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都說工具類SaaS很難成功,那酷家樂是怎么做到的?

戴珂
+ 關注
2022-03-09 14:29
2215次閱讀
國內對SaaS有很多分類,比如:工具類、平臺類、垂直類、交易類等等。但我覺得從經營效率和規模化增長的角度,不需要分那么多類。把SaaS分成工具類和業務類兩類就夠了。
為什么這樣分呢?主要是從用戶群體、推廣方式、運營模式、收入模式等方面看,這兩類有著最明顯的分界,即它們需要完全不同的運營思路。
SaaS的本質不是軟件,而是服務,至少說SaaS的服務屬性>產品屬性。所以,對于業務類SaaS,因為很容易從服務提供角度切入,即使用“+SaaS”的創業模式。所以它們的成功相對容易。
相對而言,工具類SaaS的服務屬性天生較弱,找準落地切入點并非易事。即“SaaS+”創業模式的成功要困難得多。
由于服務的SaaS企業中,有越來越多的工具類SaaS,所以我也做了很多的功課。但工具類SaaS難以成功這個結論,即使放在全球來看也是成立的;更不用說國內缺少工具使用習慣的企業和工作人群。
不過,接觸到酷家樂之后,讓我改變了這個認知。
從SaaS業務角度細分,酷家樂屬于裝修裝飾行業設計工具類SaaS。
公開資料顯示:群核科技成立于2011年,酷家樂是其旗下的核心產品,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群核科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DDC軟件供應商,市場份額約為10.3%。如果聚焦到住宅室內DDC軟件市場,其市場份額約為56.5%,大約是第二名市場參與者的兩倍,是名副其實的細分市場冠軍。
其實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它作為工具類SaaS的成功實踐,即如何從一個設計工具類SaaS,發展成為一家擁有20000+家企業客戶,指標優異的SaaS服務商。
酷家樂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個SaaS業務怎樣才能成功,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套路。但我們可以對SaaS創業提出四個要求,即:1.有人用 2.有很多人用 3.用的人都有錢 4.持續用。
如果一個SaaS創業過程能達到全部四個要求,成功只是時間問題。反之,只要有一個要求做不到,整個商業模式就不成立了。
對于業務類SaaS來說,這是一個業務的自然發展路徑。即找到客戶業務領域存在的難以克服的障礙,用SaaS服務幫助其有效解決。所以,做到四個要求并不是太難。
但是對于一個工具類SaaS來說,每一個要求都是一個坎、一個坑,創業者很容易落入其中難以跳出。
工具類SaaS大都是產品驅動的創業產物。雖然在創業初期,也有一個大致的目標定位。但本質上,這種SaaS+創業模式的最大難點,在于行業場景的落地。這種SaaS創業,更像是拿著錘子(產品)找釘子(應用)的過程。很多公司“有人用”的問題都沒解決,更不用說“有很多人用”了。
事實上,與酷家樂同時代,這個領域還有很多的類似產品和公司。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釘子”,有的公司已經消失,有的已經轉換了賽道。
顯然,堅持下來的酷家樂,已經完成了從“有人用”到“持續用”的創業實踐過程,具備了規模化增長的基礎,這個過程實屬不易。
酷家樂所在的大家居行業是個服務鏈條極長的業務場景,如果不做深,不做細,無法達到更好的客戶體驗。
因此,酷家樂的初步成功,與其說是因為堅持長期主義,不如說是它暗合和抓住了SaaS模式的優勢特征,并將其不斷深化的結果。
同時,對于設計工具類SaaS創業,酷家樂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接下來我們從產品、服務、生態等視角去看一下。
好的產品永遠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對于設計工具類SaaS。酷家樂也剛剛發布了云設計5.0,產品層面也是亮點頻現。
除了酷家樂,群核科技旗下的其他產品也全線升級,并形成四大產品+七大引擎能力的矩陣,四大產品指酷家樂、COOHOM(酷家樂海外版)、模袋云、美間;七大引擎能力包括云原生3D引擎、VR實時渲染引擎、云原生BIM引擎、AI智能設計引擎等。

都說工具類SaaS很難成功,那酷家樂是怎么做到的?

