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二次品牌蛻變:品牌高端化轉型
小米品牌現在的戰略,是品牌高端化轉型。
在愈發成熟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手機品牌的高端化,是必須要做的戰略升級。
小米過去13年的生長路徑,非常值得作為案例聊一聊。
成功的品牌分兩類,一類是稀里糊涂踩中風口成功的,屬于不可復制;還有一類是靠理性的戰略,在關鍵時刻打贏關鍵戰役獲得成功,不一定可復制,但一定能借鑒。小米屬于后者。
創立于2010年的小米,伴隨智能手機普及,移動互聯網崛起而崛起的品牌。
其品牌生長路徑,我個人總結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為發燒而生的極客小米,國民手機品牌,以及此次的品牌高端化。
三個階段有兩次重要品牌升級,一次是品牌大眾化,第二次是現在品牌高端化。
接下來我以個人視角,從品牌策略層面,談談小米品牌的三個階段與兩次轉型升級,從品牌生長的縱向邏輯,理解高端化升級的邏輯。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從極客小米,到國民品牌
首先,我們回顧梳理小米品牌的前兩個階段,以前談新品牌策略時我說,品牌生長邏輯從傳統時代的先做大再做好,到現在的先做好再做大。
小米是典型的先做好,再做大。
第一階段是從0-1創立小米階段,垂直聚焦,成為優秀的小眾品牌。
2010年,中國智能手機可以用“千機大戰”來概括,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公司都下場做手機,同時出現了非常多獨立手機品牌,加上傳統手機廠商。當時的手機市場,比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競爭更加慘烈。
現在回看,當年的新品牌到現在仍然活躍的,似乎只有小米。
當時小米的定位是“為發燒而生”,市場營銷策略也風靡營銷圈,最知名的是那本《參與感》,總結出來的口訣是“專注、極致、口碑、快”。
小米的每場營銷戰役都被營銷圈奉為圭臬,那時社交網絡剛剛成型,我們都在學習小米的參與感。
聚焦手機發燒友,聚焦科技圈,經營小米社區,創造米粉節,讓用戶有參與感。
這些動作至今仍然非常值得新品牌借鑒與學習,尤其對于當下的新消費品牌,品牌端競爭充分,傳播端觸點分散,上來就高舉高打顯然會導致效率低下,那么先在核心用戶圈層小步迭代成為90分的優質小眾品牌,才有“上牌桌”的機會。
對于小米品牌,在第一階段超過當時的大部分新品牌,成為手機行業需要認真對待的的中國手機品牌。
第二階段,從小眾到大眾化破圈升級,代言、投放、小米之家。
我印象中大概2015年前后,小米的增長開始放緩,此前積累的勢能也逐漸消退,品牌急需再一次被激活。當時大多數銷售仍然來自線上,雖然在科技互聯網圈,在一線城市知名度比較飽和,但本質上并沒有滲入中國更廣泛的大眾。
在此之前的小米營銷,幾乎都是在社交媒體做口碑營銷,銷售渠道也以線上為主,沒有簽約過明星,幾乎沒有投放過傳統廣告。
之后的品牌策略升級開始高舉高打,一是不同系列的手機都開始簽約明星代言,在大眾媒介上進行規模化廣告投放,包括公交地鐵與電梯等主要傳統媒體,也曾買過春晚前的黃金廣告位。同時,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開出了上萬家小米之家,這成為小米最重要的銷售渠道。
當然,在其他層面也做過更多動作,比如在組織團隊層面,引入多位行業老兵作為經理人,包括積極進行國際化擴張等等。
經過幾年的大眾化傳播,小米成為真正的國民品牌,成為全球出貨量排名前三的手機廠商。這即得益于第一階段積累的核心用戶群,也得益于力度強大的品牌升級。
時間來到當下,全球手機市場格局基本穩定,開始進入存量市場。
當產品差異化比較有限時,品牌差異化將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壁壘。
現在,小米面臨新的品牌挑戰是突破高端,完成品牌高端化升級,塑造品牌競爭壁壘。
以人文視角,切入“品牌”高端化
接下來我們談小米的品牌高端化策略,這其實是整個手機行業,甚至很多行業的中國品牌都要面臨的挑戰。
讓我們從今年小米與徠卡的合作談起:
今年7月份,小米正式官宣啟動“影像戰略升級”,宣布與徠卡在影像技術與影像文化等多方面展開合作,并發布與徠卡聯合研制的三款小米12S系列影像旗艦產品,這將成為小米品牌高端化以來的關鍵戰役。
大概從去年開始,小米提出突破高端的戰略口號,并推出多款旗艦產品,在格局穩定,市場成熟的手機市場,要完成品牌高端化的突破,必定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役。
我從個人視角,談談我所看見的小米高端化策略,展開講講:
人文徠卡與小米品牌
首先要如何理解這次合作,以及小米品牌高端化的路徑。
小米與徠卡的合作,基礎是影像技術的聯合研發,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品牌文化與影像觀念的嫁接,將徠卡品牌的影像觀念,嫁接到小米品牌對影像的態度。
