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TME回港再出發,數字音樂有了新趨勢

極點商業
+ 關注
2022-09-23 14:57
617次閱讀

作為數字音樂行業領軍者,騰訊音樂能否利用回港二次上市契機,助力中國音樂行業成功突圍“深水區”,尋找行業長期價值?

  作者|黃槍槍

 編輯|楊  銘

又一家備受市場關注的中概股,選擇回歸港股二次上市。

 

9月2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正式登陸港交所,股票代碼為“1698”??紤]到其充足的現金儲備,本次騰訊音樂采用介紹上市方式,不涉及新股發行與資金募集。

 

騰訊音樂在香港上市首個交易日交投活躍,全日最高股價每股18.30港元,收市報每股18.22港元,較開盤價每股18.00港元漲1.22%。

 

最近幾年,超過20家中概股以不同形式回歸港股。在多位觀察人士看來,當前港交所或大幅降低硬科技公司上市門檻的背景下,騰訊音樂此時回歸不僅是對自身價值的重估,更是對整個數字音樂產業的升級“探路”。

TME回港再出發,數字音樂有了新趨勢

“宏觀大環境、資本市場復雜多變,此時回港不僅可以吸引更多內地和其他地區投資者,還可以讓整個數字音樂行業有更大信心,找到轉型思路和方向。”風云資本聯合創始人侯繼勇認為。

 

更多正向反饋,的確對整個行業有積極意義。自2000年在線音樂萌芽以來,中國數字音樂走過21年,在正版化、音樂付費助推下,中國數字音樂成為全球發展最快市場之一。但B面是,隨著行業日漸成熟,互聯網紅利見頂,行業競爭加劇和大環境復雜,高增長有所放緩的數字音樂行業發展駛入了“深水區”。

 

如何轉型升級,關系著整個數字音樂行業的未來價值——在二次上市公開信中,騰訊音樂就認為這是一次“再出發”。作為數字音樂行業領軍者,騰訊音樂能否利用回港上市契機,助力中國音樂行業成功突圍,駛出“深水區”?

 

01

水到渠成,TME踏上回港之路

 

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推動了騰訊音樂回港二次上市的確定性。

 

過去幾年,中概股赴美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港交所卻以積極態度推出諸多改革措施,放低中國公司赴港上市門檻,阿里、京東、百度、貝殼、蔚來汽車等科技和互聯網公司也得以紛紛回港二次上市。

 

騰訊音樂也是如此,其今年3月財報顯示,計劃在獲得監管批準情況下,以介紹形式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二次上市。成功回歸港交所,也將美國監管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

 

不同于私有化退市后上市、雙重上市等方式,騰訊音樂采用和蔚來汽車相同的“介紹上市”形式。

 

TME回港再出發,數字音樂有了新趨勢

 

具體而言,騰訊音樂在兩地上市后,不僅交易場所、時間選擇上更加靈活,還會吸引更多內地以及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從而為股東提供更多的流動性資金——港交所最新數據就顯示,投資者中已經有43%是國際人士,投資者來源有望豐富和拓寬。

 

上市快速靈活、股東權益又有保障,采用“介紹上市”方式回港企業為何不多?侯繼勇表示,掛牌不融資,前提條件是需要企業“不差錢”。

 

從此前披露財報來看,得益于在資金的儲備及現金流的健康表現等方面一直保持穩健有效的管理,截至2022年6月30日,騰訊音樂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短期投資為258億元,整體資金較為充裕。

 

“這是騰訊音樂采用‘介紹模式’上市的重要原因。”另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當前互聯網行業正遭遇結構性挑戰和改變,收入結構持續優化,脫虛向實趨勢明顯,對中概股而言,無論哪種方式回歸港股,都需要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在保障股東利益情況下綜合判斷,選擇最適合企業的二次上市方式。

02

價值修復,重估騰訊音樂成長潛力

 

雖然騰訊音樂沒有融資需求,但二次上市對其未來增長及長期發展而言仍至關重要。

首先是資本市場價值重估,實現價值層面的修復。

 

2018年,騰訊音樂登陸美國紐交所。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營收分別為254億元、292億元及312億元,整體業績表現健康且持續平穩增長,但客觀現實是,大環境和監管風波影響下,華爾街對諸多中概股商業模式“一知半解”,導致目前包括騰訊音樂在內的中概股價值被嚴重低估。

 

