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產業鏈高速發展背后,歡太數科瞄準產業金融服務市場
科技企業布局產業金融將是一個長久課題,需給產業鏈、用戶,外部資金機構、企業自身帶來更多實質性價值,多方共贏,才是持久向上關鍵。
作者|劉珊珊
編輯|楊 銘
今年3月以來,全國多個省市出現新冠疫情反彈,上海更是遭遇嚴峻防控考驗,經歷了長達60余天的靜態管理。
疫情反彈考驗下,小微企業生存尤為艱難,零售、餐飲、娛樂等經濟業態都面臨著門店關停、生意中斷、資金斷鏈風險。
如何幫助小微企業紓困,成為各界關心話題,從免租、免稅到貸款,用各種手段以緩解小微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
其中,就包括進入產業金融的數字科技企業。
“解我燃眉之急的是歐享貸,幫助我解決了幾家門店的資金周轉問題。”山東煙臺地區的手機經銷商丁然說,現金流無憂讓自己專注經營,在疫情影響下的2021年,丁然實現逆勢擴張,連開了4家體驗店。
“歐享貸成為一種紐帶,像血管一樣的緊密聯系彼此的生命。”20世紀90年代就進入手機貿易行業的黃女士也說,她使用歐享貸近半年時間,業務規模提升200%,企業走上了健康發展軌道。
相關資料顯示,歐享貸是歡太數科聯合持牌金融機構,為OPPO打造的數字化產業金融解決方案,定位于經銷商備貨貸款。據歡太數科最新披露的數據,歐享貸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人數超4萬人,其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9%,戶均貸款余額近10萬元。
從數據來看,歐享貸堪稱小微企業覆蓋面最廣的廠商系產業金融產品。那么,金融機構觸達至企業上下游的過程中,像歡太數科這樣的科技企業,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又如何成為中小微企紓困資金的重要渠道?
01
中小企業紓困破題思路
對丁然、黃女士一樣的B端小微企業而言,被稱為國家經濟毛細血管,推動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已突破1.4億,其中90%以上是小微企業。2021年播出的大型社會觀察類紀錄片《流動的中國》數據就顯示,這些小微企業解決了80%的就業,創造了70%的專利發明,貢獻了60%的GDP,繳納了50%的稅收,對經濟整體貢獻非常大。
然而,這又是一群本身抗風險能力偏低的脆弱群體,無論是宏觀經濟影響,疫情黑天鵝襲來,還是任何一場小意外,都可能導致小微企業倒下。據相關數據,我國小微企業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7年,存活10年以上的不到。
背后原因何在?2020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姚薇提交的一份近萬字小微企業調研報告中,明確指出資金周轉不暢、融資困難是困擾中小微企業難題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命線”。
有手機經銷商表示,在手機銷售行業,這個情況也非常明顯——手機銷售對資金量要求非常大,稍大的經銷商旺季一次進貨需要上千萬,往往因此備受資金周轉、備貨金不足壓力。
“對于小微客戶或初創企業的人來說,資金渠道斷掉,就像造血斷掉,他真的也就活不下去了。”作為中國最早一批進軍手機貿易行業的企業家,黃女士看到了小微客戶的痛點。
融資最根本的核心是誠信。對小微企業來說,生存周期短、貸款風險難把控、經營風險難預測、貸款抵押物存在門檻等等,都讓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很難正確識讀一家小微企業,對授信額度有所限制。
“很長一段時間,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是民間與熟人借貸、房產抵押。”有金融行業人士對此表示,這幾種方式都隱藏風險,無法給成為更多小微企業的有效紓困手段。
用金融科技去破解小微融資難題,逐漸成為行業破題思路。一方面,人們早已走進豐富多彩的數字化生活——這種生活的顯著特征,就是“千人千面”個人金融服務變得觸手可及。作為中國經濟“蓄水池”,小微企業沒有理由遠離走向數字化、智能化的金融科技。
另一方面,“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轉型過程中,監管部門始終將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作為一項基本政策。這意味著金融服務需要更合理、更充分地嵌入到供應鏈網絡,在風險可控情況下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優化和升級。