徠卡是非常能詮釋“品牌”高端化的品牌,徠卡之所以偉大,產品與技術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對影像的觀念,對人文影像的理解,以及所創造的內容。
徠卡陪伴了無數攝影大師,記錄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瞬間,獲得包括普利策在內的眾多獎項,這是徠卡品牌之所以被尊重的重要原因。
對于小米,這是一次重要的觀念轉變。從理性的跑分與參數邏輯,到抽象化的人文視角。
基于人文視角,我們來試圖理解小米的高端化路徑,通過與徠卡的戰略合作,聯合研發高端影像旗艦產品,以產品作為高端化的基礎,以人文影像觀念,塑造小米品牌的差異化與高端化。
所以,我理解小米品牌高端化,不是小米高端化,不是產品高端化,是以高端旗艦產品為基礎,塑造小米在品牌層面的高端化。
圈層共識,融入影像圈
品牌與觀念的塑造,本質就是認同與共識。
小米此次與徠卡聯合舉辦《2022中國影像辭典》小米徠卡影像大賽,希望大家能用攝影重新喚醒對生活的熱愛,去關注人,關注人關注的瞬間,邀請大家用手機里的照片,與小米徠卡一同編寫《2022中國影像辭典》。
邀請羅大佑重新演繹《愛的箴言》,以此推廣影像大賽。
歌曲對應33張小米12S系列拍攝的照片,每張照片對應不同的故事,比如奧運冠軍徐夢桃,“冰上勞倫斯”姬大爺等等,小米聯合《人物》記錄下“愛給他們什么饋贈”的故事,并定格動人瞬間。
專業影像圈邀請到劉香成、黎曉亮等專業攝影師作為大賽評委。邀請人文作家麥家、淡豹、鸚鵡史航等為小米12S系列拍下的照片創作文字,“為此刻留下注解”。
同時邀請林子祥、葉倩文、賈樟柯、黃覺、李誕等20多位具備人文氣質的明星,用小米12S手機記錄他們的日常,共同為#2022中國影像辭典#小米徠卡影像大賽傳播推廣。
這些明星、作家與攝影師,本質上影響到的都是一群人,對人文攝影有興趣,愿意為生活日常留下注解,更關注人本身的年輕用戶。
小米通過這些方式,從談論像素與跑分,轉變到人文影像觀念,并獲得人文影像圈層的認可,塑造品牌差異化與高端化。
以產品為基礎,塑造“品牌”高端化
最終要成為怎樣的高端品牌,是產品更奢侈還是價格更貴?
不管對于小米還是對于其他探索高端化中國品牌,除非在產品技術層面有顛覆性創新,否則已經過了純粹產品高端化的窗口期,現在要做的是“品牌”的差異化與高端化。
小米提供了一條清晰的策略路徑:以旗艦產品為基礎支撐,以獨家技術突破作為賣點,在品牌層面持續進行內容投入與輸出,塑造品牌層面的高端化。
當然,這需要漫長的時間與持續投入,不斷積累更多的品牌資產。
在與徠卡的戰略合作中,我們能清晰看到小米品牌策略的轉變,這將成為小米在品牌高端化轉型中的重要戰役。
如同徠卡陪伴了不同時代的攝影大師,小米品牌從更人文的視角,陪伴中國一代年輕人的成長。小米的品牌蛻變,才剛剛開始。
總結與展望
中國品牌普遍進入另一個階段,從產品差異化到品牌差異化的轉變,在巨大的技術突破出現顛覆性創新之前,品牌差異化是最重要的競爭壁壘。
小米的品牌生長過程中,至少提供了三次關鍵戰役的策略方法。
一是新品牌的口碑與聚焦;二是小眾品牌向大眾品牌的破圈;三是此次的品牌高端化策略。
這幾乎構成了一個品牌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場關鍵戰役,每一場都是生死與破局之戰。最后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首先是新品牌如何上牌桌,聚焦核心用戶,專注將產品做到極致,同時快速迭代。
新品牌完成從0-1,意味著成為一個穩定可持續的品牌,不會隨時死掉。小米遭遇的“千機大戰”的紅海,比這幾年的新消費與新能源汽車競爭更為慘烈,現在留下來的只有小米。這也為后來的新品牌提供了寶貴的策略經驗。
在競爭充分的紅海市場,燒錢擴張不可持續,以極致的產品力,先打透一個小眾市場,穩固占領一塊地盤,才能更有效站穩腳跟,成為牌桌上的關鍵角色。
然后是小眾到大眾破圈,跳出核心用戶圈,擴張新渠道。
這是擺在眾多新消費品牌眼前的問題,受眾局限于北上廣年輕人,做的很多營銷都是重復覆蓋,始終沒能走出“五環內”,那么不如看看小米破圈時的核心兩招,一是大眾明星加持與廣泛的廣告投放;二是上萬家開到縣城的線下渠道。讓更多人看到,同時讓更多人買到。
最后是這次的品牌高端化,以旗艦產品為基礎,從品牌層面塑造差異化與高端化。
品牌高端化與國際化,是中國品牌面臨的最后一關。高端化只有兩種方式,一是以顛覆性技術做產品創新,你的產品領先全行業。二是塑造品牌層面的差異化,塑造高端化品牌。
顯然,大多數品牌都不具備顛覆式技術突破,在快消數碼這些行業更是同質化競爭,那么只能從更軟性的層面做出品牌差異化,突破品牌高端化。
小米正在探索的品牌高端化路徑,雖然仍在進行中,但我們看到的策略思路,仍值得很多中國品牌借鑒。
以旗艦產品作為基礎支撐,以獨家優勢作為核心賣點,以價值觀與更長時間的內容沉淀,塑造品牌層面的高端化。
不管對于小米還是其他中國品牌,高端化之路必將是一場漫長而艱巨的旅程。
祝君好運,以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楊不壞”(ID:yangbuhuai01),作者:楊不壞,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