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自研業務全面上云 騰訊研究院:全真互聯時代 這是最重要一步
楊望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原標題《全面上云,打造數字原生銀行》
商業銀行,正在進入數字原生階段。通過全面上云,大范圍提升數據、技術、算力,把真實世界里的人、事、物,進行跨時間、跨空間和跨內容維度的泛在連接,打造全真互聯時代的數字原生銀行。
全面上云,全真互聯
在全真互聯時代,全面上云是最重要的一步。6月16日消息,騰訊的海量自研業務,已實現全面上云。據統計,近三年來,騰訊的自研業務上云規模已經突破5000萬核,累計節省成本超過30億。意味著包括QQ、微信、騰訊視頻、王者榮耀等在內的騰訊內部業務,和騰訊云百萬級外部客戶一樣基于公有云的模式來開發運營,騰訊全面開啟業務云端生長和全真互聯新時代。
無獨有偶,高盛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對外宣布:“其實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全真互聯時代,商業銀行、科技公司通過合作賦能,打造全面上云的數字原生銀行。
具體而言,隨著全真互聯技術的發展,用戶對金融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沉浸化的需求日益提升。為此,海內外金融機構,正積極探索用戶、產品和場景在數字世界的映射連接。比如近期,多家銀行已陸續發布數字人、虛擬營業廳等基于全真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金融服務。
進一步來說,消費和生產主體已逐步向數字原生形態進化。比如數字原生用戶80、90后,開始成為消費主流群體;直播、電商、遠程會議等數字原生企業,日益成為新生廠商。因此,為了服務好個人和企業客戶,銀行為主的金融服務,開始從物理網點,到線上線下O2O,再到數字原生,金融機構開始戰略布局數字原生服務體系,以數據由內到外驅動各業態解耦,以云原生、區塊鏈和虛擬現實等全真互聯技術,打造數字化、低延遲和高沉浸感的新一代數字原生銀行。
商業銀行,數字原生
商業銀行正不斷向數字原生化轉型。數字原生銀行的核心,在于以用戶為中心,同時在組織體系、業務體系方面進行變革。
首先,組織體系要全面擁抱數字原生,組織體系的涉及技術、崗位、薪酬、企業文化等要素,傳統銀行機構的普遍實踐,是改變傳統的層級式架構,轉向拼接式、原生化組織架構,形成符合公司發展的數字原生管理體系,從而使得上述各要素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特色。
其次,業務體系要全體系數字原生化,包括渠道、營銷、運營、風控和核心系統。渠道方面,全真互聯技術可將線上生態、線下分支機構等多渠道整合,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一體化服務;營銷方面,通過引入CRM系統,能夠從公司角度出發,進行統籌交叉營銷、個性化營銷;運營方面,基于DevOps、低代碼、云原生等技術支持,實現對外賦能營銷、對內賦能管理,將銀行管理團隊、業務團隊和客戶串聯起來,更好的為零售、對公和中間業務賦能,助力銀行數字原生化轉型;風控系統則結合大數據及數字原生技術,實現貸前、貸中和貸后的智能管理。
核心系統建設是打造數字原生銀行的關鍵,主要包括全體系資源和應用上云。其中,全體系資源上云主要指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及軟硬件均上云,應用上云主要指金融機構對接客戶的APP,以及PC端的軟件全部上云,進而建設新一代分布式、云原生應用架構的核心業務系統。
傳統銀行機構向數字原生銀行轉型,受到多種因素驅動,包括銀行機構構建多層次物理網點,實現客戶體驗最優化;通過沉浸式場景服務客戶;建立智能化數智人服務系統;加大智能化風控水平等。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銀行機構要通過數字化和云原生的技術應用和開放生態,進一步延展銀行業務邊界,構建數字原生的服務開放平臺,實現跨界、共贏。
數字原生銀行,漸行漸近
數字原生銀行是數字化的轉折點。云原生、區塊鏈、物聯網等全真互聯技術體系、數字原生客戶需求的變化,正在全面、深刻影響著銀行,逐步跨越智能銀行,邁進數字原生階段。
因此,全面上云,打造數字原生銀行,刻不容緩!
作者團隊致謝:杜曉宇、楊望、魏志恒、張蓉、黎凱鋒、王沁泉、陳明、余曉恒、崔冬梅、劉泉、梁鵬、王付嬌、陳力源、陳維宣、高偉俊、李猛、歐陽靜淼、王煥超等同學對數字原生銀行第二階段研究成果的貢獻與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騰訊研究院”(ID:cyberlawrc),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