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數據、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數據倉庫等詞匯,但對他們的具體概念總是很模糊。那商業智能和它們又有什么關系呢?到底什么是商業智能(BI)呢?
商業智能(BI)是指將所有的數據收集到一起,集中為“數據倉庫”,商業智能系統可以連接你的每一個業務數據系統,將數據自動引入“數據倉庫”。像DataFocus商業智能系統還可以設置數據源自動更新,如此一來只要一旦將可視化報表框架固化以后,就會根據更新的數據源自動更新圖表內容,再也不用重復做報表了。
對企業來說,商業智能BI不能直接產生決策,而是利用BI工具處理后的數據來支持決策。核心是通過構建數據倉庫平臺,有效整合數據、組織數據,為分析決策提供支持并實現其價值。
傳統的DW/OLAP模式(數據抽取ETL->數據倉庫DW->維度建模->在線分析處理OLAP->前端展示)或DB/Report(數據庫->SQL或宜用的SQL設計器->報表)模式的所謂的商業智能BI,在處理業務決策支持的過程中,比如把數據按不同的可視化方法展示出來之后,便于提取要點,觀察趨勢。在數據庫的數據再全面,對于公司對于管理層來說也是無用的,要合理地利用數據,我們就需要BI,即商業智能。
BI最終展現給用戶的信息就是可視化報表或視圖。需要注意的是,報表是一個結果,只能達到查詢的效果,查詢僅僅只能告訴我們結果是什么、有沒有問題。而基于可視化圖表背后的數據分析才能告訴我們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問題發現了,原因也找到了,那么企業業務人員或者管理人員如何去決策就會變得簡單與輕松。
商業智能的作用就是讓企業的大小決策有數據依據,決策減少盲目性,顯得“智能”。商業智能在企業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讓公司里的員工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方便快捷得拿到數據,并基于數據做出決策,理性得推動公司發展。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同的業務由不同的部門來負責,每個部門關注的業務也不一樣。比如,市場部門比較關心客戶在哪里?有多大的市場投入?贏得多少有效的商機客戶?比如銷售部門更加關心今年產品或者服務賣的怎么樣,有多少的訂單,有多少的利潤,完成率怎么樣?生產部門更加關心如何排期,生產多少東西出來,生產計劃。采購部門更加關心供應商的管理,需要采購多少原材料,一年可以為公司節省多少的成本等等。
每個業務環節中的每個部門都只是從單一的視角來考慮問題,每一項業務過程也很繁雜,企業的高層是沒有精力直接深入了解每一個業務環節。當某一部分業務出現問題的時候,想要了解到背后的原因,也往往很難在第一時間看得到。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企業的高層領導往往會遇到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大了、業務多了、部門多了,很難全面的了解到企業的業務經營現狀,現在發生了什么、過去發生了什么、未來可能會發生什么。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企業的高層領導不會直接打開各個業務部門的業務系統軟件去了解情況,因為這些業務系統里面的數據都是描述業務過程的,都是很多很多的明細數據,對企業的管理決策起不到任何實際的幫助。
第二, 業務和業務在不同的業務系統之間是隔離的。比如財務部分是在財務系統里面的,項目管理可能是項目管理軟件,供應鏈管理是供應鏈,市場營銷有自己獨立的市場營銷。企業的管理決策層也不會每天沒事去看看各個業務系統,他們需要的是從一個整體的視角來看問題,來了解情況。
所以,商業智能BI就可以給我們的企業管理高層提供這樣的一個載體,第一全面打通各個業務的數據,應收盡收,全面了解。第二,不需要關注過程,這些數據怎么來的,誰錄入的,流程是什么樣,只看結果,只看各個系統匯總統計,按照一定計算口徑之后的數據指標。
那么,什么是商業智能(BI)呢? 商業智能BI是服務于企業的管理決策層,全局視角,而一般的業務系統是服務于各個具體的業務單元,是從業務過程管理視角。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什么是商業智能(BI)?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