相關主管部門也注意到了這點。無論是2020年9月央行、銀保監會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供應鏈金融指導性文件,還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單獨提及“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都明確指出金融機構和科技平臺應加強共享與合作,推動供應鏈金融場景化和生態化,提高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
企業角度看,動作比指導文件其實更早一些。過去幾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蘇寧、國美、美團等幾乎所有科技和互聯網企業都在嘗試或已布局了產業金融。
手機行業也是如此。比如,歡太數科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幫助OPPO從物流、信息流等維度,進行覆蓋供應鏈上下游的“全鏈條”數字化升級。
伴隨兩者關系深化與業務融合,歡太數科針對手機行業全國眾多經銷商展開“數字化+金融”的布局,打造數字化系統來幫助二十萬家以上的小微企業經銷商實現企業轉型。
在此基礎上,2020年6月又接入金融機構為OPPO產業鏈下游經銷商打造的專屬性數字化產業金融解決方案——歐享貸。
顯然,歡太數科希望以此打破傳統授信視角,在風險變量可控基礎上,結合自身技術、渠道,促進供應鏈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在紓困“毛細血管”、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量與效能方面發揮作用。
02
如何做好金融、產業適配器
業內人士指出,產業金融和個人金融最大不同,在于其復雜性和異構性。從生產邏輯、產業數據,到價值評估、風險表現等等都是“千企千面”。
無論哪種,都需要科技企業和金融科技的相向而行,甚至是深度融合,彼此間不再是“物理結合”,而是形成“化學反應”,才能真正助力小微企業,將普惠金融落到實處。
最大難題,是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和數字手段,為萬千小微企業注入金融活水——無疑,這是對金融科技企業技術實力、服務水平等綜合能力的考驗。
目前,發力科技金融的企業根據自身產業特點及產融結合生態優勢,在垂直化、細分化道路上表現出來的能力各有不同。
歡太數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以開放姿態居中連接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做好產業和金融之間的適配器。
具體而言,是歐享貸一端連接OPPO供應鏈數字化管理系統,另一端接入金融機構,由歡太數科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方向的技術支持,兩者深度融合,協助金融機構搭建數字化產業金融風控模型。
基于對行業深度了解及把控,這個風控模型可以幫助小微經銷商實現純信用企業貸款,無需抵押物,就可以為更大范圍的OPPO經銷商提供數字化訂單融資服務。
相關數據顯示,歐享貸如同企業“智能信用卡”,過去兩年內已幫助數萬小微企業主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助力提升銷售業績——其中包括大量個體工商戶。
相關數據顯示,OPPO經銷商數中個體工商戶比例超過80%,縣(含)以下地區經銷商占比在40%以上。通過科技賦能,金融機構更好觸達到了行業中的“長尾客戶”。
“金融機構透過科技公司能更快速找到核心合作伙伴或服務場景;而有融資需求的企業與客戶,也能通過科技企業精準、高效適配到資金渠道。”有業內人士認為,各方接駁適配后,最終達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目的。
可以看出,做好產業和金融的適配器,是歡太數科這樣的科技平臺,在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方面,提供的關鍵價值點。
“適配器”的重要性,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手機經銷商,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浙江商人夏長杰(化名)感受很深。20年創業,他從第1家街邊店做到200家連鎖店,并且一度登陸新三板上市。但大股東突然撤資、疫情反復疊加因素等影響,讓他經歷了從銷量到盈利,都有大幅下滑的艱難時段。
