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你最看好哪些物聯網應用場景?
零售企業如果想成功轉型,必然需要借助移動互聯網全面實現員工在線、產品在線、客戶在線、管理在線。但服務過程中,人與各種硬件設備的交互頻次非常高,涉及的人員動輒數以萬計,運營流程也比電商復雜很多,因此如何提升人機互動效率成為關鍵性問題。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在以往由于缺乏移動互聯網、機器學習、物體圖像識別等核心技術的突破,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最近幾年的技術發展,特別是機器學習、物體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成長,使得物聯網連通有了更加實際的意義,不僅是連接,更重要的是通過人工智能實現了分析。
這里列出的是新零售物聯網非常核心的幾個應用場景:
收銀臺是整個零售服務的中樞神經,是一個傳統到我們幾乎都要忽略它的物聯網設備。但是其實在收銀臺上,我們可以做很多的體驗改造,讓收銀效率和客戶體驗更好。
(1)掃碼槍掃商品碼體驗優化
一邊掃碼一邊顯示商品信息;
提醒再購買什么商品即可享受多少優惠。
(2)掃碼槍掃會員APP二維碼完成快速支付和積分
掃碼屏幕上即可顯示客戶姓名及語音問候;
如果是客戶生日,顯示個性化生日祝福和會員特權服務;
如果是VIP會員,顯示會員等級圖標;
提示可以通過會員APP查看電子小票,領取免費停車券和電商免郵券;
結賬完成文字和語音表示感謝,歡迎下次光臨。
貨架上已經缺貨了,但是后倉和倉儲中心里卻庫存積壓,這是經常會出現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零售商往往需要雇用成千上萬人不斷去看貨架排面的情況,如果有缺的及時補貨。
采用攝像頭監控+視覺物體識別技術,可以替代大量人眼的工作。不需要補貨的時候,監控系統就自動忽略;只有真正需要補貨的時候,才去提醒補貨人員到后倉取貨并補充到具體的貨架位置上。這樣就無需大量人手守在賣場里了,人員預計可以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如果再結合銷量預測,就可以考慮按時段集中補貨,比如集中在早上營業前、中午休息時段、晚餐時段。這樣就可以將雇傭正式員工,變成雇傭臨時工,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
而通過結合補貨系統和倉儲管理系統,補貨操作也可以越來越簡單。補貨員通過手機APP收到補貨任務,到后倉認領系統自動指派的揀貨物流箱,然后拉到前場,按照補貨系統指引逐項加到貨架上。
物流領域是物聯網相關技術最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之一,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極大提升貿易流通效率,減少人力、貨物裝卸、倉儲等物流成本。
(1)產品可追溯系統
例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為保障食品和藥品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要做到準確追溯貨源,就需要讓每一次運輸、進出庫、上下架都需要有明確的記錄,這個過程中要保證高效和精確,就需要用到RFID標簽等技術。
(2)物流過程可視化
在物流過程中可實時實現車貨匹配、物流車定位、貨品監控、在線調度、配送可視化等問題。
這里主要采用GPS定位、RFID標簽等技術。
(3)提高物流配送中心效率
建立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實現物流與制造聯動,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尤其是在快速收貨、智能分揀、叉車進出庫、盤庫整理、智能調度、溫度濕度監測、過期管理、無人配送等場景中,對效率的提升尤為明顯。
這里主要采用RFID電子標簽等技術。
(4)減少商品損耗
以生鮮熟食為例,在消費者支付買走之前,往往過期或損耗掉了大概三分之一。
針對這種情況,縮短從田頭到賣場的時間是關鍵。時間短了,環節少了,才能保鮮,才能減少損耗。此外,將生鮮熟食都逐步標品化,按照賣百貨的方式進行售賣,在物流轉運陳列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折騰。
通過定位電子標簽、溫度濕度監控等物聯網技術,結合移動互聯網,將有機會大幅度降低這方面的損耗。
這里主要采用RFID電子標簽等技術。
(1)收銀臺防損
