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嘗試跟 HR 交朋友

編者按:無數事實證明,人力資源部門的第一要務是保服務和保護公司,員工的訴求處于次要地位。員工不要誤以為向HR投訴一定會有好結果,事實很少非黑即白。這是因為我們與之打交道的是人力資源。而人類對事件的感知和解讀則是非常主觀的。反過來看HR也不適合和同事交朋友。本文作者認為,其實商場警察、保安和HR是一類人。原文標題:HR is not your friend, and other things I think you should know,作者Rachel Kroll。
HR不是你的朋友,HR是用來支持公司的。如果你不代表公司,他們就不會去支持你。
HR在某些情況下會成為一種付費證人。它把 “你與老板”之間的事情變成了二對一(或者更糟)。他們只是關注一下,如果事情真的變得很糟糕,也許會在以后給出一份聲明。
還有誰也這樣操作?商場的警察和保安。他們沒有槍,但他們有手機和記事本,所以其實商場警察、保安和HR是一類人。
我唯一一次和HR談話,哪怕是稍微改善了一些事情,都是因為我站在公司的 “一邊”,向他們報告一些涉及人事的事情,讓他們不要給公司添麻煩。
也就是說,A對B做了一些壞事,而我是A名義上的上司。我被要求(因為加州法律!)向HR報告,我也報告了,就這樣。HR對A大喊大叫,我則在一旁看著,事情大概就是這樣。
如果B向HR報告,可能就不會發生什么事了。
這一點很清楚,因為B確實在不同的時間替別人向HR報告了一些事情,而惡人卻沒有任何事情發生。為什么呢?因為這次的惡人是公司這邊的人(管理層),所以要默認受到一定的保護。
“哦,只是你的想象”。“哦,沒有發生過”。諸如此類的說辭。
他們是屁話專家。真正讓我疑惑的是,這些人是怎么一直做這些工作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就在經常被別人虐待的階層里,你在幫助施虐者,怎么能老老實實地繼續做這份工作呢?
附注:B向HR報告這個惡人的事,是在B的 “校準會 ”上提出的,這也是該公司績效考核的一部分。某位機靈的經理型人物及時出言制止了那條特殊的對話線索。我當時也在場,親耳聽到了。
所以我們現在就來談談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是個笑話,因為幾乎沒有人知道如何衡量別人的效率。它們只是延續了你以為從初中、高中,甚至是你的大學/學院時期(如果你能夠在這樣的地方上學的話)的同樣的人氣競賽。道理很簡單:做評估的人還是回到了那種心態,所以他們把它帶到績效考核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應地,招聘評審和績效評審一樣,都是隨機的。換個角度看,績效考核是基于與某人長期共事的基礎上,而它仍然經常被用來扶持親信。既然面試是基于少量的電話,以及一天的集中面試,那么它就是破綻百出,有那么奇怪嗎?
真的,大多數的招聘評審都會歸結為:這個人是否與我們這里已有的其他人相似。別管這個地方水平如何,是因為他們一直在招聘同一類人,現在需要更多人了。這等同于:他們與我們的工作理念融合得怎么樣?
我換個角度說吧。我根據經驗判斷,很少有公司會在乎一個人的工作是否真的糟糕。不管你帶來多少數據,或者你能講多少故事,都不重要。只要符合公司推崇的風格,他們就不會有什么事。另外,如果你努力推動 “修復”這種現狀,你猜怎么著?你就成了問題。
我發現的一個例外是,當有人已經擺脫了某人的計劃,只是需要 “彈藥”。這時,他們會迅速成為你的 “朋友”,以便獲得那個人的所有污點,然后一旦事成之后,對他們來說你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或者如果你能證明這個人以某種方式損害了公司的利益,那么他們可能會拉幫結派。但是,同樣,必須是一些看得見的東西,符合他們的任何路線。“坐在那里磨洋工,從不做任何有用的事情”是不夠的。它必須是一些公司非常討厭的東西,如 “使公司面臨訴訟”。然后他們才會開始注意。
想象一下,通過看爛電視劇或爛電影,你見識過的每一個糟糕的 “邪惡反派”的套路,并沒有那么夸張,其中一些編劇在職業生涯中可能一直就這樣寫的。
奇怪的人渣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如果你是那種希望每個人都通情達理、老老實實、一般人都能接受的人,就準備好被嚇一跳吧。你越晚意識到這一點,最壞的人就會占你的便宜。
你應該注意的一種類型是,為了 “贏得”目前正在進行的 “爭論”,就一天天改變自己的立場的人。如果你對對話有不錯的記憶力,你可能會認為自己失去了理智,因為這個人上周肯定是贊成的,但現在他們卻在反對?
這不是因為他們決定改變主意,人當然可以(也被期待)根據新的信息轉變立場。但他們只是為了能獲勝。幾天后再來找他們,他們可能又換想法了。
想象一下,當你想完成一件事,涉及到他們的團隊,需要與這樣的人合作。你從他們那里得到了以某種方式做某事的批準,然后投入大量的時間去開發它,然后當要交付東西的時候,同一個人又來阻礙你。
這種情況真的會發生在一些個別的情況下,令人抓狂。在這些情況下,你會很感激你的聊天記錄。當然,如果他們一直堅持面對面聊天或電話/視頻通話,祝你好運!這些通常不會被記錄下來,竊聽法(禁止美國手機錄音功能)就是這樣有趣。
我還有一個想法,有時候一個公司的高層其實是無能為力的。不管他們的頭銜是VP還是SVP還是CTO什么的。當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也無法改變什么。
我從一個曾經深度參與過一家公司運營的人那里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它在后來的職業生涯中,最終擔任了那些高級職位。他們應該是出門在外的技術細節的最終決定者。
在這個角色中,公司給了他們 “這樣做,不那樣做”的權力,但也讓這個人處于對發生的任何結果負責的位置。他們要根據現有的產品線、正在開發的產品線以及他們想做的東西,做出合理的好決策。
記住:合理的交流只發生在合理的人身上。
譯者:蒂克偉
本文來自翻譯,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