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公司裁員,就別遠離一線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無論管理者什么級別,都不能遠離一線。
什么是“一線”?
就是離公司業務最近的地方,離客戶最近的地方,離競爭最近的地方,離錢最近的地方。
一線,往往決定著公司生死存亡,是最前沿地帶。
一旦你離開一線,可能就離被裁員不遠了。
脫離一線的3個壞處
通常來說,遠離一線,會產生這3種結果。
1.和市場脫節
外部環境,永遠是變化的。如果你偏離一線,你就無法感知到這樣的變化。
我舉一個酵母做在線化的例子。
我們做抖音,最開始,完全沒有相關的經驗。
后來我們摸索出來了,慢慢跑通了抖音,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粉絲。很多客戶,很多大企業的老板,都是從抖音找到我們的。
但過了一段時間,大量競對的出現,流量見底,我們也遇到了瓶頸,不增長了,根本完不成目標。
怎么辦?在2021年下半年,我們敏銳地發現視頻號是一個新的風口,所以立即調整,研究視頻號的玩法。邊打邊總結,短短幾個月,視頻號就做到了100萬粉絲,超過了抖音粉絲。
你看,如果你不去一線,不在一線,你根本發現不了視頻號的趨勢,就等于自廢武功。
因為,經營視頻號和抖音號的邏輯完全是不一樣的,你原來的那些經驗不迭代,慢慢地,就會完全用不上。
任何東西都是用進廢退,你許久不練武功,不碰兵器,等有一天重回戰場的時候,你會手無縛雞之力。
所以,不管做什么,你都要去深入一線。
因為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端最前沿的風吹草動,一線往往是第一個感知到的。
2.和客戶脫節
客戶是衣食父母。服務好客戶,才能真正地賺到錢。
那么,你懂客戶嗎?
再問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消費者買了一把電鉆,他買的到底是一臺機器,還是墻上的一個洞?
鉆孔機提供的是打孔的能力,而消費者要的其實只是一個洞。
我借這個例子是想說,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2014年,《財富》雜志對101家失敗的創業公司進行了調查,最后發現,42%的創業公司失敗,是由于他們燒了幾個月的錢,最后卻做出了一款市場上并不需要的產品。
如果你遠離一線,你就不知道客戶的真實需求,你天天坐在辦公室里臆想,設計出你自認為好的產品,但實際上,可能對客戶來說就是垃圾。
3.和團隊脫節
作為管理者,尤其是高管,你離開一線,這時候,你身邊都是固定的那幾位管理者,你看到的數據,都源于PPT,來源于他們的匯報。
這時候,你往往知道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知道的東西。身邊全部都是報喜鳥,永遠都是報喜不報憂。
而團隊內部的真實情況,那些不好的事情全部被掩蓋了。
當你因為信息不全面,做出了決策,根本執行不了的時候,下屬就會罵你是“昏君”。
其實在基層,很多員工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創新的想法。
為什么他們的信息和想法傳達不上來?根本原因,就是你被困在了信息繭房里。
這就是你遠離一線的3種結果,最后只有一個后果,就是你決策錯誤,拿不到成績。管理者的層級越高,你的成本越貴,當你的價值低于成本時,這時候就離被裁員不遠了。
一線工作法:望、聞、問、切
那么怎么辦?如何才能走進一線?可以用一線工作法,核心就是望聞問切。
1.望
什么是望呢?
就是你不能閉緊你的雙眼,安心地躺在功勞簿上,覺得靠著以前的那些經驗就夠了,完全不需要學習了。
如果這樣,你就會對外部的變化視而不見,慢慢地就自廢武功了。
而是要不斷的向外看。你要去觀察,看看現在的環境究竟怎么樣,市場是怎么樣的?
你要敏銳的感覺到趨勢的變化,并且及時抓住抓住趨勢的轉變,做出調整。
一城一戰略,一城一打法,你的產品在北京賣得很好,你現在想做杭州市場,這時候你就得去做調研,去了解他們的風土人情,了解他們的喜好。這樣,才能貼合市場,不會和市場脫節。
2.聞
所謂聞,就是要聞味道。
以前馬總(馬云)出差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跑上跑下,每一個分公司,每一棟樓他全部跑一遍,跑完后,就開會,指出問題,而且基本上說得都對。
為什么能這么準?
因為你團隊的問題都寫在你員工的臉上,叫做相由心生,他們什么狀態,團隊什么氛圍,你看看員工的臉就知道了。
所以我出差回來,也會經常去樓里走一遍。聞到味道,就會叫管理層來開會,及時處理。
3.問
什么是問呢?
就是去溝通,去了解情況。
遇到問題時,不能只在辦公室臆想,而是要去現場、去基層找方法,或者去拜訪客戶。
稻盛和夫先生也是這么做的,稻盛和夫先生拯救日航,3個月之內,通過多樣的形式,走訪、座談會、大會、空巴等等,跟3萬名日航員工握手,然后問:“你認為呢?”“你認為呢?”“你認為呢?”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遇到麻煩,如果自己搞不明白,就找自己的部下,找找一線員工,他們有辦法。
而你不知道應該生產什么時,你就要去問客戶,答案也在客戶那里。
所以我建議你,一定要抽出時間和基層的員工聊一聊,問一問,工作順利嗎?有沒有需要幫忙的?慢慢地,你一定會了解你之前不知道的情況。
也要去問問你的客戶,問他們想要什么,關心他們遇到了什么困難。
4.切
什么是切?
切,是摸脈象。在這里的意思是你要有自己的體感。
百勝中國的CEO,會要求新的管理層,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必須要去一線實習。
端盤子,擦桌子,苦活,累活,都要親自干,親自體驗,去了解流程。
只有這樣,做的每一項決策,才會保持同理心,不會唯經驗論,更不會跟實際的市場環境脫節。
百勝這家公司,至少有40多萬員工。
隨便一個指令,都會被復制40多萬次,沒有一線的同理心,那怎么行?
親自去現場,才能發現問題,找到體感。
當然,親自去現場,不是讓你做一個基層流水線員工,而是作為管理層或職能部門要深入一線、了解一線,不能脫離業務本身。
最后總結一下,不想被裁員,千萬不能脫離一線,一線就是底線,就是生存線。如何深入一線?望,看見變化;聞,嗅到味道;問,了解情況;切,找準體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張麗俊,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