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因特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正在引發一系列科學突破,催生了一批破壞性技術,加速了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培育,形成了新型產業體系,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人工智能在我國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了廣闊的前景。下面就由小編為您介紹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1、十四五規劃加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為了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我國先后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這些文件中都提出了人工智能技術標準、產業規劃、安全倫理等方面的要求,明確指出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特點,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另外,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多次提到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AI在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數字經濟建設,加快數字產業化,促進制造業優化升級,這些都有利于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2、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發展融合的空間大
AI正在從技術研發向產業應用轉變,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智能化新實踐,逐步滲透到制造、運輸、醫療、金融、零售、金融等多個領域。AI的發展催生了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產業轉型提供了新動力。
對網絡化、信息化還處于初級階段的實體經濟而言,發展更高階段的智能條件尚未成熟。從產業方面看,我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為51.8,而中小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僅為38.1。AI技術應用需要的網絡、傳感器、芯片等基礎設施薄弱,企業使用人工智能成本過高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3、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巨大
在推動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方面,我國仍然面臨著深度學習人才短缺的挑戰。另外據領英大數據顯示,全球AI人才總供給約340萬人,其中深度學習人才僅9.5萬人,且流動性較大,進一步加大了人才缺口,這其中中國的人才總數只有5萬。
根據賽迪智囊團的報告,2020年國內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00人,供需比例嚴重失衡。美國兒童編程教育的普及率達到44.8%,而中國只有0.9G%。在我國人工智能缺口巨大,人工智能人才短缺。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逐年攀升。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708.5億元,2020年增至1606.9億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迅速,已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和場景,應用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將在現有行業更加深入應用并觸達更多行業場景。預計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