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認為,「資產」與「財產」是等價的,但正統的觀點是,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并預期能帶來經濟效益的資源。所以,資產可以是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而知識產權又是一種企業無形資產。在傳統世界經濟體系中,有形資產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而知識產權卻很少作為企業的戰略資產。但現在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實際上,許多跨國公司也開始意識到知識產權資本的重要性。那么對于我們的國家來說中國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法產生的背景是什么?
知識產權法產生的背景
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知識產權法的綜合性和技術性特征十分明顯,在知識產權法中,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但從法律部門的歸屬上講,知識產權法仍屬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 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于知識產權,并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占主導地位。
中國知識產權法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及執法體系。從1980年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后,中國相繼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等法律法規,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然而,實施監督、保障各項知識產權法制度執行方面還有許多問題。有關法律及法規僅在中國大陸生效。
中國知識產權立法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現已建立起符合國際先進標準的法律體系。知識產權法的淵源是指知識產權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國內立法淵源和國際公約兩部分。
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從前,特別在大陸法國家,把知識產權稱為無體財產權,列入財產權之中(與物權、債權并列)。從此知識產權一詞在國際上流行,特別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之后,知識產權就完全取代了無體財產權一詞。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國知識產權法,識產權法產生的背景的全部內容啦,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中國知識產權法,識產權法產生的背景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