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球教育業規模將達到20萬億人民幣;AI+教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大約7萬億人民幣,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該行業將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
雖然中國的人工智能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從2000年開始,互聯網普及到蓬勃發展的在線教育僅走過了10年。自適應教育在中國的興起是在2012年以后,AI教育初露端倪的。到2016年左右,國內眾多知名教育機構也紛紛投入教育人工智能領域,教育智能化進程加快。如今和未來的人工智能教育將如何發展?
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應用,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大數據智能的核心方法是數據驅動和認知計算,從大數據中發現知識,然后根據知識做出智能決策。企業對數據的爭奪日益激烈,以數據為驅動的智能決策與服務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教育界中的數據可以解釋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預測教育發展趨勢。以數據為導向的方法促使教育研究從實證研究轉向實證研究和數據研究。教育數據革命由此而來。以數據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新的方向。
AI在教育領域取得這樣的成就,關鍵在于技術的領先。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發展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度應用,由應用驅動。比如自動口語測試,它是針對特定的語言語音對象,利用語音識別技術,運用語音測試技術,自動對學生的口語進行測試。在教育領域深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創造了強感知、高交互性、泛在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發現和運用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空間。
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實現了學科、領域和媒體之間的融合創新。AI和教育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跨域推理將多個領域的數據和知識融合在一起,為智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智能感知、視景感知、聽覺感知、多媒體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的跨媒體感知計算,旨在實現高動態、高緯度、多模式、分布式的超人類場景感知。AI技術與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知識傳播路徑等多層次融合,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局限,提供跨學科、跨媒體、跨時空的智能教育服務,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有效途徑。
AI新技術、新工具、新理念與教師教育深度融合,為教師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進了教師教育模式的豐富化、教育環境的智能化、教育資源的多樣化、教師教育評價的精準化。
科學、穩定、統一的教師教育政策可以為教師教育的良性發展提供支持,良好的教師教育環境是教師教育發展的基礎;加強教師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建設,在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同時,加強技術支持性教師培訓;建立教師培訓創新團隊和品牌,為教師培訓提供自下而上的動力,引導教師培訓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以職前職后一體化理念創新教師培訓模式、課程、環境、資源、師資和評估,依托教師專業認證,加快構建新時期教師培訓體系,促進教師培訓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教師培訓的高素質、專業化、高教科研。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人工智能教育的趨勢,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