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嘗試的社交賽道,除了騰訊或仍有機會
現如今在國內的互聯網社交行業中,騰訊憑借QQ與微信在市場中的絕對領先地位,幾乎已經建立了無法逾越的護城河。而憑借著社交賽道的龐大流量及用戶群體,也幫助騰訊逐步輻射到了越來越的領域,不斷為其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化“帝國”,因此也不斷吸引著其他企業的加入。但隨著整個行業競爭的愈發激烈,諸多平臺在得不到市場認可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選擇停止服務。
近日有消息顯示,今年5月就有用戶陸續收到了阿里巴巴旗下社交APP“Real如我”的通知,其中顯示因業務變動將于2021年6月17日12點停止服務。就在幾乎同一時期,此前關停微信圈子以及關停朋友APP后,騰訊方面又推出了一款多元群組社交APP“Q次元”。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Q次元是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一站式多元群組社區,并提供了文字群聊與語音聊天室功能。
盡管近年來不斷有新的產品出現試圖挑戰QQ與微信的領導者地位,但事實上在這一賽道中關停與上線并不鮮見,甚至包括騰訊自己在內,旗下的社交類產品也同樣在不斷經歷著這樣的過程。但無論阿里還是騰訊,亦或是其他頭部互聯網企業,為何頻頻試水這一行業,無疑也引發了外界的眾多關注。
由于QQ與微信在社交賽道的強勢表現,已經使得騰訊在這一行業取得了難以撼動的優勢地位。根據此前騰訊方面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在社交業務方面,旗下的微信依舊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已達12.41億,同比增長3.3%,QQ移動終端月活賬戶數為6.05億,同比下降12.6%。在這一漲一跌間,由于如今互聯網滲透率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這樣的市場表現毫無疑問也意味著騰訊的“社交帝國”幾乎是固若金湯。
盡管騰訊有著這樣的市場表現,但并未“嚇退”前來挑戰的競品。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互聯網社交行業首先并沒有技術端的難點、再加上其天然聚攏流量以及商業化方面的優勢,也使得其儼然成為了“香餑餑”,特別是在當下流量增長幾乎已經見頂的情況下,由于各大互聯網企業對于用戶的爭奪更為激烈,所以也使得社交成為了一條頗為值得進行嘗試的道路。
然而在“先入為主”的社交賽道,無論是用戶的使用習慣還是資源高度都集中在QQ與微信這兩大平臺上,并且隨著2019年初,多閃、聊天寶、馬桶MT三款社交軟件“圍攻”微信未果后,顯然也進一步確立了了騰訊的市場地位。即便是如今在用戶時間上的表現強如字節跳動,至今也未能以此為基礎打破騰訊的護城河。
事實上除了不斷入局的其他競品外,騰訊自身在社交領域的探索也依舊還處于不斷推陳出新,聞“風口”而動的狀態。無論是布局電商領域的小鵝拼拼,還是進一步切入短視頻領域的微信視頻號等,毫無疑問都是騰訊依托于社交平臺對于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而在此前Clubhouse音頻社交的風潮下,此次新推出的“Q次元”,或也正是騰訊在這一領域落下的棋子。
除了在風口進行嘗試外,也有觀點認為騰訊在社交行業的不斷落子,更多的是為了在這一賽道組建完整的產品矩陣,以增加護城河的“厚度”。據不完全統計顯示,自2019年開始,騰訊方面除了不斷更新升級微信與QQ的功能外,還推出了大量的新款產品,其中既有關注相親的“歡遇”和“輕緣”、主打校園的“朋友”、挖掘陌生人社交場景的“燈遇交友”,還有類似于微信朋友圈純凈版的“有記”。盡管這些后來者如今大多沒有太好的市場表現,但顯然也展現了騰訊在這一行業中不斷深耕,并試圖滿足更多細分用戶需求的規劃。
事實上盡管目前騰訊旗下的微信與QQ暫時還無人能夠撼動,但面臨不斷增多的競爭對手入局,顯然也很難讓其可以真正做到高枕無憂。細數至今社交行業的“戰事”,雖然無數平臺都著希望而來最終失望而歸,但也有部分平臺成功避開了騰訊熟人社交領域的鋒芒成功存活。其中,Soul、探探,以及陌陌在陌生人社交找到存活方式,“綠洲”、“玩吧”等探索種草以及娛樂社區的方式,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這也讓許多觀點認為,盡管現階段幾乎無法在正面突破騰訊的護城河,但在社交的細分領域依舊還值得進行嘗試。
其中特別是對于本就已有龐大用戶基數的平臺來說,用社交功能來增加用戶黏性無疑也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對于本就在近年來在用戶使用時間上有著極為出色表現的短視頻平臺來說,隨著用戶的新鮮感過去后,社交功能無疑也是繼續保持平臺較高用戶粘性的一種方式。
再加上微信和QQ也極有可能在后續遇到目前Facebook所面臨的問題,那就是隨著青少年用戶因為不愿意與父母使用同一社交平臺的問題,顯然也或將為其他新的社交平臺帶來了一絲機會。而如今面向年輕用戶使用習慣打造的這類社交平臺,隨著與用戶之間的磨合,以及運營方面的不斷探索,堅持或許就將帶來勝利。
盡管微信一直以來在業務擴展方面都表現地極為克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與功能已經越來越多的QQ之間也不可避免地越來越接近,在這樣的情況下,騰訊方面也或將對于兩者的未來產生一定的焦慮。但相比此前在短視頻行業未能占據領頭羊地位后只能通過大量同類產品追趕,如今在社交賽道的不斷布局顯然有著完全不同的意圖。
其實騰訊在諸多賽道的探索階段,內部往往會采取賽馬機制來進行廣撒網式的探索。例如其此前一口氣在短視頻行業帶來的超過15款產品,除了有追趕頭部平臺的意圖外,顯然也是為了能夠在風口下獲得更多的機會。但在社交領賽道一邊關停、一邊推出新產品的舉動,除了是對于競爭對手采取的防御性手段外,或也是在細分市場潛在風口期的前瞻性考慮。
所以對于當下在社交行業已經品嘗過失敗“苦果”的其他平臺來說,盡管“月拋”產品有著一定的風險,但無論是堅持還是更換細分賽道或都有著未來帶來更多收獲的可能。因此對于意圖在這一賽道有所作為的企業來說,無論是用相對較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用戶,還是不斷探索更具粘性的運營模式和未被觸及的用戶需求,都可能是在社交產品上所需要堅持的方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