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教培行業大地震,這或許僅僅是個開始?

DoNews
+ 關注
2022-03-11 11:20
611次閱讀

教培行業大地震,這或許僅僅是個開始?

教培行業大地震,這或許僅僅是個開始?

文/DoNews專欄作者 耿彪圖/IC Photo

隨著《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發布,國內K12教培機構面臨著巨大的行業挑戰,尤其是那些已經上市的業務中包含有學科列培訓項目的企業,也要面臨著整頓和清理。所有學科類業務平臺不得進行資本化運作,這是底線,整個行業都需要面對這個問題。
最近幾年來隨著學區房、校外培訓機構的火爆,大量的家長們沉陷其中,不得自拔。而那所謂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是一句誅心的口號,讓大量的家長們寧愿自己掉肉,也不愿意讓孩子在學習上落后于人,自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要給孩子報名課外輔導班。殊不知這些課外輔導班市場本來就很混亂,亂收費現象也是層出不窮,這就使得學科教育出現了很嚴重的不公平現象。
而K12行業的此次整頓,也將會為之后的教培行業的新發展奠定了基調。那么,該行業真的沒有未來了嗎?
教培行業亂象叢生
根據數據顯示,K12的市場規模在5000億到6000億,而線上規模則要小一些,基本是在百億左右的水平。但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在過去的2020年線上K12市場呈現出井噴狀態,大量的平臺入局其中,目的就是為了分一杯羹。但這也導致了行業亂象越來越多,跑路平臺數不勝數,而家長們則是一直在承受著不可承受之重。
因為此前的行業缺乏一定的監管,有不少在職公辦教師參與其中,有的是以講堂的方式講一次賺一次的錢,有的則是直接舉辦教學外的學科培訓,并對于那些不參加的學生進行歧視。但其實很多課外的培訓都是課堂中重復的內容,還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藏私,只有參加他的培訓課程才能獲得這一部分知識點,這早已突破了為人師表的底線了。
除此之外,一些民營類的學科培訓機構更是為了錢而沒有下限,有的講師根本就沒有教學資質,之前還是放貸的,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培訓教師,這樣的人怎么能夠起到教育下一代的作用?這些培訓機構還利用廣告轟炸的方式,先是吸引家長的眼球,然后推出的課程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為圈錢不擇手段。而且這些培訓機構中有很多是在培訓途中倒閉、跑路的,讓很多家長的課程款打了水漂。
我們也知道,很多資本進入教培行業之后,要的并不是教學水平和質量,而是想法設法去賺快錢。行業比拼的不再是升學率、教學水平,而是這一期課程賣出了多少,有多少人來上課,流水是多少等等,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核心宗旨,這是很可怕的。除此之外,這些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薄弱,為了吸金,不少平臺進行虛假宣傳,最終影響的是我們下一代的受教育程度。
去資本化,回歸教育的本質
學科類校外培訓市場確實很大,這才吸引了一大批的資本進入市場中。本來行業發展并不快,但是資本的入局使得行業內出現了多個大平臺,而這些大平臺一旦入局就要將自身陷入資本漩渦當中,對平臺失去了控制權。他們只有不斷地按照資本給出的路子走,否則就會面臨資金鏈問題。這幾年,倒閉的平臺很多,他們可以拍一拍屁股走人,但是平臺的學生怎么辦?他們已經交了的補習費,還能退回來?
去資本化后,民營學科類培訓將會陷入低谷,而公辦校內教育將會有更高水平的提升,這對于所有的學生才是公平的,這也是有利于我們下一代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的。而不至于因為有的人沒有錢上補習班,他的課程就落下了,甚至于在未來的中高考中處于弱勢的一方,直接影響他的未來的發展。
教育的本質是全面發展,是告訴學生們如何去認識世界,掌握一整套的方法論,并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斷地進行實踐和應用。在校內上課學習的課程是基礎,沒有這些基礎他們很難在將來走進社會前獲得基本的常識和之后進一步學習深造的入場券,那么他的人生將會被受限。所以,在校內有一個公平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公辦學校教師更應該將精力放在校內學生的教育上,而不是放在開設私班上。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從此次教培行業的大地震可以看出來有關部門對于國內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不讓資本入局其中就是為了營造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而不至于讓功利、私心浸潤其中,讓整個行業都變得浮躁。教育是百年大計,國家人才培養都要從緊抓教育開始,現在確實已經到了不得不強監管的時候了。
根據意見書中的內容,將會對整個學前到高中的學科內教育進行一次全面的整頓和梳理,而這將會是一個持續多年的長時間投入的項目,是需要多方監督、各方努力才能達成良好的發展勢頭的。整頓教育行業的不良風氣勢在必行,但現在也不過是定了一個大方向,更多的還在后面。
筆者認為現階段資本退出K12行業已經成為了必然,而沒有了資本的介入,很多平臺將會陷入困境,甚至于出現師資力量的流失。已經上市的包含有K12業務的教育平臺很可能要將該業務剝離出來,這其中必然也蘊藏著不少的新發展機會,危機之下蘊藏著的卻是大機遇。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系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耿彪,36氪經授權發布

資深作者DoNews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