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知識管理的成功要素

Baklib
關注
2022-05-12 16:24
494次閱讀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反復提及知識經濟與知識的重要性,隨著“十三五”規劃的落地,許多大型組織、行為協會都陸續開始部署、推動知識管理; 同時 ISO9001: 2015 新版標準中,新增“7. 1. 6 組織知識”相關內容,進一步凸顯出知識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知識管理國標第一部分,提出了面向企業實施的建議框架,其中涵蓋了知識管理全生命周期系列活動———鑒別知識、創造知識、獲取知識、存儲知識、共享知識和使用知識。本文將從知識管理框架出發,對實施過程的關鍵影響要素展開論述。
一、知識鑒別
企業成功實施知識管理,首先需要結合各自公司的核心業務,鑒別知識資產并界定知識管理范圍,明確知識管理到底“管什么”。企業可以對公司的知識資產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組織知識———在企業運營、生產、管理、研究過程中產生的知識,如戰略、規劃、報告、制度、規范、計劃、總結等;
- 人員知識: 項目過程中員工個人總結的經驗、技能、技巧;
- 關系知識: 企業與外部相關主體( 供應商、客戶、競爭者、政府機構、媒體等) 在聯系和協作過程中形成的各類信息,如外事指引、資源名錄等。
二、知識創造
知識創造是知識管理活動中的創新部分,是通過全員積極參與,通過改善業務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而實現的創新。這就要求企業知識管理與工作業務相結合,使業務活動能夠在知識的支撐下開展,并持續開展基于知識的創新,并產生新的知識。
知識與業務的結合有主動和被動 2 種形式。主動結合一般通過業務人員主動檢索知識管理系統( KMS) 以獲得知識; 被動結合通常由 KMS 系統與業務系統相集成,在業務人員工作中推送知識而助力高績效的達成。
三、知識獲取
知識獲取強調對組織內部已有知識的整理積累或外部知識的獲取。任何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首要任務便是通過對企業歷史知識的盤點,建立知識分類體系框架,以幫助知識的查找。知識分類體系可以是多維的,常見的多維分類體系梳理過程為,首先通過識別組織的業務價值鏈、知識性質及知識管理目標定位組織核心知識,再依次從不同維度梳理核心知識的分庫、分類及屬性。
四、知識存儲
在組織中建立知識庫,將知識存儲于組織內部。當今信息化時代,借助 IT 手段實現知識的結構化存儲及高效檢索是主流做法,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知識的自動聚類,如外網爬取的知識自動依據分類框架存入相應的知識庫。
搭建知識庫無異于是存儲知識的最好方式,而這里知識庫的搭建軟件就格外重要了。市面上的知識庫搭建軟甲很多,但在這里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款知識庫搭建軟件Baklib。

是一款在線的幫助文檔和知識庫制作平臺,我們為企業團隊提供知識資料的云存儲和管理平臺,并將用戶的內容展現為網頁方便查閱使知識正真的流通起來。
使用場景
使用場景上我們更加聚焦到B端用戶,致力于幫助企業團隊打造知識庫、產品幫助中心、Guide、FAQ、API文檔、產品手冊等,實現企業向內知識協同和對外品牌宣傳。

五、知識共享
知識在組織中轉移、傳遞和交流的過程稱為知識共享。組織通過共享將個人知識擴散到整個組織,從而使個人知識上升為集體智慧。
某上市公司執行總裁曾說過: “不做知識管理,再大的公司也是小公司,因為每個人只能得到身邊幾個人的幫助。再久的公司也是新公司,因為所有的事情都要重新來做。”組織知識的分享可以通過查詢、培訓、研討或其他方式獲得。網易每年組織 100 余場分享會,會議內容貼合本身游戲開發的業務場景,每人均可以談談自己在游戲過程中對技能、皮膚等模塊的切身體會。據統計,每年從分享會獲得的開發靈感多達萬余項,直接從用戶思維拓展產品進程,從而為企業帶來營業收入。
六、知識應用
知識應用是上述各活動的價值環節,決定了組織對知識的需求,運用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知識本身不主動產生價值,知識只有在應用活動過程中產生或形成市場化產品,從而獲得利潤、價值以及新知識,新知識在經過創造、獲取、存儲、共享后應用到后續項目中,從而循環往復,上升迭代,形成“接力棒”效應。
以上六點就是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過程,要做好知識管理,企業就需從這幾點入手。

Baklib
+
關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