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電車通
+ 關注
2023-07-13 10:47
682次閱讀
又一個歐洲大廠牽手國內車企。

真實的吉利,或許不是你以為的吉利。

它還擁有超10個汽車子品牌,并且還擁有戴姆勒、路特斯、阿斯頓·馬丁等海外車企的股份。

論投資,反眼自主品牌陣營,沒有一家比吉利更懂。7月11日,“投資家”吉利再次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吉利控股集團與雷諾集團共同發布公告,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圖源:吉利汽車公告)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家從未退出中國市場,只是將在華發展重點轉向電動車和輕型商用車的雷諾。

看到消息的第一眼,可能不少網友表示吉利這次“血虧”,畢竟雷諾在國內乘用車市場幾乎沒有戰斗力,但實際上吉利和雷諾將要成立的是專注混合動力和燃油動力總成的合資公司,新公司每年產能可超500萬套發動機和變速箱。

換而言之,雙方合資的目的不是要推出“吉利雷諾”的車型,而是為第三方汽車品牌提供動力系統的解決方案。

這么說來,吉利和雷諾確實有合資的必要。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非常迅猛,但可能有不少人不了解,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出口的主力。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高達67.9萬輛,而吉利集團就占據了當中的19.8萬輛。

就連吉利汽車董事長安聰慧絲毫不諱言,“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中,中國汽車已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規模化、體系化、代際化的換道先發優勢。”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圖源:極氪汽車官方)

越來越多自主品牌都選擇將歐洲市場作為往全球市場推廣新能源的落腳點。小通(ID:dianchetong233)觀察到,其原因有二。

一是歐洲市場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度比較高,2022年中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中就有接近一半的數量是通往歐洲市場的。

二是歐洲的新能源市場有政策推動。根據規劃,2035年起歐盟境內將禁止銷售非零碳排放的燃油車。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圖源:吉利銀河新能源)

如今,吉利在新能源技術上已經有純電浩瀚和混動雷神兩大平臺架構的支持,并且旗下車型在國內各自細分市場都通過了驗證,而出口量的持續提升,無疑是吉利全球影響力提升的重要佐證之一。

但在小通看來,吉利光靠自身的新能源技術來搶占歐洲市場,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要想加快搶占市場份額的速度,就需要雷諾這一個“催化劑”。

雷諾在國內市場雖然沒有太多影響力,但在歐洲市場還是有一定威望的。今年上半年,雷諾在歐洲賣出了501985輛,成為歐洲市場的第二大暢銷品牌。

此次合資,吉利至少可以獲得三個好處。

一是吉利在全球化上布局逐漸加速,對動力總成的需求和成本也會逐步增加,合資則是降低研發成本,增加產量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是與更多企業合作,可以不斷優化吉利自身的技術。作為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品牌,雷諾生產的發動機具備輕量化、高效能和低油耗等特點,相關技術非常值得吉利學習。

三是可以借助雷諾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加快雷神電混技術在歐洲市場的輸出,有利于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

2022年1月,雷諾汽車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曾表示,到2030年雷諾全面轉型為電動汽車品牌,在歐洲銷售的汽車將全是純電動汽車。

按理來說,雷諾汽車如果可以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打出成績的話,對于品牌的快速轉型是有很大幫助的。

然而,雷諾雖然沒有放棄國內的新能源市場,依然有江鈴集團新能源和易捷特新能源兩家合資新能源汽車公司,但兩家公司旗下的羿、小雷達等車型的知名度很低,在國內的品牌影響力更是無從談起。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圖源:江鈴新能源官方)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吉利和雷諾合資的業務除了混合動力之外,還有燃油動力總成,這似乎與雷諾的純電動路線是相違背的。

但在小通看來,這反而是雷諾順利往電氣化轉型的重要一步。

雖然燃油車業務在全球市場上的規模開始萎縮,已經有車企開始砍掉純燃油發動機方面的研發,將更多資源放在電氣化領域上。

但事實上是,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里,燃油動力和混動動力車型并不會退出歷史舞臺,針對這兩個業務的持續開發可以為更多第三方汽車品牌提供動力系統的解決方案,為雷諾后期的快速轉型提供了資本。

另外,雷諾雖然在歐洲市場有一定威望,但旗下新能源車型在技術上仍有不少的進步空間。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圖源:雷諾汽車官方)

就以雷諾賣得最好的純電動車Megane E-Tech electric為例,暫且不說設計和用料水平,作為一款緊湊型跨界純電SUV,其純電續航里程最高不過470km。

這個續航里程在歐洲市場可能是夠用的,但反觀同為緊湊型SUV的極氪X,純電續航里程都要500km起步,若雷諾能夠提高產品的硬實力,對提高歐洲的新能源市場地位也是大有裨益。

借助此次合資,雷諾可以學習吉利在混動技術上的電氣化技術,從而推動自身在新能源領域上的發展。對自身的發展而言,雷諾也可以適當地將更多研發成本放到純電動領域上。

吉利正穩扎穩打地構造自己地全球商業版圖,歐洲新能源領域具有較大的可挖掘空間,與雷諾合資可以快速打開歐洲市場,借雷諾之手擴大品牌知名度。

雷諾雖然與吉利共同研發燃油動力和插混領域,但可以在燃油動力中獲取更多資本,在插混技術中可以學到吉利更多先進技術,為后續往純電動轉型提供了較為充分的前提條件。

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大概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但話說回來,雷諾可能通過吉利擴大自身在歐洲新能源市場的份額,但要想在國內市場與其他新能源車企競爭,可能還是很難。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圖源:江鈴新能源官方) 

對于消費者而言,至少是當下的消費者,他們對新能源品牌的知名度和技術都有足夠高的要求,諸如采用比亞迪動力總成的豐田,也很難在國內市場形成足夠高的影響力。

當然,雷諾在歐洲市場“獨自稱王”也不是一件壞事。

封面圖源:極氪汽車官方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車通”(ID:dianchetong233),36氪經授權發布。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吉利牽手雷諾,看似血虧實則血賺?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資深作者電車通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