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低代碼發展趨勢展望解讀|全棧式低代碼云平臺將是行業標桿

上一期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企業數字化發展共建共享平臺《低代碼發展白皮書(2022年)》#低代碼面臨挑戰 進行了解讀,總體來看,低代碼盡管降低了開發的技術門檻,讓業務人員可以進行簡單地開發工作,但這并不意味著低代碼對專業開發人員的需求就會消失,反而是擴大了開發者隊伍,劃分能力團隊,讓專業開發者深挖邏輯設計,讓技術人員統一運營管理,讓業務人員創新業務模式,開發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接下來,本文將對白皮書內容-2022低代碼發展展望 進行解讀,文末提供下載方式。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低代碼發展白皮書》
版權所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企業數字化發展共建共享平臺
低代碼經過了十余年的沉淀,正在綻放光彩,在向好的政策支持、積極活躍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技術發展環境的共同推動下,低代碼將持續創新,已在多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一、低代碼市場發展日新月異
國家政策和整體環境共同促進低代碼持續發展。“十四五”規劃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低代碼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受到廣泛關注。后疫情時代,國家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對經濟快速恢復帶來的重要作用,國務院關于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平臺經濟的穩就業作用,穩定平臺企業及其共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預期,以平臺企業發展帶動中小微企業紓困。引導平臺企業在疫情防控中做好防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最后一公里”的線上線下聯動。”在政策扶持導向和整體發展趨勢的影響下,低代碼也將獲得多重發展機遇。
相關研究機構高度重視中國低代碼市場發展。Gartner調查發現,到2025年,整體LCAP市場規模將達到29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以上。其中,LCAP的細分市場預計將在2020到2025年之間,從 44.5億美元增長至143.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6.4%。低代碼概念提出者Forrester更是在2021年11月首次發布《中國低代碼平臺現狀》,表示“中國公司的商業及技術決策者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優先考慮低代碼技術。58%的人正在采用低代碼平臺和工具來創建軟件,16%的人已將低代碼創建軟件列入計劃。低代碼平臺與云以及人工智能和物聯網 (IoT) 等新興技術的協同作用使它們能夠支持面向未來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正在步入正軌。學校的技術理論學習和實訓課程慢于社會實際應用,導致企業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就業崗位培訓。低代碼重視設計思想和開發思維訓練,以低技術門檻,吸引學生的興趣,并結合實訓課程,增加項目實戰經驗,切實解決就業銜接問題。除此之外,低代碼的學習能夠降低投入成本,培養軟件開發全流程管理能力,建立項目管理思維,幫助學生快速實現創業設想,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產學研一體化水平。
低代碼市場的競爭逐漸加劇,市場結構或將迎來改變。國內低代碼市場中開發平臺占據大部分市場,低代碼開發工具正在興起。低代碼開發平臺在普適發展型、領域服務型、產品研發型三個類型中的成熟度各不相同,雖然已經形成了初步劃分的賽道,但是進一步差異化和創新化發展已經成為低代碼廠商的戰略規劃。隨著賽道的清晰劃分,將進一步吸引各行業企業對低代碼的關注度,低代碼廠商處于不同的融資階段,整體發展狀況將對市場結構帶來巨大影響。
低代碼應用更加廣泛,“雙驅動”模式將長期共存。低代碼已涉獵通信、金融、制造、政務、能源、交通、零售、醫療、建筑、房地產、農牧等眾多領域,在政府治理、民生保障、智慧制造及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表現不俗。隨著市場滲透率升高,“表單驅動”和“模型驅動”依舊是低代碼的討論重點。而事實上,對于國內大量的一線業務場景,及儲備充足的技術人員來說,“雙驅動”并行模式將長期共存,致力于打造中國低代碼典型解決方案,持續深耕并推動各領域全方位探索實踐,低代碼定會在更多發展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低代碼技術發展潛力無窮
低代碼組件更加豐富,模型能力邊界持續完善。大量的領域場景、服務、數據等資產需要組件化、模塊化封裝,快速可視化模型分析能力能夠協助梳理業務領域概念和對象,快速建立業務領域概念間關系,低代碼模型驅動能力必須專注于業務本身,依托底層技術架構,提供高可用、高性能、安全可靠的應用系統,深入研究模型能力為低代碼帶來的突破點,尋求新的低代碼發展方向。
低代碼應用渲染能力進一步提升。從軟件開發技術發展趨勢來看,開發技術愈發趨向于跨端、同構和統一。這類跨端技術實現采用統一工程態開發語言和框架,以適配多端組件庫,生成聲明式的頁面描述信息,通過編譯期構建和渲染適合多端的同構應用形態?;谀P万寗拥牡痛a產品會采用AOT或JIT的方式對低代碼平臺配置出來的功能描述schema渲染成實際運行的工作模塊。低代碼配置渲染引擎進一步植入底層開發技術渲染引擎,將提升低代碼渲染性能和可操作性,具有廣闊的技術發展空間。
