到了產業互聯網舞臺的中間,成為供應鏈的「鏈主」。在自主可控的時代要求下,掌握技術命脈,數字經濟離不開運營商央企和云計算大廠的共同努力。

周天產業分析 原創出品 | techfinsight

專注于科技產業與商業現象的深度分析與趨勢解讀,亦關注企業家群體與企業文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周天財經”(ID:techfinsight),作者:周天財經,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