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云暢科技與湖南工商大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為積極探索軟件人才培育新路徑,共商政產學研協同新機制,9月28日下午,由長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湖南工商大學主辦,長沙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促進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長沙軟件業人才引育研討交流會暨招聘會(湖南工商大學專場)在湖南工商大學舉行。
湖南云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云暢科技)云暢學院執行院長胡杰、公共關系部負責人楊琪出席座談,并代表公司與湖南工商大學正式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在長沙軟件業人才引育研討交流會上,市人社局、市工信局、湖南工商大學相關負責人及長沙市重點軟件企業代表共聚一堂,暢聊軟件產業發展與人才引育。
湖南工商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楊良奇,長沙市人社局黨組成員、總會計師肖建國,長沙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肖逸,長沙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主任梁堅,長沙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處處長肖麗娜,長沙市移動互聯網及應用軟件產業鏈推進辦公室副主任鄔婷婷,長沙市軟促會執行會長肖前輝以及湖南工商大學招生就業指導處、計算機學院、智能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領導出席。會議由湖南工商大學招生就業指導處處長劉濟波主持。
圖 / 長沙軟件業人才引育研討交流會現場
會上,湖南工商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楊良奇詳細介紹了學校基本情況、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情況,并指出本次活動將有力促進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暢通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為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以及“強省會”戰略做出積極貢獻。
湖南工商大學創建于1949年,享有“經濟湘軍基地,企業名家搖籃”的盛譽,是一所院士領銜的涵蓋管理學、經濟學、工學、理學、法學、文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是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十三五”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全國首批百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大滿貫高校。
云暢學院執行院長胡杰詳細介紹了公司情況及協同育人服務能力,并表示,“云暢科技作為一家以自研低代碼為核心技術的數字科技企業,希望能夠與湖南工商大學計算機、大數據與互聯網創新等學院深化合作,通過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短期訓練營、競賽賽事等方式,培養出可用低代碼進行數字化交付的人才。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導入企業真實業務和項目,提供學習認證和生態就業資源,進行高校專業共建,為高校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培養解決方案,助力長沙軟件行業的發展,促進長沙經濟的騰飛。”
圖 / 云暢學院執行院長胡杰正在發言
隨后,湖南工商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志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李闖、智能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副院長趙新宇等相關院系領導圍繞學校培育模式、學生就業觀念、校企合作方式等方面與現場企業展開了深入交流,云暢科技與湖南工商大學就進一步建立緊密校企合作達成了充分共識,雙方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圖 / 校企合作協議簽署
正如長沙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肖逸所言,“產業繁榮離不開人才支撐,人才是構成軟件產業健康發展生態的關鍵",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對于數字化人才需求在不斷增加,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將達48.9萬億元。伴隨全行業的數字化推進,數字化、復合型人才需求缺口仍在持續加大。不斷攀升的人員需求與專業人才的顯著缺口,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過去傳統的開發方式已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在大環境、疫情等種種因素影響下,市場就業崗位需求收緊、政策性崗位拓展空間有限、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而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不斷逐年遞增,導致高校就業形式日趨嚴峻復雜。
低代碼作為解決傳統開發方式所面臨問題的有效途徑,正在成為許多中大型企業數字化應用的首選,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的預測:到2024年,所有應用程序開發活動當中的65%將通過低代碼的方式完成。隨著勞動力成本進一步上升,人口紅利的消失,低代碼應用人才需求將越來越多。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和路徑,云暢科技將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數字化轉型升級、經濟發展需求,攜手湖南工商大學深化合作、優勢互補,以產教融合賦能地方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讓長沙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動能,為長沙軟件業發展、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