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黃河懂運營
繼10月份的“咖啡你沖不沖,沖沖沖沖沖”之后!11月再現音樂神曲!
11月14日,劉畊宏攜手貨拉拉,在抖音發起#貨拉拉拉貨操大挑戰#,張柏芝、鐘麗緹、楊迪、柳巖、田姥姥等明星網紅悉數跟風!各路大V、頭部KOL的魔性翻拍,眾網友的跟風創作又將整個營銷推向了高潮。
截至目前,#貨拉拉拉貨操大挑戰#在抖音上的視頻累計播放量已經突破7億次!線上總播放量超40億,這場娛樂化營銷,為貨拉拉收獲了大波市場好感。
對于消費者而言,貨拉拉最為出圈的品牌印記應該就是那句“貨拉拉拉不拉拉布拉多”的繞口令。
在2021年,貨拉拉繼續腦洞大開,把《生日快樂》改編成TVC歌曲《拉貨歌》!狠狠吸了一波睛。
因為在音樂營銷上不斷吃到流量紅利,今年《拉貨歌2022》如約而至,開篇就是今天大火的劉畊宏吃著火鍋,吐著舌頭說“拉,辣辣辣,火辣辣”,這一聽就是貨拉拉的諧音,品牌記憶點瞬間拉滿!
魔性神曲+場景表達+諧音記憶,似乎成了眾多品牌做音樂營銷的“不二法則”。
那到底什么是音樂營銷?對于品牌方而言,音樂營銷的價值真的有那么高嗎?音樂營銷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好音樂營銷實現破圈?
什么是音樂營銷?
說起音樂營銷,我們一定會記得十幾年前,周杰倫的那一首《我的地盤》,徹底將中國移動動感地帶打造成當年潮流;超級女聲張含韻用一首《酸酸甜甜就是我》,一舉將酸酸乳推成蒙牛的大爆品!還有那個夏天,又有多少人和宋慧喬一起,用步步高音樂手機哼唱“darling darling darling darling darling da la da”……
其實所謂“音樂營銷”,是以音樂為手段的營銷,本質就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在廣告中用恰當的音樂準確的刺激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促進產品銷售,達到企業目標的過程。
三是通過音樂塑造品牌形象,通過音樂給顧客帶來好感。
為什么品牌都在押注音樂營銷
近幾年,音樂營銷成為許多品牌營銷的重點玩法,尤其在2021年,《蜜雪冰城甜蜜蜜》與《熱愛105度的你》兩首神曲引發網友瘋狂跟風!
其中蜜雪冰城,更是借助雪王的“神奇魔法”成為疫情之下新式茶飲的“下沉之王”,成為為數不多的依然瘋狂擴張的茶飲企業,截至今年9月份,“蜜雪冰城”主題曲播放量已超過40億次,“蜜雪冰城”相關話題播放量已超過170億次,音樂營銷帶來的品牌影響力可見一斑。
蜜雪音樂營銷之后,沒有品牌不會對當時轟動的規模和一波又一波的營銷勢頭心動。
于是在11月份,當劉耕宏帶著新的健身操在直播間運動時,三四線城市的廣場舞大媽們也伴隨《拉貨歌2022》起舞,一輪病毒式的音樂營銷拉開帷幕。
這就不得不說起音樂營銷的前世今生。音樂營銷在中國市場,主要有兩個階段,分別是電視時代和短視頻時代。
神曲不是新玩法,回顧音樂營銷的前世今生
電視時代,復讀機+順口旋律+媒體投放便可以強行讓品牌slogan侵占用戶的耳朵。
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音樂營銷就是周杰倫的《我的地盤》與李玟的《Di da di》。
《我的地盤》是周杰倫在代言之后專門為中國移動創作的歌曲。
《Di da di》則是曲子先火,然后被廣州好迪選為廣告曲。
這一時期,步步高音樂手機推出的、由宋慧喬和BOBO組合出鏡的《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優酸乳和張含韻推出的《酸酸甜甜就是我》、綠箭聯手五月天的《潔癖》、游戲逆戰和張杰推出的《逆戰》,都帶著品牌印象一起留存在我們的回憶中。
我們發現,在這一階段,音樂素材也僅僅作為背景出現,和品牌定位、產品賣點結合相對沒有那么緊密,它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烘托氣氛,讓廣告顯得不那么單調。
但伴隨著科技的進步,新一代年輕消費人群的成長、消費需求的變化,品牌們逐漸發現:其實,音樂還有更大的營銷潛力,而短視頻時代的到來,音樂營銷的力量更加凸顯!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音樂的營銷價值愈發凸顯。
尤其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迅速崛起,內容形式的多元化與信息的碎片化,讓消費者的注意力被切割,消費者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難以集中。
