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的中國市場:我們正處于什么消費時代?
內容來源 :2021年7月1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FBIF2021食品飲料創新論壇的營銷創新分論壇。
分享嘉賓: 訾猛,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助理、消費組組長、食品飲料&化妝品首席分析師。
筆記達人 | 周偉
輪值主編 | 金木研
責編& 值班編輯 | 明月
筆記君邀您思考:
宏觀經濟的增長,與消費增長之間有關系?
中國的消費者市場里,有什么樣的消費特點?
為什么中國的高端消費會崛起?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復雜的中國市場:我們正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今天的分享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宏觀經濟的增長與消費增長的關系、中國消費的三個特點、中國的高端消費崛起的兩個原因,以及消費認知與組織變革。
1.消費增長驅動著宏觀經濟的增長
我們看到近幾年國內整個宏觀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2012年前中國是總量經濟階段,那么2012年之后中國就進入到了結構性經濟階段,即進入到質量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與日本七八十年代非常像的階段:總量的快速發展階段基本上結束,但是整個經濟發展的質量還在不斷提升。
我們看到整體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在大幅提升,逐漸從投資驅動階段進入消費慢驅動的階段,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出未來消費的占比也會持續提升。
從1990-2002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消費占GDP總值的6%以上,當時的投資和出口,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但是從2013年后,中國服務業的占比開始大幅提升。到2018年以后,大消費的占比又再次提升,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最核心因素。
消費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穩定器:消費穩,經濟就穩;消費不穩,經濟就很難實現較平穩的增長。所以消費對經濟的驅動作用很大,并且會越來越大。
2.消費增長,需要的兩個要素
① 供給創新,滿足消費者高質量的需求
消費,逐漸成為經濟的一個核心支柱。在消費行業,我們發現一個特點:當消費慢慢從成長期走向成熟期時,經濟也從需求驅動進入到供給驅動模式。
需求驅動很簡單,對方有很多的需求,滿足他的需求就可以了。但是在供給階段,你要通過供給創新,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更好的服務,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舉個例子,中國的白酒行業,是消費里最強的一個傳統行業,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
2003-2012年,白酒銷量的增速、產量的增速同比增長了19%,價格年化增長8%,收入復合增速28%,這段時期是中國白酒的黃金十年。
所以,我們看到這是一個總量階段的典型特征,是靠人均銷量的增長來推動整個行業的增長。
但是到2016年,進入到白酒行業新一輪的上升期,這一波和上一波完全不同。
2016-2019年,白酒行業年化量的增長僅為3%,但價格的增長卻是9%。價格的增長是銷量增長的3倍,這說明整個消費量的增速大幅放緩,價格卻迅速提升。
但是這個價格不是單純在原有價格上的提升,而是由產品的持續升級,導致的價格增長。
② 企業想消費增長,就要從產品營銷升級到品牌推動
雖然拿白酒做例子,但絕大部分的傳統消費行業都是這個特征,因為整個增長已經從渠道營銷驅動到產品驅動,慢慢進入到品牌推動。
一個企業怎樣才能發展?
第一,要有競爭優勢;
第二,通過競爭優勢獲得超額利潤;
第三,擁有超額利潤以后,實現企業的長期持續增長。
1.中國消費是升級和擴容的疊加時代
近些年,由于中國消費升級現象突出,所以中國的消費和海外有非常大的區別。
我們看到日本或者美國的發展階段是非常清晰的,從簡單的大眾消費時代走到品牌化消費時代,進而到節約型消費時代,最后到共享消費時代,每個階段很清晰。
但中國卻不同,同時存在多消費時代并存的現象,中國的消費正迎來“兩浪”疊加的時代。
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大家看到一二線城市,甚至三線城市,消費在快速升級。
另一方面,中國的三線以下城市還在迎來消費的快速擴容。
也就是說,中國的消費升級和消費擴容同時疊加在一起,這與海外有很大的區別。
