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戴珂:SaaS,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

過去的一年,一直順風順水的SaaS,也開始了首次大規模裁員,以及公司市值的大幅縮水。這不能不讓人產生遐想:想要吃掉世界的SaaS,開始走下坡路了?
最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現在還能入局SaaS嗎?還要不要在這個行業堅持(硬扛)下去?
這個問題只能你自己回答,但我可以幫你分析清楚SaaS行業的大趨勢,它們可能作為判斷的參考。
1. IT產品消費下降,而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在經濟衰退時期,軟件和硬件都越來越難賣,但對服務的需求則遍地都是。
看下面一張圖。根據抽樣統計,大約在2013年,IT領域服務的營收,首次超過產品的營收。也就是說,企業在購買服務上的花費,正在成為IT消費的主流。
特別是疫情之后,這個趨勢愈發明顯。
2. 在“云計算+服務+移動”環境下,還有比SaaS更好的商業模式嗎?
SaaS的興起和發展絕非偶然,云計算、服務和移動的組合,催生了各種基于訂閱的產品和服務。
一切即服務(XaaS)成為必然趨勢,而其中尤以SaaS為先。
SaaS不是軟件,也不僅是服務;而是一種可規模化的服務經濟模式。
其經濟學意義,遠大于商業模式的價值。
3. 世界規則,本土市場
做一家純粹的SaaS公司,意味著遵從行業公認的商業規則和指標體系。
為啥必須遵這套規則?因為它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商業化驗證,關鍵是得到華爾街的認可和推崇,并形成一套公允的評價指標和體系。
只有純粹的SaaS企業,才可能在估值上能得到那樣的優待;對于長期虧損,也能得到最大的寬容度。
而在國內資本市場,是不認這套規則的。不信,你給股東虧損一個看看。
所以,不純粹的SaaS企業(定義為軟件和SaaS的雜交),則兩頭都靠不上。
這就尷尬了。
遵從世界規則,并不一定非要照搬海外市場。實際上,本土企服市場空間,遠不止海外那幾條“賽道”。
寫在最后
對于國內的SaaS,所有過往皆為學費,所有將來才可期盼。
現在入局,也許正是時候。
因為,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不一定是十年前,也許是現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oBeSaaS”(ID:gh_66062ec0961b),作者:戴珂,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