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權力圈分四層,你在第幾層?
大家好,我是木沐姐~
在通往升遷之路的過程中,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得到領導欣賞和認可,你還需要將視野放在整個組織或者全公司范圍,分析和洞察出有哪些人未來會助力你在職場上的晉升。
這里,我跟你分享一個重要的概念——組織中的核心圈。
組織中,所有下屬圍繞最高權力中心—CEO/總經理,形成一個靶心似的同心圓。
距離中心最近的核心圈,我稱之為C1圈,通常由3,5個關鍵成員組成。他們直接匯報給CEO/總經理,成員彼此之間關系非常親近;
外面一圈為C2圈,人數更多一些,其中有的直接匯報給CEO/總經理,有的是C1圈核心成員的下屬;
再外面一圈為C3圈,包括不在C1,C2圈里的其他直接匯報CEO/總經理的管理層,以及和CEO/經理認識時間較長的員工;
最外面的人,基本上和CEO/總經理是多個散點關系,基本被排除在權力圈之外。
下面就針對以上各圈詳細分析。
核心圈的成員通常包括人事,財務以及2,3個核心業務部門負責人。
CEO/總經理會就企業重大問題事先秘密和這些人籌劃,討論和做決定。
如果進入這個圈子,說明你已經得到CEO/總經理的充分信賴,站在企業決策制高點,掌握著企業一手的機密信息。
除參加由CEO/總經理召開的正式會議,還會和CEO/總經理經常有非正式交流和溝通的機會。
你的價值在于協助CEO/總經理出謀劃策,深入分析,貫徹實施和推動行動計劃,是幫助CEO/總經理將其策略落地執行的不折不扣的行動派。
當然,處于C1圈的成員,一定要隨時隨地向CEO/總經理表忠心,堅決擁護CEO/總經理的一切決定,這是保住自己在核心圈的位子亙古不變的法則。
如果現在你還沒進入C1圈,處于C2圈,也不要緊。
畢竟你已經在CEO/總經理視線范圍,是C1圈的梯隊隊員和預備干部。
當CEO/總經理想要進行擴大會議,希望參與決策人數多一些的時候,此時你一定會被邀請進去,因此就有機會表現和展示自己。
這種場合不見得是在很正式的會議上,有可能是CEO/總經理和幾個核心成員聊天時,順便叫上你,聽聽你的想法。
所以平時就要多和C1圈的核心成員保持良好關系甚至密切關系。
如果能多了解到公司高層的最新信息和動向,會為你在CEO/總經理面前展現自己和發表觀點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處在C2圈的人極有可能未來進入C1圈,但一直留在C2圈也未嘗不是一個理想位置,所謂“伴君如伴虎”,不在核心圈,C2承擔的風險也會小一些。
處于C3圈的人,基本上和CEO/總經理之間就是公事公辦,保持著相當的距離,很少有非正式交流。
你或許也有機會在正式會議上嶄露頭角,你的presentation(展示)做的專業,觀點明確,解決方案全面,這些都會給CEO/總經理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是僅此而已。
和CEO/總經理之間,你總覺得少了些默契,多了層隔膜,好像CEO/總經理對你贊許的眼光也僅僅停留在會議室里,出了會議室,你們即便碰面也是點頭之交,寒暄客套。
這種直覺沒錯,因為你還沒在C2圈甚至C1圈子里,沒有進入到CEO/總經理的內心,無法獲得他的真正信任。
這種情況下,你能做的無非就是安心留在C3圈,或者想盡辦法進入C2圈。
留在C3圈,仍有機會保持在CEO/總經理及核心圈的曝光率,根據優異的業績表現,你仍有可能被給予高分評價,是業務能手。
但與之伴隨伴隨的是不明朗的晉級道路和對自己未來發展上的非常弱的自主話語權。
想盡辦法進入C2圈并不是容易的事,要么有C1,C2現有成員的提攜,要么是直接得到CEO/總經理的青睞。
但如果你已經成為C1,C2的骨干或心腹,那你距離C2圈或許真的又近了一步。
圈外人是公司永遠的看客和所有決定的被通知者,吃瓜群眾一枚。
有時老員工會聽到一些小道消息,沒多久就通過驗證,此時他們會誤以為自己之所以能提前獲得消息來源,是源于自己在公司的人脈和距離權力層的近距離。
其實他們所謂的小道消息,都已經在C1,C2甚至C3圈子廣為人知,極有可能是幾個月前就已經做好的決定。
只是公司根據需要決定什么時候開始非正式傳播,什么時候正式公布而已。
組織中無形的權力靶心圖將人們分成三流九等,也印證著金字塔理論。
上層和核心權力只能是小團體的擁有者,普羅大眾都是在權力的底層和外圍,過著自認為光鮮亮麗,其實是為了多收三五斗的白領生活。
所以在得到領導青睞后,你得有識別公司中有影響和權力的人物的眼光和能力,找機會多靠近和接觸他們。
只有通過他們進入核心圈,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提攜,你在組織未來的發展才會如魚得水,越走越順。
在干好手頭工作,站在領導的角度,幫助他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漸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從組織中的權力外圍,逐漸接觸具有影響力的人,滲透到權力核心區域,升遷是早晚的事而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職場木沐說”(ID:mumushuo2017),作者:木沐,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