低代碼推動技術融合,互相激發更大的能量。云計算、大數據、AI、RPA、IOT等多種新技術蓬勃發展,不同技術的結合嘗試往往能帶來驚喜。比如RPA與AI技術的結合,將OCR、NLP、ML、SR、NLG等諸多主流人工智能技術與RPA相結合使用,使得非結構化數據業務流程也能實現自動化。低代碼利用其高度封裝的特點,介入后將復雜的應用配置過程簡化,極大降低了開發難度,創建AI自動化業務流程。低代碼與IOT的結合正打通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壁壘,加強物聯互通,對制造領域有極大的幫助。低代碼與新技術的組合拳,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產品價值的“開掛”工具。低代碼、RPA、AI、IOT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應用到實際業務場景,將帶來全新的開發體驗。
低代碼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未來低代碼平臺將會覆蓋更多應用場景,引擎種類和交付模塊數量也會隨之快速增加,這對平臺的易用性和靈活度提出了新的挑戰。隨著智能技術的普及,將會有更多的泛自動化、智能化能力賦能到企業應用中,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是對低代碼產品更高的要求。數字化發展必然伴隨著自動化能力的提升,先實現自動化,再發展智能化是必經之路。以AI技術為代表,將低代碼產品作為智能化功能實現載體,賦能企業研發,拉動生產效率再上一個臺階。
低代碼與原生代碼互補,形成混合開發新模式。低代碼支持與原生代碼開發基于同一企業基礎技術架構結合應用,形成“混合”開發模式。低代碼開發功能能夠快速完成重復性開發工作,大幅減少工作量。原生代碼開發能力專注于核心業務部分,將使用低代碼節省的時間投入有創新性、有價值、有區分度的工作,提高原生代碼的質量和復雜度。混合開發模式可以將時間價值最大化,弱化非專業開發人員的技術能力欠缺,充分發揮專業開發人員的創新突破能力,為企業尋求新競爭力,開發新賽道,未來混合開發模式的普及,將會對軟件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低代碼的移動端應用能力深化。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范圍之廣,發達程度之高不容忽視,海量終端復雜業務尚未通過低代碼實現。傳統開發下的系統錯誤難以短時間完成修正,其數據斷連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而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生。移動端能力深化是業務修正的“應急創可貼”,是軟件應用的“試驗池”,既能帶動業務快速拓展,又能推動低代碼能力多樣化發展。
全棧式低代碼云平臺將是行業標桿。為應對更多企業需求,一體化開發與服務能力將是低代碼的一大挑戰。企業數字化建設涉及需求、設計、開發、測試、實施、運維等全環節的參與,如何高效整合各環節資源,進行合理化分類、封裝、重構是目前低代碼開發平臺正在面臨的重大挑戰。具有一體化協同設計能力的全棧式低代碼云平臺將實現人員協同、過程協同、管理協同等高效協同模式,通過全面協同能力,實現產品全鏈路在線貫通,打造全角色云上協同、高效研發新模式,讓研發人員隨時隨地參與研發,實現跨時間、空間辦公,節省企業的資源;打通開發人員與業務人員之間的溝通壁壘,帶來高效溝通;在線協作精準實現,使技術產品更貼近應用場景?;谠崎_發、云協同、云共享、云應用,實現軟件研發全生命周期“云端”管理的低代碼云平臺,與可覆蓋軟件項目進行企業架構全過程為一體的全棧式低代碼云平臺將成為行業的標桿。
三、低代碼應用場景多面開花
低代碼敏捷開發,數字化建設突飛猛進。面對行業的激烈競爭,企業為了迅速整合開發資源與需求,實現產品的快速交付,紛紛開始嘗試敏捷開發。低代碼開發和敏捷開發方法論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借助低代碼簡化敏捷開發流程,進一步解放有限的生產力,驅動創造力發展,將敏捷程度、響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再次加碼。低代碼敏捷開發模式將是軟件開發模式的又一個里程碑。
數用一體化大勢所趨,“信息孤島”將逐步擊破。信息化時代,企業通過系統建立,成功實現產業信息化。而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各系統之間的壁壘難以打破,內部數據難以流通,形成了大規模“信息孤島”,嚴重影響著企業的業務推進和統一管控。企業由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首當其沖是打破“數據孤島”,建立系統連通。未來,低代碼平臺能夠深入數據層,執行數據調用、轉換、安全等多方面的低代碼方案,進而通過強大的集成能力,實現門戶統一、服務統一、系統統一、管理統一等功能,提升應用平臺整體能力水平,深挖數據、系統、業務、管理價值,打造“數用一體”,賦能企業業務創新和價值轉化。
PaaS+低代碼,再次掀起上云熱潮。歷經十余年的發展,云原生技術已經成為堅實的底座,各行業企業也穩步完成業務上云計劃。而上云僅僅是第一步,學會借助云的力量,將業務再創價值,才是上云的意義所在。低代碼與PaaS相結合,將云架構、云部署、云資源等能力可視化管理,最大化發揮云上的敏捷開發能力,基于云化的基礎設施和平臺研發新應用,幫助企業完成上云計劃,并持續提供云上可持續發展方案。除此之外,低代碼將持續增強集成能力,促進形成平臺生態體系,增強云資產復用能力和云管理能力,提升企業上云的價值和意義。
低代碼數字化平臺將成為新賽道。低代碼應用依托云平臺運行已成基本要求,在尋求多種應用部署方式的同時,低代碼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低代碼數字化平臺將面向核心業務領域,高度集成領域應用,專注于支撐企業高難業務應用開發,旨在將全部業務應用統一平臺化運行,打造企業領先競爭力,成為企業數字化發展的中流砥柱。
總體來說,低代碼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激蕩出更多可能性,正讓數智未來藍圖更加立體多元。
萬應低代碼,是云暢科技自主研發的基于可視化和模型驅動理念,采用云原生與多端融合技術的一體化低代碼開發平臺,覆蓋設計、開發、測試、部署、運維等軟件應用全生命周期,輕松實現軟件全棧式開發與管理,助力政企數字化敏捷創新與升級。
萬應低代碼,讓軟件交付更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