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創業路線圖之業績增長是組織成長的副產品

最近與一個非常優秀的SaaS團隊一起學習了陳春花教授的新書《價值共生——數字化時代的組織管理》,里面有很多關于這個時代新組織形式的探討。說實話,內容很有參考價值,但需要很高的悟性才能落地。
正好最近我與兩個SaaS公司的業務一把手交流組織成長中的一些難題,互動中形成了一些具體落地的辦法;再花了點時間參詳拉姆·查蘭的《高管路徑》,寫了今天這篇文字,供公司高管們參考。
本文內容:
一、SaaS公司的幾條增長路徑
二、業績增長是組織成長的副產品
三、如何實現組織成長?
業務一把手(COO或銷售VP)最焦慮的話題當然是——如何實現業績增長?
在SaaS公司實現業績增長,有這樣幾條路徑:
* 新模式:實現商業模式的飛躍:提供工具(收SaaS年費)——基于數據提供增值(賺供應鏈、金融的錢)—— 形成網絡效應(產生平臺價值)。
* 新客戶畫像:圍繞已有產品,尋找新的應用場景,銷售給其他客戶群體。
* 增購:圍繞同一個客戶群體,提供新產品,賺增購的錢。這是最有SaaS特色的增長方式。
* 提效:提高銷售部門人均效率、提高線索轉化率。
其中,新模式最難,但“數據在手,天下我有”—— 只要你能找到更深的增值場景,客戶是愿意讓自家的數據產生更大價值的。
“新客戶畫像”,則是可遇不可求,與產品本身關系更大。
“增購”對全公司的組織協同能力有很高要求:市場引來的MQL線索得是對的客戶群體,銷售簽下的得是“對”的客戶,然后CSM(客戶成功經理)能夠接得住、還能發掘增購機會。
“提效”,則是SaaS企業進入穩定期后,需要長期努力才能逐漸見效。
上面說的前兩條,商業模式與新應用場景,是需要在戰略和產品上努力的。對業務團隊(市場、銷售、服務)來說,有點兒可遇不可求的意思。
而后兩條,增購和效率,是業務上可以提升的。
如何提升?從0到1之后,再實現1到100,復制的方法并不難,最難的還是組織能力的成長。
快速提升業績的方法也不少,但其實都缺乏可持續性。例如:
* 提高業績提成比例,讓直銷、代理業務政策更刺激(用毛利換速度)
* 重獎銷冠(xx之下必有勇夫)
* 高層親自出手拿大單子(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 高層干部代替基層干部幫銷售代表理單,直接出主意推動成交
請理解,長期的業績增長只與能力掛鉤,短期動作可以讓業績暫時上去,但到了一個高度卻難以再次突破、甚至難以在高點維持。
—— 如果貴公司的業績忽高忽低,那多半就是這個原因了。
因此,我們說:長期業績靠整個組織的能力,業績的增長只是組織成長的副產品。
部門長不能只以當期(月/季/年)的業績完成為唯一目的;我們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能力培養上。只有這樣才會有長期收獲。
那么,如何實現組織的成長?我們以銷售部門負責人為例:
* 首先,弄清楚公司的戰略目標。是盈利?是銷售額/ARR?還是企業客戶數量、用戶數量?不同戰略配套不同策略,不同策略配套不同戰術動作。這是先弄清楚目標是什么。
* 其次,學習產品、深刻理解公司產品的設計邏輯、內在價值;最好能夠帶領團隊深度使用自家的產品。這是后續策略的價值基礎,畢竟給客戶業務帶來價值的是我們的產品及服務,銷售只是價值傳遞者。
* 打磨一套L2C的SOP(標準操作流程),實現“可復制的成交”。并且建立一個每月/每季度升級SOP的機制,保障SOP的質量從70分開始,逐漸提升到90分以上。
* 統一管理市場及銷售體系內部資源(電銷、直銷、KA、渠道),包括:全國客戶資源、市場資源、線索流轉、激勵淘汰機制、道德紅線機制,以及銷售運營(包括輔助招聘、新老員工培訓、策略更新、數據化管理),達到內部高度協調一致。
* 做好跨部門協同,與產品、市場、客戶成功/客服、HR、財務、戰略等部門協調一致,形成高效合作。這是各個VP的重要職責,其他內部職責還有副手可以承擔,但這個跨部門協作的工作責無旁貸。別人沒有這些跨部門的連接。
* 干部及骨干的培養:這是大部分團隊最終擴張的障礙。關于如何培養基層干部,以上這些,才是一個業務部門一把手的重點工作。重點工作一般都不緊急,從時間管理的角度看,就是需要安排每周有“固定時間”做這方面的思考。
我們常說,財富是個人成功路上的副產品。
業績也一樣,它只不過是組織成長的副產品。
所以,各部門負責人的第一職責不是完成年度KPI,而是提升組織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么我說,公司高層干部的年獎金包不一定要與KPI掛鉤,KPI往往是短視的(當年實現營收x個億),而組織成長(沉淀最佳業務實踐、儲備優秀的干部、建設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圍......)則要長期投入才能看到成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SaaS白夜行
專家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