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專家團|戴珂:如果你還認為SaaS就是標準化的云軟件,那你的創業就應該終止了

戴珂
+ 關注
2022-12-05 15:53
907次閱讀

SaaS行業常常出現以訛傳訛的現象,即那些被創業者篤信,而又沒有證實,或者被證偽的概念或方法。

它們有的無傷大雅,而有的則會產生嚴重的誤導。比如上一篇提到的40法則,又比如現在還在盛行的PMF,以及本文要說的一種訛:SaaS就是放在云端的標準化的軟件。

01

從軟件部署的模式看,這確實是物理事實;但是從SaaS的商業化本質來看,這是對SaaS的一個極大的誤解。說得再嚴重一點,有這種認知的SaaS創業,走不了多遠就會停滯。

得出這個結論的根據很好理解:可定制化的企業軟件都難以推廣,更別說把軟件放到云上、不可定制的標準軟件,它們比企業軟件更難令客戶接受。

對于SaaS的這個誤解,主要源于部署方式。企業軟件的部署方式,多為本地化部署;而SaaS被認為是部署于云端的軟件。

不過,從客戶視角看,并不是這樣,除了本地化和云端形式外,還有一種“云連接”或者“云訪問”方式。

專家團|戴珂:如果你還認為SaaS就是標準化的云軟件,那你的創業就應該終止了

云訪問,意味著用戶不必具備軟件的使用經驗,甚至可以忽視軟件的存在。當需要時,通過云訪問應用。

顯然,要達到這種效果,軟件和服務需要專門的設計。這屬于SaaS產品管理的內容,我們不在此討論。

02

如果對SaaS的認知,只停留在云端軟件這個點上,那只能說這個SaaS還是一個價值不大的半成品。這樣說,是因為云端軟件與客戶期望之間缺少交集;或者說云端軟件沒有“對齊”客戶的業務成果(Business Outcome。就像與顧客一直在討論的是鉆頭(軟件),而不是墻上的孔(業務成果)。

因為這個問題,云端軟件不但難賣、更不容易留存,也很難與訂閱模式吻合。

說到客戶的業務成果,很多SaaS廠商把“降本增效”作為客戶的業務成果。其實這個說法既難實現,也無法證實。

實際上,業務成果是客戶既有的業務目的,它們并不是虛無的或無法實現的價值;而是包含了業務的目標、ROI、責任人、KPI、最佳實踐等要素的集合體。

如果你提供的服務,能夠對齊客戶的業務成果,就容易吸引到理想的客戶,SaaS的訂閱模式才可能正常運轉。

03

現實中很多SaaS創業公司都沒有遵循這個邏輯,它們把受挫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軟件產品不夠好,所以才會一門心思地打造“最好的產品”。

那什么是最好的產品呢?對于ToC產品來說,好與不好都是客戶的主觀感受。而對于企業產品來說,符合客戶業務邏輯,幫助客戶達成業務目標,客觀上就是一個好產品。

就像國內眾多的SCRM,或稱MarTech,大部分對標的是HubSpot。如果單從軟件功能來看,我覺得很多國內的產品,都要好于HubSpot。

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大的差距呢?我覺得問題是在對齊客戶業務成果方面,做得確實不夠好。而單純在產品上發力,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實際上,作為軟件的評價標準,已經隨著采購者身份的變化而改變了

SaaS銷售員已經發現,軟件的采購者是IT部門,當然軟件的評價標準,就是根據所謂的RFP。

現在SaaS的采購者,已經變成業務用戶,也就是使用部門或者最終用戶。

他們的評價標準,是看能否幫助自己實現業務目標,而不必理會那些IT術語和標準。

04

不管怎樣,SaaS總歸是要解決軟件標準化與服務個性化的矛盾。

首先,對于SaaS來說,其中軟件必須是標準化的,否則就無法實現規模化。但可以通過服務提供過程,交付滿足不同業務目的的個性化服務。

不過這也需要有個前提,即必須知道客戶的業務目標和業務成果是什么。只有這樣,產品才能給予支持,銷售才能知道自己賣的是什么。

寫在最后

當然,如果你硬要把SaaS當作標準軟件去賣,也不是不行;只是銷售和營銷成本會很高,從而導致盈利困難,或者可能永遠都不會盈利。

也就是說,業務成果才是最強的客戶粘結劑;而單純的軟件卻具有太大的可替換性,即稍有疏忽,客戶就可能轉向友商。

可以預料,最終取得成功的,不會是云端軟件,而是能幫助客戶實現業務目標的服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oBeSaaS”(ID:gh_66062ec0961b),作者:戴珂,36氪經授權發布。

續費,決定中國SaaS的未來 | 專家視角

資深作者戴珂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