但是,就SaaS業務而言,產品并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或者說,產品優勢并不是SaaS業務成功的唯一要素。
那什么才是呢?服務
實際上,產品觀和服務觀,對于SaaS來說,是通向成功的兩段不同的旅程。可惜的是,大部分創業者只走了一半。
我們先說產品觀。
長期以來,產品領域奉為圭臬是PMF(Product Market Fit,產品市場適配)。PMF擅長的是消費類產品領域;但用在SaaS領域,初期尚可,后期往往不靈。因為market的范圍實在太大了,以至于無法做到業務的精準適配。以此為準則的SaaS創業,一直在做適配和適配的驗證工作。耗費了創業的大好年華,也未必就能適配成功。
因為market只是一個方向或領域,包含了無數可能的切入點。缺乏行業業務經驗的創業者,很難一擊即中。實際上,大部分工具類SaaS的失敗,八成以上是因為“no market need”。這不是說真的沒市場,而是沒找到切入點,或者切入點不對,達不到四項要求。
再說服務觀。
從服務的角度,SaaS奉行的規則不是PMF,而是SBF(Service Business Fit,服務與業務適配)。SBF更像是+SaaS,即先有業務場景,后適配SaaS服務。
SBF比PMF更好地解決“有人用”或“有人買”的問題,而且驗證也更加容易。前文我們提到:對于一個ToB業務,如果在客戶方找不到對應的業務績效,或者績效承擔人,所謂場景也只是即興場景,這個服務八成是臆想出來的。
實際上,工具類SaaS基本都是從PMF開始,確定服務的方向。接下來,就需要進入第二段旅程。然而,并非所有創業者都會這么做。
一種創業者始終堅持PMF,堅信好的產品一定有人用。然而,大部分情況下,期望中的熱賣并沒有出現。
另外一種創業者及時從PMF轉向SBF,即找到目標客戶的業務痛點,提供有效的服務方案。
這一點,酷家樂表現得尤為突出。它除了設計工具外,更把眼光投向細分行業的服務解決方案,以及各種目標用戶的不同業務場景下的應用,例如設計生產一體化、設計施工一體化,實現了服務與業務的精準匹配。同時,群核科技也將通用技術橫向鋪設解決別墅、公裝、房產、2D設計等領域。
本次發布會上,還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的,就是酷家樂與業內主流軟件實現3D通用格式互聯互通。過去,這個行業存在明顯設計工具之間不兼容現象,作為用戶,他們的設計素材無法在各軟件之間通用。比如3DS MAX、草圖大師、AUTOCAD等3D軟件。
酷家樂與這些軟件的打通,給用戶、客戶提供一個更簡單的設計工具環境,不再折騰。這是服務更深層次的理解,想你所想。
酷家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完整走完了兩段旅程,而不是走一半停下。
很多人認為云軟件就是SaaS。做SaaS就是把軟件標準化之后,放到云上去賣,然后按年收費。
很多工具類SaaS就掉入這個認知陷阱。
賣云軟件與經營SaaS業務不是一回事,雖然二者的軟件交付方式相同,但運營邏輯完全不一樣。我們知道,SaaS業務的運營邏輯是:獲客-留存-增長,現對這個邏輯做一個簡要的解釋。
獲客,并不完全等同于銷售,其目的并不是為了完成一筆交易,而是獲得可以持續服務的客戶,即從獲得的客戶身上,獲取源源不斷的收入。所以,SaaS的銷售更偏向于BD。
留存,所獲客戶的生命周期價值有長有短,如何盡力延長客戶生命周期,就是留存的目的。SaaS企業必須通過服務使客戶成功,自己才能有持續的收入。所以,留存是個服務問題
增長僅靠少量的、低價值的客戶,并不能支撐規模化增長。提高獲客效率、降低獲客成本、改善客戶結構,才能實現健康增長。所以,增長是個優化運營的問題
通常,工具類SaaS都是從低價值用戶開始,比如業主、設計師個體、小型工作室等。它們在為酷家樂帶來口碑效應的同時,也對酷家樂的持續增長帶來制約。但僅靠這類客戶,既無法滿足ARR的增長要求,也難以提高NRR。雖然滿足“有人用”和“有很多人用”的要求,但是很難滿足“用的人都有錢”和“持續用”的要求。
所以必須通過改進獲客方式,從而改善客戶結構。由此,酷家樂從追求客戶數量,轉向追求客戶的質量。這不但帶來ARR的快速增長,也使留存成效更加顯著:2020年,其核心大客戶凈收入留存率(NRR)高達130%。
賣云軟件與賣SaaS服務,對應的業務組織結構是完全不同的。外界不知道的是,在高留存的背后,是酷家樂近200名客戶成功經理(CSM)的投入,這個數字是我目前看到的對客戶成功最大的投入。
前文提到,大家居行業是個需要深耕的賽道,需要的是對業務的磨練和實踐積累,沒有捷徑可以走。
