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案例精選|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萬應工場成產業園區智慧升級領跑“利器”

01 項目背景
02 方案設計歷程
03 應用場景
場景痛點:
由于各級開發區數量的激增,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園區招商壓力與日俱增。一方面園區特色優勢缺乏統一信息展示窗口,無法對園區建設情況進行直觀展示。另一方面,園區數量眾多,無有效渠道獲取目標招商行業內的企業信息,在對外招募優秀企業過程中,招商企業往往需要實地考察,還難以與自身需求精準匹配,也令潛在入駐企業犯了選擇困難癥。
解決方案:
利用萬應工場集成VR/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與GIS(地理空間信息系統)管理, 打造實景3D可視化招商引資平臺,助力園區破解招商難題。
一方面,整合產業、園區、企業數據信息、業務數據信息,連接和融合園區內外全域數據,將園區產業配套、資源優勢、政策優勢、產業分布、項目載體、營商環境、發展規劃等關鍵招商要素可視化展現,園區優勢清晰明了,幫助意向入駐企業直觀研判,大幅提升園區的招商效率。

另一方面將企業入駐流程線上化、企業信息標簽化,建立基于入駐企業的客戶畫像、企業洞察、產業分析等大數據分析,結合實時樓宇/地塊動態,精準高效服務入駐客戶需求,提升園區續租率,盤活提效園區用地,進一步輔助園區運營人員招商決策。
可視化園區總覽示例
場景痛點:
園區對企業內履約項目管理能力不足,無法有效地監管園區內企業合同履約進展,對項目信息、項目進度、項目合同、項目建設內容,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需要實時跟蹤,進一步挖掘優勢企業,及時進行政策激勵。
解決方案:
萬應工場工作流Pro為平臺提供智慧化流程管控,基于自身優秀的工作流引擎定制標準化的管理流程規范,整合貫穿園區整體項目、合同、空間、資產、租賃管理,沉淀項目過程數據,對項目的全過程情況做到步步跟進、事事審批,從企業的項目、合同、優惠政策、財政撥款以及采購等全方位管理項目實施情況,責任落實到人,對企業項目里程碑進行實時管控,及時預警,把控項目風險,保證企業項目完成質量,也增強了與企業的聯系,有效扶持園區內企業蓬勃發展。
項目管理示例
場景痛點:
傳統管理模式下,園區對人工管理依賴性強,且數據不互通,業務難以融合,不僅造成了較高的管理成本,同時也帶來了政企溝通渠道不夠暢通、涉企服務機制不夠順暢、服務體驗差等問題。
解決方案:
一方面,通過萬應工場構建全流程辦事指南,為企業提供入園咨詢、市場準入、稅務服務、銀行開戶、人才招聘等多項業務辦理指南,讓企業業務辦理有據可依。政策資訊精準推送,園區專人即時答疑解惑,為企業、群眾提供“千企千網”“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
另一方面,企業需求與意見也可在線即時反饋,無需奔波一鍵反饋訴求及困難,園區快速響應并解決問題,APP端支持實時跟蹤、進度查詢,需求響應進度情況了然于心。
同時云暢科技還基于園區特色的“檢驗檢測”、“人工智能”產業集群與產業鏈建設了在線供需對接平臺,形成了園區內部的供應-采購的產業閉環,企業材料、技術等需求可就近解決,促進企業之間的產銷互動。并整合多方資源提供多元化企業增值服務,精準匹配、對接供需方,幫助企業在市場推廣、技術支持、項目聯動等方面拓寬渠道,暢通市場循環,實現供需有效對接,助力企業管理行穩致遠。
場景痛點:
產業似筋骨、金融如血脈,園區對入駐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也是考驗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之一。不斷加重的資金壓力下,傳統金融產品及融資渠道較為單一,難以支撐產業園區長周期資金需求,“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成為園區內中小企業面前的“成長煩惱”。
解決方案:
云暢科技充分利用園區集聚優勢,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基于萬應工場支付中臺能力,提供統一、標準支付接口,多端接入、無縫集成,可為應用提供聚合支付、卡包卡券、商戶管理、多渠道退款以及多渠道對賬能力,全面支撐各種支付場景,促進業務生態合規高效發展。
園區金融服務示例
為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效率低、融資速度慢等一系列問題,云暢科技協調園區積極推動銀企對接,共同加強園區產業鏈金融服務,除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外,還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務與市場化金融產品等差異化金融服務,方便園區企業全面了解金融服務產品,及時獲得信貸支持,構建園區高質量金融服務生態圈,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04 應用成效與展望
園區服務云平臺的構建,是對園區服務全面的數字化升級, 服務范圍覆蓋46平方公里,自上線起已先后幫助該園區引進各類企業800余家、產業人才約2.1萬人。截止2021年底,總服務企業數已超4500家,管理園區項目百余個。既解決了傳統模式下“招商難”、“用人難”、“管理難”、“企業成長難”等痛點,幫助園區及入駐企業降本增效,助力園區各項工作在各賽道中強勢領跑;又通過萬應工場的敏捷開發模式,低成本、高靈活性地滿足了園區各部門與企業主個性化應用的需求,全方位提升了企業在線辦事效率與服務體驗。
時代變局加速構建,產業變革深度演進,云暢科技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闊步前行,堅持創新驅動,未來仍將依托核心低代碼技術優勢,推進數字科技生態深入協同發展,為園區企業構建從初創到孵化到加速的生態發展鏈條,激活產業發展新空間,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凝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