資金仍然是最大問題。2020年6月歐享貸推出后,為進貨款發愁的夏長杰得知可以申請“歐享貸”用于定向采購OPPO產品,且按日計息、隨借隨還之后,他沒有多加考慮就注冊了,并得以解決了難題。
如今,他每個月都會使用“歐享貸”,每次借款金額一般在一兩百萬元。“這讓我們保持健康的現金流,得以堅持長期主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業想要獲得歐享貸高額度的前提,仍然需要小微企業有優秀的還款及運營表現——無論是黃女士,煙臺地區的丁然,還是浙江的夏長杰,都是如此。
“數字金融與產業生態的結合是為了促使本業更加健康發展,比如提高產業鏈各環節效率、穩固產業鏈薄弱環節、提升庫存周轉、降低存貨資金占用等,進而反哺合作伙伴的供應鏈生態,助力其產業鏈長期良性發展。”歡太數科CEO徐立夫如此表示。
03
精準輸血,
助力OPPO產業鏈良性發展
想要更好做好“適配器”,對歡太數科而言,離不開服務二字。
過去一年里,在歐享貸助力基礎上,歡太數科推出多項舉措為手機行業里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包含專項免息、降息補貼、暑期臨額、疫情展期、減免罰息等,以便為OPPO產業鏈的小微企業精準輸血。
一系列數據,可以印證目前金融機構與歡太數科聯合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歐享貸2021年為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約37%,為每位核心用戶創造利潤81萬元;
·歐享貸核心客戶用款滲透率平均達到20%,單戶用款滲漏率最高達到了65%;
·歐享貸覆蓋全國30多個代理區域、300多座城市,服務客戶4萬余家;
·服務企業中,其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9%,戶均貸款余額近10萬元;
·歐享貸單筆訂單金額相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8%,客戶訂單數同比增長 83%,采購金額增長73%,用戶復借率高達81%。
從數據來看,歐享貸已成為輔助OPPO手機經銷商的重要工具,是小微企業覆蓋面最廣的廠商系產業金融產品。
對數萬小微企業而言,可以切實享受到的金融服務包含兩大方面:一是融資成本、難度降低,貸款利率下降;二是在歐享貸的一站式融資定制化模式下,覆蓋的場景越來越多。
比如,在現有基礎上,歡太數科目前正在探索店面裝修升級、新開店面、員工培訓等更廣落地范圍的小微企業融資場景。
“銷售旺季到來前我們已經為小微企業準備好‘備用金’,根據企業狀況協助貸款機構額度提升,解決他們以往的融資煩惱。”歐享貸相關負責人說。
根據其規劃,歐享貸未來會依托歡太數科的科技賦能,復制“1+N”模式,圍繞“1”個核心企業,拓展“N”個上下游企業,對小微企業開展全方位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最終助力OPPO整個產業鏈健康、高速運轉與發展。
作為OPPO、realme、OnePlus的官方合作伙伴,歡太數科在手機+LoT產業數字化建設深耕多年,在B端市場建立了全面的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系統,也在C端打造了同步生長的豐富生態。
其中,基于ColorOS系統打造的“錢包”APP,就可滿足C端用戶移動支付、公交地鐵門禁卡、充值繳費、手機車鑰匙等各類生活場景需求。
可以預見,隨著“1+N”模式的成功復制及拓展,科技與產業,產業與金融,兩大生態將得到更深層次的結合。比如,由此構建的產業金融生態,其商業價值將不斷向上下游傳遞,進而擴展到千行百業,最終形成一個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的生態圈。
這一切,歸根結底依托于科技創新——過去幾年中國產業金融的發展,離不開移動互聯、數字化、智能化的飛躍。伴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成熟普及,一個多方互聯互通、服務更全面的科技產業金融生態圈,如今也就有了更大想象空間。
對科技企業布局產業金融而言,這將是一個長久課題。畢竟,給上下游產業鏈、用戶,外部資金機構、企業自身帶來更多實質性價值,做到多方共贏,才是業務持久向上的關鍵。
???出品人:黃槍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點商業”(ID:jdsy2020),作者:極點商業,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