酷家樂之所以走得穩,除了好用的產品,還因為企業很早建立了客戶成功的服務理念,而且已經慢慢向 “深度服務”滲透。酷家樂內部不僅有成熟的服務體系和模型,對于客戶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洞察和行業洞察逐步深入,疏通整個行業的服務通路。它的增長是產品+服務的雙螺旋驅動。
酷家樂與其它設計工具類SaaS公司的一個很大區別,就是用“做SaaS業務的方式做SaaS”。
所有的SaaS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有其明確的業務邊界。在業務聚焦的同時,也與客戶的全業務覆蓋的要求產生矛盾。傳統軟件可以通過項目定制解決這個問題,但定制化并不適合SaaS模式。
SaaS解決這個問題有兩條道路:拓寬業務邊界和依賴生態。
為什么是拓寬而不是延伸呢?對SaaS業務而言,拓寬類似于擴展新的產品線。在增加新收入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原有的業務邊界。而延伸可能帶來的風險,會使業務邊界產生連續延伸,導致邊界不可控;還可能會失去原有的核心優勢,所以延伸需謹慎。
對業務延伸的需求,通過生態解決。
SaaS領域所指的生態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SaaS業務生態,一個是SaaS的服務生態
業務生態是指一個SaaS與其它SaaS聯合提供服務,滿足客戶全業務覆蓋的要求。而服務生態是指由第三方提供的開發、實施、咨詢等,向客戶交付完整的服務。與客戶共創,也屬于服務生態。對于SaaS圈內,俠之大者,皆在為生態努力。
道理有些抽象,我們還是回到酷家樂案例。酷家樂組局始于2018年,對于當時它的行業規模,有意識去做開放生態這件事情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業務生態方面,酷家樂除了在產品研發投入巨資拓展產品線之外,也通過并購方式快速拓寬產品線,覆蓋更廣泛的客戶業務。
而在服務生態方面,除了基于開放平臺和API,引入更多第三方開發者以外,還與200+伙伴合作,覆蓋了家居、新零售、房產、公裝等20+行業領域。
酷家樂的生態進階已經從對接集成的iPaaS模式,升級到aPaaS開放應用平臺方式,支持更加靈活的接口開發能力,生態伙伴可通過API接口,為用戶開發新應用,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應用需求。
對于酷家樂而言,通過形成端到端的業務協作環境,以生態融入更廣泛的行業空間中去
設計工具類SaaS作為SaaS領域一個特殊的存在,其增長模式有別于軟件,甚至也有別于業務類SaaS。
大部分設計工具類SaaS,都具有較強的互聯網基因。即好的產品,通過Freemium模式和網絡效應,依靠口碑即可開啟增長之路。但更多情況是,它們增長到一定程度,然后就放緩,甚至停滯。這似乎是工具類SaaS的宿命。
增長停滯的原因,大多不是因為產品不夠好(實際上很多產品已經做得非常好了),而是SaaS業務的商業化出了問題。
商業化的邏輯,是SaaS的一個最底層邏輯。我們知道,SaaS生意特點,是既包括新客戶生意,也包括老客戶的生意,收入對應的ARR=新增ARR+留存ARR。
新增ARR即ACV(年度合同額),而ARR留存以NRR衡量。新增ARR很容易理解,而商業化和增長的底層邏輯在于NRR。它的計算公式為:
NRR=(Starting ARR+Expansion-Downgrades-Churn)/Starting ARR
說增長的秘密在于NRR,當然ACV也很重要,但它是可以用CAC換來的。
說得再通俗一點,增長這件事,可以想象為一只裝有ARR的漏桶。而增長取決于注入水(ARR)的速度,以及堵住水(ARR)的流出速度。
很多人都在討論增長,也有各種各樣的增長方案。其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增長邏輯離不開NRR。
對于工具類的SaaS,那些增長技巧只能算作是“術”,NRR才是“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不能做,完全取決于Expansion、Downgrades和Churn這三個變量。
總之,想盡一切辦法expand,采取一切措施阻止churn和downgrade,增長就可能發生。
像酷家樂這類NRR已過100%的SaaS公司,已經具備了增長的基礎。
用戶池越來越大、客戶的粘性越來越強、生態越來越寬,這是從這只垂直行業SaaS巨頭身上看到的前景和增長之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eSaaS

SaaS究竟能不能建渠道?

資深作者戴珂
0
相關話題
SaaS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