回歸港股后,像騰訊音樂這樣的優質標的,卻正是想要成為“面向未來的領先市場”的港交所所渴求的。根據艾瑞咨詢報告顯示,騰訊音樂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可以讓港交所更具活力和多樣性。最終,隨著越來越多新經濟公司的回歸,港交所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同時,其應用場景深耕國內,港交所更容易理解騰訊音樂內容與平臺的優勢。而相同的地緣文化,也讓資本市場對騰訊、京東、騰訊音樂等互聯網企業和所在行業,認同感、期待感更強,并有望抬升其成交量和價值,帶動紐交所原有股票水漲船高。

 

其次,二次上市意味著,騰訊音樂可以利用契機破圈,一是深耕用戶內容,二是助推新的商業化增長。

 

在數字音樂產業,“深耕”意味著要不斷滿足用戶對于優質音樂內容、良好音體驗的迭代需求。“這是持續的、穩定的、精細化的過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此前表示。

 

過去幾年,騰訊音樂持續加碼產品和技術領域投入,圍繞“聽、看、唱、玩”四大支柱持續進行創新,提升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用戶對平臺的認可度以及黏性。另外,包括“TME live”、TMELAND虛擬音樂嘉年華等在內的創新業務,也是騰訊音樂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和交互上的創新探索。

 

TME回港再出發,數字音樂有了新趨勢

 

打造差異化內容同時,騰訊音樂商業化之路也在朝虛擬互動等更多細分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在線音樂服務、“TME live”超現場演出、TMELAND虛擬音樂嘉年華、K歌服務、播客、長音頻、IOT等新興業務,都為騰訊音樂帶來新的營收增長點。近來,騰訊音樂攜手百事可樂、海藍之謎、北京現代、雪碧等眾多品牌打造了一系列亮眼的音樂營銷案例,持續推動音樂人、用戶、品牌方甚至與大眾的多方共贏。

 

因此,從商業化角度來看,二次上市再出發,騰訊音樂想象空間也會進一步打開。

 

二次上市后,資源會得到更好配置、優化,騰訊音樂可以從更長期角度深耕內容、打磨運營能力,促進上述各項業務加速發展。”市場觀察人士指出,伴隨版權保護制度環境的日益健全、內容付費意識的加速普及,以及與騰訊生態聯動的深入,騰訊音樂在用戶基數、產品創新矩陣上的領先優勢,將會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并推動內容付費、多元化商業變現潛力的進一步釋放。

 

03

深水突圍,如何尋找行業長期價值?

 

事實上,騰訊音樂未來成長潛力到底如何,還與中國數字音樂產業長期價值的探索程度息息相關。

 

但如同文章開頭所言,音樂行業進入深水區,數字音樂市場規模增速正在放緩——如何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為行業提質增效,探索長期價值,成為騰訊音樂們的必答題。

去年6月,騰訊音樂進行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升級,確定以內容和平臺為核心的“一體兩翼”戰略,為用戶、音樂人、行業伙伴提供全鏈條服務。

 

“一體兩翼”戰略推動下,TME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統創作、評估和宣推音樂作品的原創內容制作體系,挖掘和培養出了許多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并幫助他們與用戶建立了更深的連接。

 

今年7月,騰訊音樂還聯合業內資深人士發起TME制作人聯盟,打通“簽約-內容產出-宣推-價值沉淀”的模式,幫助音樂人、行業擴大線上線下宣推曝光與拓展多元變現途徑。

 

綜合來看,騰訊音樂尋找行業長期價值的解題思路,是在“一體兩翼”戰略下,一方面保障優質內容源源不斷的生產,用優質內容去激發用戶付費意愿;一方面是依托平臺多元化變現途徑,實現音樂多元化價值的倍增。

TME回港再出發,數字音樂有了新趨勢

 

最終,與更多業內外合作伙伴一起提質增效,形成良性循環,促進整個音樂行業上下游協同發展,釋放數字音樂的長期價值。

 

如今,這一戰略在騰訊音樂持續深化下成效日益明顯,并且成為騰訊音樂確定性的長期戰略。騰訊音樂執行董事長彭迦信就在回港上市儀式中明確表示,未來將堅持深化平臺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推動中國音樂產業健康多元及可持續成長。

 

但在復雜當下,無論是騰訊音樂,還是數字音樂產業,仍需要更大耐心和更長遠眼光,去穿越周期,才有更大機會帶領數字音樂行業駛出深水區——這不僅是整個數字音樂市場的未來期待,也是騰訊音樂這家頭部數字音樂平臺,必須與行業共榮共生的長期使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點商業”(ID:jdsy2020),作者:極點商業,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