2.中國消費縱深長、潛力大
消費升級為品牌化帶來了機會,消費擴容給消費帶來很大的機會,所以中國消費的縱深是非常長的。
而其他國家可能是企業在一個階段發展過來以后,很難進行長期的發展。
比如亞洲企業的發展思路,是通過產品的多元化來彌補品類增長的瓶頸;歐美企業的發展思路,是通過全球化,進行區域的擴張。
而中國的企業縱深且長,可以從一線城市到六線城市,所以在中國做消費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中國的消費潛力非常大。
3.中國消費總量大、人均低
從總量來講,中國的社會零售總額和美國相同。但從人均量來看,中美差距非常大。
雖然中國的GDP是美國的0.67,是日本的2.74,但是中國的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6%、日本的25%。
中國的人均社會零售總額只有美國的22%、日本的39%。
所以,中國看似總量很大,但一攤到人均,整個均值就大幅下降。
主要拉低的原因是三線以下的城市的消費水平遠低于一二線城市。所以中國的消費總額還在持續擴容中。
1.中國消費行業趨勢:高端消費崛起
① 居民財富持有量差異大,使得消費分層
未來是高端消費發展的黃金時代。
2012年之前,中國高端消費是總量經濟的驅動階段,經濟促進了高端消費。
但到了2012年以后,這個現象被打破。2012-2015年整體的消費比較弱,2016年以后,整個消費又短時回暖,這波回暖更多是消費升級帶來的。
但這時候高端消費崛起與經濟的相關性大幅下降,和整個居民財富的持有量出現高度的相關性。
所以,影響人民的消費行為,最核心的就是個人所持有的財富量。
這個財富量的來源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由收入水平(每個月的工資、年終獎金)帶來的,另一方面就是個人所持有財富帶來的增值。
這兩者的差異非常大,導致了個人持有的總財富量不同,財富量不同就導致嚴重的消費分層。
高端消費崛起速度領先于整體經濟,原因是高端消費這幾年崛起的核心原因是與持有的財富量有關系,和整個經濟的發展相關性開始減弱。
② 新冠疫情,拉大貧富差距
2020年,中國經歷了嚴重的新冠疫情,在這個抗疫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是年收入300萬以上的家庭受損幅度非常小,受益人數占比是非常大。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來了,這部分人群反而是受益的,整個財富量甚至增加。但是年收入5萬以下的家庭,34.6%都是受損的。
為什么受損?因為年收入5萬以下的家庭沒有財富,只能靠勞動力。而勞動力場景一旦消失,這部分家庭所持有的財富量就會下降。
而高收入人群持有的財富資產(如房產、股票)卻在不斷增加。因此,新冠疫情不僅拉大了貧富差距,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領域。
這是中國消費分層的底層邏輯,也是高端消費崛起的原因。
當然,高端化需要有產品支撐,不僅僅只是定高價,而是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在大幅提升。
2.品牌崛起需要文化
民族品牌的崛起大約是從2010年開始的。民族品牌的崛起概括為四句話就是:經濟增長、文化復興、民族自信、國貨崛起。
任何一個國家,情感類消費品的崛起必然是以上四條路徑。
一個品牌的崛起首先要有很強的經濟基礎,否則很難出現跨領域、跨民族、跨國家的品牌,也不容易形成一種強勢文化。
沒有強勢的文化,國家的民族自信心會不足,最終就無法建立品牌。
① 日本
這里拿中國和日本發展的歷程對比。
先看日本,1964年日本舉辦了第一屆奧運會,1968年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970年日本舉辦了第一屆世博會,1978年日本的人均GDP到了八千美元。
再看中國,2008年中國奧運會,2010年中國經濟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名。
同年,中國舉辦世博會,2016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了八千美元,所以中日兩國當時的情況極其相似。
民族自信的崛起需要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提振,比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神舟飛天、世博會、奧運會這些就是提振民族自信的重大事件。
這些事件背后依托的是整體經濟強大的基礎,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撐后,通過一系列重大國際性事件提升民族自信,實現民族品牌的偉大復興。
比如日本舉辦了一系列的世博會、奧運會后,當時有一些很火的書籍和報道,包括《日本第一》、《日本可以說不》等等。
甚至當時管理學界為學習快速發展的日本企業,開始瘋狂地追逐日本管理學理論。
另外,審美的角度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70年代的審美是仿照歐美式,比如說日常生活中,女生的妝容是效仿周圍女性的。
