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快手走向 TO B :造芯,聚焦視頻壓縮

財經十一人
+ 關注
2022-08-11 14:42
515次閱讀
廣告收入增長放緩,快手需要新的業績增長點,但ToB領域巨頭競爭者眾多、回報周期長,這一步能否幫助快手提升商業化能力,還有待觀察

快手走向 TO B :造芯,聚焦視頻壓縮

文 | 鄭可書 劉以秦

編輯 | 劉以秦

又一家互聯網大廠開始造芯。

 

8月10日,快手StreamLake品牌發布會上,快手高級副總裁于冰宣布,快手研制出云端智能視頻處理SoC(System on Chip)芯片SL200,已經流片成功,正在進行線上內測。于冰稱,目前,該款芯片的視頻壓縮速率為世界領先水平,能為快手節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帶寬。

 

除了芯片,此次快手發布的StreamLake品牌是快手進軍ToB領域的重要一步。快手試圖將服務大規模用戶所積累的基礎設施、AI、音視頻、算法等核心能力,通過模塊化、標準化方式開放給其他企業,為客戶提供全鏈路音視頻行業解決方案。

 

2021年9月,快手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將“降本增效”放在核心位置上,試圖提升商業化能力,而非一味追求用戶量。此舉已初見成效。財報數據顯示,快手2022年一季度錄得經營虧損56億元,相比2021年虧損73億元,虧損縮窄23.3%。2022年一季度,占快手收入比例一半以上的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為113.5億元,同比增長32.6%,增速放緩。

 

今年快手商業化面臨的重要挑戰是互聯網廣告營銷整體市場規模有所下滑,今年5月的業績溝通會上,快手CEO程一笑表示,疫情和管控措施再次升級,廣告主預算變得保守,廣告收入同比增速開始出現放緩,目前沒有非常明顯的恢復勢頭。

 

轉型ToB或許能夠為快手帶來新的增長曲線,“降本增效”的思路也貫穿到ToB業務,于冰強調,快手希望視頻云業務擺脫只求規模、大量虧損的模式,逐步進入可持續、有利潤的健康狀態。但ToB行業巨頭競爭者眾多、回報周期長,這一步能否幫助快手“增效”,還是未知數。

快手走向 TO B :造芯,聚焦視頻壓縮

互聯網公司造芯潮

 

快手對芯片的布局早有預兆。2020年11月,快手作為聯合領投機構之一,參與AI視覺芯片研發商瀚博半導體A輪融資。一家芯片公司高管也告訴《財經十一人》,幾年前,快手就和他們有過接觸。

 

于冰告訴《財經十一人》,該芯片以自用為主,同時,快手也在與廣電、監控、智能車等對視頻壓縮芯片需求量大的行業客戶進行初步探討。于冰表示,快手內部算過賬,“芯片量產之后,大概半年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本。”

 

芯片回本建立在用量足夠大的基礎之上。一位芯片業內人士表示,一般而言,自研芯片的公司要回本,芯片一年的消耗量須達20萬片以上。

 

在快手之前,百度于2018年發布自研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阿里巴巴旗下的芯片研發公司平頭哥于2019年9月發布首顆云端超大型AI推理芯片“含光800”,騰訊于2021年11月推出AI推理芯片“紫霄”、視頻轉碼芯片“滄海”、智能網卡芯片“玄靈”。而在國外,谷歌、亞馬遜也是互聯網巨頭造芯的代表。

 

互聯網公司紛紛自研芯片的背后,是海量數據以及智能物聯網時代所帶來的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的推動。

 

今年7月,字節跳動副總裁楊震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確認,字節跳動正在自研芯片,主要用于自身視頻推薦業務。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對于視頻平臺公司而言,視頻壓縮是剛需,目的是省下CDN(內容分發網絡)的成本。每一家公司都有屬于自己的、視頻壓縮的獨特算法,使其在保障視頻質量的同時,降低所需帶寬。這種“獨特算法”,會被裝進芯片里自用。

 

而且,算法已經成為門檻。“在算法層面,芯片廠商沒有互聯網公司研究得透徹,所以芯片廠商很難做出互聯網公司想要的東西。”上述業內人士稱。

 

互聯網造芯已成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第三方芯片廠商失去市場。芯片設計公司镕銘微電子CEO朱照遠預測,將來的芯片行業,將會形成互聯網自研與第三方芯片廠商互補共存的態勢。“大家有各自擅長的點。”

 

出現內生的芯片制造部門,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上述業內人士稱,40年前的美國公司、30年前的日本公司都經歷過這一階段,“很正常,一定會發生。”

快手走向 TO B :造芯,聚焦視頻壓縮

布局ToB,快手慢了一步

 

ToB是一個回報周期長的生意,快手也知道這一點。

 

快手技術副總裁、快手AI技術及主站技術負責人王仲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快手非常注重ToB業務的成本、效率和利潤,不會大規模搞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

 

快手對外表示,過去一年,快手已與知乎、中國聯通、央視頻、小米等在視頻化、智能化領域開展合作。

 

過去幾年,快手的商業化模式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2013年-2016年,快手幾乎沒有正式的商業化團隊,僅有直播打賞的少量收入。2017年-2018年,快手開始搭建整個商業化架構,包括測試信息流廣告,布局電商、直播帶貨等業務。2019年以后,快手各項收入都有明顯增長。

 

快手的主要營收來自于直播、廣告、電商。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占比53.9%,直播收入占比37.2%,其他服務(包括電商)占8.9%。這三項收入都是短視頻內容和流量的自然延伸。

 

但是到了今年,廣告收入對于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增長都出現乏力。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互聯網廣告行業市場規模同比下滑2.3%。

 

不僅如此,快手和抖音兩大國民級短視頻平臺,用戶增長也接近天花板,目前快手月活用戶已經超過6億,抖音月活用戶超過8億。

 

互聯網公司轉型ToB已經是近幾年的大趨勢,快手已經慢了一步。早在2018年,騰訊開始“930”變革,進入產業互聯網領域;去年6月,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就對外表示,將向企業客戶開放推薦算法、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正式搭建B端業務框架。

 

對比來看,快手的重心在視頻相關領域,字節則是試圖覆蓋全領域。

 

不過,快手在B端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不止是字節了。在國內視頻云基礎服務領域,阿里云、騰訊云分別以27.4%和19.2%的份額占據前兩名,此外還有華為云、金山云和百度智能云等,行業競爭激烈。

 

第三方數據機構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視頻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448億元,預計未來三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9.5%。其中,基礎層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五家廠商市場份額接近70%;應用層市場較為分散,機會更多。

 

快手的優勢在于積累了多年的算法能力,數據分析能力,以及服務大規模用戶的能力。從快手的整體營收規模來看,選擇專注于視頻行業,對于目前的快手來說,負擔相對更輕,也更容易做好。

 

相比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空間更大,深耕細分領域是不少新入場者的優先選擇。盡管慢了一步,快手依然有機會,但轉型期陣痛不可避免,接下來快手可能將進入廣告、電商收入增速放緩,B端收入還不能提供太多助力的階段。

 

作者為《財經》記者,《財經》記者陳伊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不止十一人,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