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大爆發 阿里本季財報藏著這些看點

互聯網怪盜團
+ 關注
2022-06-01 16:04
565次閱讀
阿里的最近一期財報發布之后,股價立即上漲了約14%。可能有些人會感到困惑:從數據本身看,本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Non-GAAP凈利潤同比下滑24%,似乎不算什么很厲害的戰績。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對阿里的認同提升的原因有兩點:
  1. 本季度業績略強于市場一致預期,市場本來很悲觀,而這份財報讓它有了一個積極的理由。
  2. 通過這份財報,阿里展現了在新的環境下實現高質量增長的能力——在移動互聯網大水漫灌的時代結束之后,依托更全面的商業模式、更好的基礎設施和科技進步,一樣能帶來新的增量。這一點尤其重要。
首先,我們看一下市場最關注的中國零售商業業務:客戶管理收入(淘系電商廣告+傭金)同比沒有增長,但是直營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了14%。事實上,自從2021年初以來,“直營及其他收入”的增速就一直高于“客戶管理收入”;天貓超市、淘鮮達、盒馬鮮生、大潤發、天貓國際……這些多元化的新零售業態,與淘寶天貓很好互補,成為了阿里核心電商的又一增長引擎。
在現階段,上述業務的盈利能力當然沒有傳統的淘系電商那么強,這就是阿里Non-GAAP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為消費者提供從遠場到近場、從平臺到直營的跨業務多場景選擇,是零售業態數字化的必由之路。過去幾年,亞馬遜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擴大線下自營零售門店,進軍日用食雜,同時大舉擴張“無現金零售”。在這方面,全球最大的兩個電商平臺想到一起去了,這顯然不是巧合,而是為高質量客戶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必然選擇。
其次,我們看到菜鳥網絡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6%,全年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占比達到了69%。在國內,菜鳥“數智”供應鏈為各垂直行業、制造業工廠提供了端到端解決方案,通過更精準的預測、更合理的分倉,可以把貨備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從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在全球,菜鳥直接運營著300多萬平方米跨境物流倉庫(截止2022年3月底),過去一個財年日均處理跨境包裹450多萬個,形成了B2C跨境包裹和B2B國際貨運的綜合服務網絡。
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大爆發 阿里本季財報藏著這些看點
這就是阿里董事長兼CEO逍遙子所說的“持續建設高質量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當然,阿里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不僅包括菜鳥,還有直營零售業務的履約能力,以及餓了么的本地生活配送服務。在這方面,阿里與亞馬遜再次不謀而合——后者自從2020年疫情初期以來,即不遺余力地加強倉儲和配送能力的建設,甚至建設到了“履約能力暫時過剩”的地步。從長遠看,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短期的超前投入將意味著長期用戶體驗的巨大提升。
第三,阿里云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從上個財年的虧損22.51億元大幅改善為本財年的盈利11.46億元(按調整后EBITA計算)。阿里云也由此成為了國內唯一盈利的公有云基礎服務商。要知道,在美國大型公有云服務商當中,也只有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實現了盈利,就連排名第三的谷歌云也還在虧損。以云計算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業務,將成為阿里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又一條途徑。
阿里是國內僅有的具備“軟硬一體”自研實力的兩家云計算廠商之一(另一家是華為)。在軟件方面,阿里云早在2008年就開始自研“飛天”(Apsara)云操作系統,抓住了寶貴的窗口期;在硬件方面,阿里云早在2017年就發布了第一代神龍架構(目前已升級到第四代),并于2021年發布了首款通用芯片倚天710,當年即開始投入實際應用。隨著云服務規模的擴大,自研技術帶來優勢將越來越明顯。
附帶說一句,過去三年,阿里云的海外收入增長了十倍以上,堪稱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一個成功案例。阿里云在中國大陸之外的亞太區域已經累積開放了16個可用區,尤其是在印尼、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南亞的數字化進程才剛剛開始,如果能抓住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前途值得期待。
通過對上述業務的回顧,我們其實已經總結出了阿里在新的經濟環境和行業形勢下,實現“高質量增長”的路線圖:
  1. 服務好高質量的消費者群體,為他們提供跨業務多場景的消費選擇。
  2. 持續建設高質量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同時服務內部和外部客戶。
  3. 通過以云計算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這個路線圖才執行到一半,尚未竟全功。不過,從本季度財報,資本市場認識到了這個路線圖的合理性,承認它有很大的實現希望,這就是阿里股價強勁反彈的更深原因。

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大爆發 阿里本季財報藏著這些看點

我還想從財務視角補充一些分析。阿里每個季度的財報都會公布各項業務的調整后EBITA利潤率。把本季度與去年同期對比,我們可以看到:
  • 中國數字商業的利潤率下降了7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直營零售和其他業務收入占比激增所致。

  • 本地生活服務的虧損率收窄了30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獲客成本和配送成本同時得到控制。

  • 菜鳥網絡的虧損率增加了2個百分點,主要是海外擴張導致的成本上升。

  • 阿里云從虧損變成了盈利,主要是規模經濟導致的,但是部分被對釘釘的投資所抵消。

  • 大文娛的虧損率收窄了9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對內容制作的投資更加謹慎。

在我看來,上述數據折射了阿里在集團層面對財務資源的分配思路。對于直營零售業務,尤其是高頻次的近場零售(包括但不限于生鮮、日用品、快消品等),現在正是投入的時候,只有果斷的投入才能盡早實現規模效應、占領用戶心智。對于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跨境物流,此時也應該不吝惜投入。本地生活服務和阿里云已經渡過了成本上升最陡峭的時期,開始產生一定的規模經濟,可以適時實現減虧。大文娛業務不是目前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收縮投入是理所當然的。
接下來幾個季度,如果阿里云能夠持續盈利,而本地生活服務的虧損率能夠繼續大幅收窄,阿里就會有更充足的資源投入到直營零售和商業基礎設施當中,把資源用到刀刃上,從而進一步提升其長期核心競爭力。
以大水漫灌、野蠻生長為特征的“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任何互聯網平臺公司,如果還想謀求發展,就要轉向高質量的增長。從本季度的財報看,阿里對“高質量增長”有成熟的想法,而且具備執行想法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阿里股價的強勁反彈有道理。希望今后幾個季度的財報能夠再次證明這一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作者:怪盜團團長裴培,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