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自誕生以來,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可以想象,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是人類智能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模擬人的意識和思維的信息過程。雖然不是人的智智能,但它可以像人一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下面就由小編來為您介紹一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真正開始成長是在2013年,近年來更是突飛猛進。據統計,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市場規模為251億元,預計未來將快速增長,有望在2021年突破1000億元,2023年突破2000億元。按產業領域來分,2019年我國AI+安防占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比重達53.8%,其次是AI+金融,占比15.8%,AI+營銷占比11.6%。
我國在人工智能相關論文發布數量、企業數量、融資總額、產業規模、專利申請數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頭部陣營,具有充分的市場競爭力。截至2019年,我國AI論文占全球AI論文比重為28%;活躍企業數1189家,占全球總數的22.08%;融資總額166億美元,占全球比重達44.39%;相關產業規模達570億元人民幣;2008-2019年相關專利累計66508項,占全球總數的14.82%。
但與此同時,我國也存在缺乏人才儲備的短板。截至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博士有413名,占全球總數比重僅1.88%;專家120名,僅占全球總數的2.22%。雖然我國人才儲備不足,但已在全力補足,截至2020年,全國已有35所高等院校開設了Al專業,國際交流和國際人才引進也在不斷加深,未來5年內將有大量從業者涌入市場。
重應用輕基礎研發也是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存在的另一大問題。2020年,我國應用層人工智能企業數占人工智能行業主導地位,占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總數比重達到84.05%;其次是技術層,占比13.65%;基礎層最低,僅占2.30%。近年來,中美兩國在高科技方面的競爭,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使得研發型企業遠少于應用型企業的隱患顯現。因此,政府開始重視人工智能基礎層企業的培養,資本方逐漸重視AI芯片、機器學習算法、數據處理等產業鏈上游企業的發展,科技巨頭企業更是提前進行了Al生態布局,建立了產業聯盟。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處于從局部向整體發展的上升期,行業前景良好。
總的來說,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既有優勢,也存在不足,目前我國正盡全力彌補短板,使人工智能產業更加健康、穩步發展,未來發展趨勢定將逐漸向好。
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速,競爭激烈。當前的國際環境不僅是中國發展人工智能的一大挑戰,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只有抓住這個機遇,支持和鼓勵應用和技術的發展,重視基礎研發,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人才,保持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現狀。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現狀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