但到了80年代,日本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甚而引領東亞的審美風潮。日本審美觀受個體本身自信心的影響。
② 美國
再來看美國。
美國1894年的GDP是全球第一,但美國的文化和商品被英國為首的國家歧視,因為他們覺得美國是暴發戶,歐洲才代表了最經典的傳統。
雖然美國經濟開始崛起,但并沒有像樣的品牌,產品也較弱,所以那時的美國處在國力不斷積累的過程中,經濟變強的過程中。
二戰后,美國真正強大起來,自由民族文化崛,品牌開始大幅提升。
也就是說,它的文化力的曲線開始超過了經濟增長的曲線,致使品牌快速地崛起。
比如,在90年代,喝一杯可樂、吃一個炸雞是高端消費,而今卻是垃圾食品。
③ 中國現狀:文化與消費品輸出
一個國家的強大,體現在幾個方面:早期只是制造業產品的輸出,到后來是品牌消費品的輸出,最后是一個國家文化和科技的輸出。
文化是軟實力,一個國家輸出文化比輸出科技實力要強。
科技,只能表面短期征服,文化卻可長期征服內心。文化是一個國家最強的輸出。體現在消費品方面就是情感類消費品的輸出、生活方式的輸出。
現在中國輸出的大多是一些功能性的消費品,距離情感類消費品的輸出還有一定距離,所以未來情感類消費品輸出將成為一個巨大趨勢。
中國有大量的中產階級,未來中國的消費潛力巨大。
不同國家占領一個時代的消費主力:
工業1.0時代,由歐洲主導大消費;
工業2.0電氣化時代,美國主導消費世界;
工業3.0階段,日本后來居上,成為很多消費的代表;
而現今擁有強大消費力的中國,在未來智能化時代,或將成為整個消費領域的引領者。
過去中國的發展多模仿海外的發展,缺乏民族自信。
比如茅臺成為全球烈酒的龍頭后,總遭到質疑,但它現在的市值大約是全球最大烈酒公司市值的4倍了。
所以,中國在模仿的過程中也在逐步超越,而且這個過程中民族自信也在持續提升。因此,未來中國一定屬于世界,中國也會是國際化的中國。
3.新興消費
前兩個是講傳統消費,這里談新興消費。
新興消費離不開渠道營銷的變革和人群結構的變化。渠道變化與時代緊密相關,渠道是半個科技行業,科技的變化會帶來渠道的持續迭代。
比如傳統百貨到傳統電商:2008年電商成為打敗傳統渠道的新興行業,但經多年高速發展后,也被包括社交電商、新零售、直播、短視頻等渠道業態分流。
社交電商后的業態都是偽業態,因為渠道講究成本和效率以及人的體驗。如果不滿足這三點,渠道的演變就是一個偽命題。
目前尚處于社交電商的業態,并未到達新零售業態。直播也只是一種營銷方式,它之所以能分流到傳統的業態,源于其裂變式的引流。
時代的變化促使傳統的B2C電商享受到流量紅利,社交電商是裂變式引流,大幅降低引流成本,分走了傳統電商的一部分份額。
營銷方式的變革特征也很明顯,比如在2000年以前基本是央視的天下,在央視做個廣告,第二年銷售就不用愁。
但2000年后,隨著百度的出現,進入精準化的定價時代。到2011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營銷更加精準化、多元化,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精準性大幅提升,體現了一個企業和個人真正的價值時代。
比如幾大新興的營銷平臺,用戶群體快速增加,也導致創業門檻大幅降低。
再比如目前是投資二級市場的偉大時代,也是一級市場創業的偉大時代,但也是一級市場投資最苦難的時候,因為企業太多,選擇很難。
1.消費認知升級
品類創新帶來品牌機遇。
比如過去幾年“天貓”平臺上出現了各個細分領域的細分龍頭,新的品類快速涌現。品類創新的機會也在不斷延伸。
這與渠道的去中心化、營銷多元化和95后新興人群的出現有很大關系。
因為新消費人群的出現,推動了新消費的不斷裂變和前進。所以,新人口出現對新消費的貢獻是巨大的。
大部分出生于1985前的消費者,對消費品的認知只停留在品牌層面,但95后消費者已經從品牌層面穿透到了產品層面,認知度已經大幅提升。
所以未來只有擁有好的產品力,才能實現長期持續的增長。
下一個時代,高端消費快速興起,民族品牌迅速崛起,新興消費極度繁榮。
消費方式從家庭式的消費走向個人式消費。其中,家庭式消費大部分是標準化、工業化的產品,而個人消費,是多元化的產品。
從消費品的發展看出,從早期的吃得飽,到后來的多元化、更健康以及愛美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
所以在2020年,代餐、健康類食品、化妝品、醫美快速興起,這是消費升級、延伸長周期趨勢的表現。
2.多元化需求下,組織需要變革
面對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平臺型的組織,所以組織變革是決定未來企業規模的關鍵。
海外很多消費品公司,比如寶潔、聯合利華是典型的平臺公司,多品牌的矩陣,形成了平臺型的消費品公司的龍頭。中國多是品類的消費品龍頭。
從品類龍頭跨到平臺龍頭很難,中國目前已無海外案例可參考,因為管理學是在工業化時代誕生的,直到六七十年代后才逐漸出現多元化的業態和組織裂變,現在中國比當時更細分化,變化速度更快。
因此,只有不斷學習和持續進化才能生存,否則將面臨淘汰。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筆記俠”(ID:Notesman),作者:訾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