中國零售業實際平均存貨損耗率大約在1.5%,然而零售企業統計報告的損耗率一般在0.5%以下。這一“優秀業績”很大程度得益于供應商補損,有超過六成的零售商規定:防損率超出規定部分由供應商或者員工補償。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成本最后都會反映在售價內,降低了商品競爭力。更糟糕的是,很多員工不堪重負,就主動辭職不干了。
通過可視化動作行為分析,數據分析,視頻監控等手段。從評估,分析,管理方面幫助連鎖經營企業降低損耗, 減少人力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增加企業利潤。這樣就無需安排防損員在收銀臺附近值勤了,至少能節省三分之一的防損人員,更重要的是收銀員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這里主要采用圖像視覺識別,需要采用深度學習方式進行大量數據模型訓練。
(2)慣偷和惡意打假人
幾乎所有的零售商都購買了大量的監控設備,特別是大型超市往往還需要投入數千萬資金配備存儲設備、機房、監控人員,但是監控效果卻不理想。
最關鍵的原因是監控人員不可能做到無時不刻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看著幾十路視頻還能認出慣偷來。事實上,能有這種自覺性和主動性的監控人員也鳳毛麟角。說的更直接點,這些設備就是來嚇唬人的,更多是個震懾作用。而事實上,這個到底有多大的震懾作用,也很難衡量得出來。
而采用人臉識別技術,通過攝像頭采集頭像數據,然后通過人臉識別比對,就可以大幅度減少監控人員的監控工作量。出現相似度超過一定比例(比如60%)的慣偷,防損員手機APP和監控屏幕上會出現報警提醒界面。
為了防止慣偷連環作案,可以將所有門店的監控系統打通,跨門店進行慣偷的篩選與盯防,大幅度提升聯防能力。并可將這套系統與公安網警系統打通,直接將證據輸送給公安局,成為有力的法律證據,形成真正有效的震懾力。
此外,大型超市經常會有所謂的“打假人”來惡意“打假”,他們慣用手段是把牛奶等容易過期的食品藏起來,等過期的時候再偷偷拿出來去收銀臺結賬,然后拿著小票和商品找超市索要賠償,否則就要上訴法庭。如果他買100塊錢的東西,往往索賠金額上千元,十倍以上的暴利。
在這種情況下,超市為了息事寧人,只能協商賠款了事,非常憋屈又無可奈何。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有效盯防這些惡意打假人,一旦他們進入賣場,防損員手機馬上收到提醒,然后貼身盯防。當他們到收銀臺結賬時,不給他們結賬同時回收過期商品。
這里主要采用人臉識別,需要采用深度學習方式進行大量數據模型訓練。
(3)自助收銀防損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消費者對于購物便捷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年輕一族希望得到更加便捷的消費體驗。但是,節假日期間超市賣場排長隊結賬現象仍然十分普遍,容易讓消費者抱怨的是僅僅是買瓶礦泉水也要排十幾分鐘的隊結賬。
很多超市和便利店,都開始采用自助收銀功能。用手機掃下商品上的條形碼,然后放進購物車,買完東西后用手機APP完成支付,無需排隊去支付。
但是這個功能有個問題,就是需要防損人員查下購物的清單和商品是否能對應上,以防偷竊。為了讓客戶感受更人性化,可以在賣場出口處放幾臺掃碼器,客戶自己掃下訂單完成支付后自動生成的條形碼,大屏幕和防損員手機上就會出現客戶購買的商品清單。然后客戶就可以離開賣場了,整個防損過程不超過10秒鐘。
由于支付都需要經過微信和支付寶實名認證,防損員只要看一眼即可。如果配合攝像頭監控和人臉識別,甚至都無需防損員在現場,就可以重點控防慣偷了。畢竟真正偷竊的人,是不超過2%的。
(1)遠程統一調價
賣場幾乎每天都要調整產品價格,尤其在促銷期間,調價變得尤其頻繁。這個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在大型連鎖店往往成為大問題,調價不及時帶來的客戶投訴比比皆是。
(2)掃碼查看商品詳情
掃一掃電子價簽上二維碼,可以切換到商品詳情頁面,并可以快速完成自助收銀操作。
(3)掃碼參與互動活動
掃碼也可以查看商品比價信息,或評論頁面,或參與促銷活動。
為了區分掃碼后的活動內容,可以在電子價簽上套一個或多個紙簽,提醒客戶參與互動。
物聯網+人工智能并非萬能,很難做復雜的操作,比如商品咨詢、客戶接待等都需要銷售來承擔。相比之下,人工智能+物聯網更適合重點解決流程控制、品質控制等問題。因為機器可以不知疲倦,不分晝夜,出錯率很低,而且不徇私情。
而在這其中,視覺識別技術將成為應用頻度最高的領域。因為我們人眼的工作是最頻繁的,部分替代人眼的物聯網設備將能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