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見大,波鴻醫療搭建內窺鏡攝像系統全自主研發平臺
2019年,在北京301總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等全國知名三甲醫院,一款來自上海波鴻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鴻醫療)的高清單通道攝像系統正式實施。
內窺鏡攝像系統作為微創手術中使用的重要醫療設備,波鴻醫療見“微”知著,是一家耕耘于微創手術器械領域的公司。
自主科技等于市場先機
眾所周知,一臺成功的醫療設備不僅僅要做工精良,更需要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醫療技術和理念的進步,幫助醫生解決臨床的具體需求。
內窺鏡系統是一個集中了光學、人體工程學、精密器械、現代電子、軟件等各項技術的綜合體。內窺鏡鏡體和內窺鏡攝像系統是兩個不同的醫療產品,內窺鏡攝像系統是用于將內窺鏡的影像信號轉換成視頻影像的設備。
對于內窺鏡攝像系統來說,負責處理圖像信號的成像模組的重要性,與飛機發動機對于飛機一樣。
目前國內市場生產內窺鏡攝像系統的大多數企業,都是通過外購的方式獲得成像模組,而波鴻醫療的成像模組芯片是自主研發。據波鴻醫療創始人董衛東介紹,目前波鴻醫療是國內唯一一家既研發成像模組核心部件,又研發生產整機的企業。
核心部分 來源:波鴻醫療
“波鴻擁有自主研發的成像模組。當有新的臨床需求提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根據需求進行升級和調整,而省去了大量的多方溝通、反復確認的流程,讓需求第一時間反應在技術升級上,可以為企業和醫療單位節約寶貴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董衛東對波鴻醫療的科技能力充滿了自信,“除了自主研發了成像模組芯片,還有對應的操作系統和源代碼。”
創立伊始,波鴻醫療就致力于成為一個自主研發和生產型的企業。經過5年打磨,公司搭建起完全自主研發的攝像系統平臺,并完成了技術驗證。
技術平臺的搭建,一方面提升了產品研發的延展性;另一方面,有效控制了產品的研發成本。此外,公司掌握核心技術,產品升級換代可自主完成,而不需要外部對接。
依托技術平臺,可使公司根據市場反饋及時進行產品的換代升級,降低研發的不確定性,豐富產品管線。當前,波鴻醫療已經有兩代產品完成研發,還有4款產品處于研發中。
Ⅰ代產品高清單通道攝像系統立足高端,在全國三甲醫院中實施,反饋良好。Ⅱ代產品高清雙通道攝像系統則針對臨床需求開發,這款產品不僅可以滿足醫生的手術操作需求,還能節約手術室的有限空間,目前其Ⅱ代雙通道內窺鏡攝像系統已經完成研發,正在注冊流程中。4K超高清攝像系統的研發主體部分也已經結束。
在技術平臺搭建和第一代產品研發的前期,公司也遇到了許多來自技術、市場、資金等方面的困難。然而一路走來,波鴻醫療越發注重技術。雖然前期研發艱難,付出的時間和成本巨大,但一旦成功,意味著公司擁有了自身特色和市場競爭力。
自主技術貫穿產品始終,
品控嚴格、質高價優
“有人做(商業)模式,有人做軟件(開發),波鴻醫療的方向是最難的,我們選擇做技術。”
波鴻醫療專攻內窺鏡攝像系統的核心——成像模組,不僅實現了自主研發,更實現了優質的成像、可升級適應醫療水平的發展。22nm芯片的背后是尖端的科技,帶來了更好的成像體驗。用數據說話,波鴻醫療目前內窺鏡攝像系統的分辨率為1920*1200,每一根血管清晰可見,每一塊組織成像完整。
當然,波鴻醫療的自主研發不僅于此:大到CMOS+ISP、主板,小到電源模塊、信號傳輸,貫穿始終的源代碼,全部都有自主知識產權。波鴻的團隊沉默著前行,致力于實現技術水平的“內循環”。
除了自主研發的技術外,優秀的品控同樣是決勝市場的關鍵所在。秉持從臨床需求解決問題,從誤差根源杜絕問題的理念,波鴻醫療內窺鏡攝像系統采用工控主板替代精簡指令處理主板,提升了3.6倍的主頻、追加了遠超3GB的運存,充分考慮了臨床系統隨時升級的長遠發展和隨時保存圖像的實用需求。
創始人曾經作為外科醫師的經驗,使波鴻醫療更了解臨床需求。一方面,臨床有防水的需求,波鴻醫療將設備做到了IPX8的防水最高級別;另一方面,考量到對其它儀器的干擾,波鴻醫療又對設備做了EMC電磁輻射的防護處理。從不防水到IPX8,電磁輻射防護從0到1,意味著將一次又一次潛在的事故“從頭杜絕”。
對于掌控核心技術的波鴻醫療來說,價格是最不用擔心的問題。醫生和生命,本就不該為那么多生產環節中間商買單。價格是波鴻醫療優勢,國產的價格也能買到媲美進口質量的儀器。
專注醫療器械領域20余年,
設備、耗材多方布局
波鴻醫療創建于2014年,總部位于上海。
波鴻醫療創始人,董衛東,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以臨床外科醫師的身份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旅程。兩年后,他先后進入GE、PHILIPS、KODAK等公司,參與開發數字化X光機、口腔內窺鏡等多個產品項目。2014年,創建了波鴻醫療。
來源:波鴻醫療
二十余年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以及對臨床需求的精準了解,是董衛東創業的底氣。強大的科研團隊則是波鴻醫療的創業實力。
目前,波鴻醫療的組織結構包括研發、生產、質量控制、產品銷售和后勤支持等5個主要部門。其中,研發人員在公司人員構成中占比一半。
相較于國外,我國的內窺鏡產業起步晚,大部分國產自主品牌與進口產品相比差距較大,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因此主要面向低端市場。但是,國產替代是行業主旋律。
國產替代從低端到高端,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是波鴻醫療奮斗的方向。隨著微創手術的推廣,基層醫院同樣需要高科技含量的醫療設備,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利,同時又能有效控制醫療成本。
關于公司的未來規劃,董衛東介紹主要有兩個方向,其一,隨著波鴻醫療技術研發實力的進一步強化,讓國產內窺鏡產品全面邁進高端市場。其二,公司將布局微創手術耗材。目前,關于耗材部分的原型也已經研發完畢。
2018年,波鴻醫療獲得了來自中衛基金的Pre-A輪融資。技術實力不再輸進口產品的波鴻醫療,在內窺鏡領域終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當前,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將用于內窺鏡攝像系統的市場拓展以及新產品的研發推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動脈網”(ID:vcbeat),作者:陸雨秋,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