過往自說自話的品牌廣告,在逐步喪失傳播力,音樂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播放器功能,更不是電視廣告主導的時代。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Z世代 (1995-2009年間出生) 活躍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2億,他們具有多樣的興趣與價值觀,由圈層文化帶來的消費潛力不斷增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各個消費領域的發展,誰抓住了Z世代就等于抓住了市場和未來的方向。
由你音樂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Z世代群體中有78.5%的人幾乎每天聽音樂,選擇音樂就意味著品牌能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來觸達他們。
事實也證明,這幾年,音樂市場超級火爆,從各類Idol不斷刷新的數字音樂專輯銷量,到數不清的音樂綜藝的火爆,從《中國好聲音》、《歌手》,到《創造101》、《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再到這個夏天火爆的《樂隊的夏天》,音樂類節目的火爆一茬接著一茬。
在這一背景下,音樂由于具備了龐大的Z世代用戶群、潮流文化屬性和豐富的情感價值,音樂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情緒,在個性化的今天以及未來,音樂將扮演更重要的營銷角色。
而近年來,音樂也逐漸被品牌認為是年輕化賽道上最主流的一個營銷方式,音樂,為品牌提供了新的年輕化密碼。
隨著在視覺審美越發疲勞之際,聲音開始受到品牌關注,成為調動消費者感官記憶的一種創新手段。
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從外界獲取的信息中,視覺信息占60%,聽覺信息占20%。也正因此,在過去,視覺往往作為信息的第一接觸點被品牌重視,其他感官元素則經常被忽略。
無數成功案例也證明,音樂成為品牌與年輕人溝通的“大殺器”!用音樂突圍年輕人是品牌經久不衰的營銷之道。
比如歌詞娛樂的《小蘋果》,輕松鑄就了現象級的爆紅,為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斬獲2.1億票房,立下汗馬功勞。
蜜雪冰城深交所上市獲受理,呈現一片“甜蜜蜜”盛況,“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主題曲也功不可沒。
短視頻時代,品牌如何打好音樂營銷戰役?
“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說最好的營銷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對于許多習慣性和啟發性的消費者購買決策來說,通過定制品牌專屬音樂能夠喚醒消費記憶,將音樂與品牌之間建立強聯系。
既然音樂營銷的價值這么大,那如果品牌想要定制一首品牌音樂,要如何做傳播呢?
品牌神曲營銷能否成功,不僅是詞曲能不能“洗腦”,更是策劃營銷能力、市場定位等因素之間的深度較量,當做出一首品牌音樂,如何做傳播效果最佳呢?這里提供兩種思路:
顯然用戶對內容的預期也會變成品牌廣告,用戶會抱著看一支品牌廣告的預期來觀看作品。比如2017年的拼多多,用一曲《好想你》改編的廣告歌曲刷遍全網,讓消費者不自覺地便被其影響。“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
利用歌手的影響力來滲透粉絲人群,比如 《手寫的從前》,這首歌是優酸乳為愛告白的廣告曲,被收錄在2014年12月26日發布的個人專輯《哎呦,不錯哦》中。甚至這首歌還在2016年獲得了蜻蜓FM2015空中音樂榜年度十大金曲獎項。
最后說幾句
音樂是感性的,不受語言束縛的,全世界的人都能聽懂的就是音樂。
對于品牌而言,一首質量上乘的品牌推廣曲是優質的品牌資產。
相較于其他的營銷方式,音樂營銷是可以跨越國界、地域、文化和行業的營銷,這是音樂的獨特魅力所致。與此同時要注意用戶的情緒與感受,要用更感性的表達,以更感性的方式去連接用戶。
希望更多的品牌,能夠借助于音樂的持久生命力,鏈接用戶,釋放音樂力量!
作者:黃河懂運營
作者介紹:致力于研究用戶消費行為。多年運營實操經驗,曾供職交個朋友團隊,擔任運營主管,擅長從0到1幫助企業搭建運營增長體系。公眾號:黃河懂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