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宇婷:告別內卷,瓴羊飛渡,中國ToB生態迎來 iPhone 時刻

“如果說用一句話概括,在我們的信仰里,就是要‘讓數據更普惠,讓商業更智能’。”
“如果說沒有戰略目標是假的,目標非常清晰,但是沒有一個數字。”
2023年7月12日,在瓴羊 One 新品發布會后的媒體群訪,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瓴羊CEO朋新宇如是回答To B新勢力其2023年的戰略目標。
實際上,單純從阿里巴巴、零售行業來理解瓴羊One是遠遠不夠的,它的出現是ToB行業的iPhone時刻,標志著中國企服市場競爭正式進入下半場。
過去,中國企服市場以 SaaS 為主,單一需求可以滿足,導致軟件分散,系統林立,數據龐雜卻互不相通,挖掘數據價值只是一句空話;現在,瓴羊首提的數據智能即服務 DaaS,通過打通數據流、商業流、工作流,并測試接入AI大模型,“蒸餾”出好數據,再讓它進入業務決策中,真正發揮價值。
在瓴羊去年發布的五朵云(營銷、產銷、客服、分析、開發)基礎上,朋新宇解釋,新產品瓴羊 One 融入過去瓴羊團隊在深度垂直行業的實踐,比如蒙牛、寶尊等大客戶定制化的經驗,抽象出最大公約數,把能力變現為方法論,形成標準化的產品。
瓴羊One要解決的是所有行業涉及到零售場景的多平臺增長難題,這里包含了瓴羊與抖音、拼多多、京東等平臺方的競合,包含瓴羊與各種辦公軟件的兼容,以及瓴羊與其零售場景需求強勁的客戶合作。
“我們不要無意義的內卷,而是差異性的補位生態,各自發揮所長,這樣To B行業才會越來越好。”在更早一次關于瓴羊One 的專訪中,朋新宇的回答展露出一種跳出阿里視角的中立性。
“我們都是只賺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錢,在能力之外的錢很多,但你沒有那么運氣好。我們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瓴羊背后的生態合作伙伴,在營銷策劃、執行、結案等方面做了方方面面的互補,我們共同服務商家。”朋新宇說到。
為什么要做一款三流打通的“治愈系”數據產品?
當下,商家面臨挑戰:一方面,哪里有流量,哪里有生意,就要去哪里鋪貨。另一方面,超過十年互聯網的發展,技術變多、平臺變多,企業數據變得越來越分散,消費品行業用戶分散。企業內部業務,轉變為多角色、多斷點、多系統。
當我們一再從淘寶、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和直播等流量平臺出發思考零售場景的創新,卻往往會忽略,從商家的角度,復雜的新流量來源,意味著管理復雜度和成本的翻倍。看似多平臺以及直播新渠道帶來的機會之下,商家競爭的焦慮增加。
瓴羊One的發布會主題詞是“大數至簡”。如何理解?如果想解決以上復雜的渠道和平臺難題,就必須打破從產品品類和渠道出發的常規思維,而是從數據出發,簡化統一數據標準,以數據為中心All in one才能從本質解決中小商家的生意增長問題。
從外部平臺視角看,天貓、淘寶、京東,目前有一些服務商在做跨平臺的事,多則要用8-9款產品,少則4款產品來維護渠道。但是對于商家來說,真正關心的不是這個工具數據收集情況,數據大而龐雜并不能給生意帶來直接價值。
從內部管理視角看,一個品牌方可能會有80幾家供應商、200多個系統,服務廠商系統多帶來的麻煩會極大降低決策效率。
業務縫隙、數據縫隙的中間地帶是真空的,專注于垂直服務的軟件商無暇顧及,必須要依靠技術+行業+流程的一盤棋再造。備貨、營銷、客服之間的斷層需要打通,數據流、商業流和工作流更要打通,大數據才會真正對業務增長產生價值。
7月12日發布的瓴羊One,將此前的瓴羊5多云能力抽象進一個產品,讓中長尾的客戶需求,在沒有部署能力、定制能力的情況下,客戶營銷預算少一點,也能夠被覆蓋;大客戶公司內的小部門,大品牌里的營銷部門、銷售部門,也能更好使用數據;業務團隊,營銷團隊,客服團隊,貨品管理團隊等都可以直接做決策,提高效率。
瓴羊One“治愈”了對于讓企業頭疼的數據治理難題, TO B新勢力認為梳理了瓴羊One三流合一的關鍵新特征:
-
在數據流上,經過客戶授權,瓴羊One可接入企業在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的店鋪經營數據,方便企業隨時掌握多渠道經營情況。
-
在商業流上,瓴羊One集成瓴羊旗下經營分析、客服管理、訂單管理、物流管理、會員運營等業務全流程軟件,且可與企業自建系統及Salesforce等外部企服軟件(各個平臺上提供的工具)打通,實現數據展示。
-
在工作流上,支持關聯千牛、釘釘、飛書、企業微信等辦公協作系統,業務指令自動同步。并能結合AI能力,作出商業洞察。
總的來看,瓴羊One打通企業隔離的數據流、工作流、商業流,讓數據真正流動起來。流動的目標是增長,背后是會員價值、客戶體驗的提升。
多流合一的數據打通,從整體上為企業零售場景中的不同角色,帶來全新價值:
-
IT&BI團隊方面,瓴羊One可以自動對多平臺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直接給到企業數據分析結果。不需要從不同的地方導出數據,再匯總分析。這將極大解放人力,專注于做更有價值的事。
-
商品運營團隊可以實時掌握全局銷售情況,發現新商機。企業在某一平臺上監測到爆款,可分析背后原因及趨勢,及時對全平臺商品運營策略進行調整優化,同時,企業也可比較不同平臺整體經營發現新商機。
-
客服團隊可以快速監測全平臺客情,及時介入處理,提升用戶體驗。針對不同平臺,AI會自動巡檢各個平臺上的消費者咨詢對話,對14大高風險場景自動識別,客服主管打開產品,就會收到針對潛在重要客情的提醒。
-
采購團隊可獲得AI提供的全渠道分倉補倉建議,降低售磬率,減少損失。
-
銷售預測是業界公認的難題,此前不少企業由于品牌SKU種類寬、銷售渠道多,自有銷量預測模型的準確性、及時性無法滿足提前備貨、快速反饋的訴求,導致暢銷款損失大量商機而滯銷款庫存積壓嚴重。瓴羊One AI可結合企業內外部數據,預測商品分渠道未來12周銷量,并基于庫存數據主動識別缺貨情況,同時幫助品牌在銷量預測和庫存管理實現高效協同。
-
物流團隊可以一覽物流系統全局,對“未收到貨退款”的商品及時攔截,縮短退款時效,降低資損。此前,消費者發起未收到貨退款/在途攔截需求,客服需通過釘釘/微信等工具和物流公司溝通,效率低下,經常導致商品攔截滯后,商家資損嚴重。瓴羊One可根據消費者發起的退款需求自動對物流系統生成攔截指令,跨系統全鏈路記錄和監控攔截信息,根據攔截結果執行自動化退款策略,有效縮短消費者退款時效,降低商家損失。
-
營銷團隊做活動可以更精準高效。瓴羊One實現線上線下多渠道統一識別注冊會員身份和權益,跨平臺會員不再需要品牌多次拉新,會員從微信、支付寶、淘寶會員小程序等線上線下端口入會均可統一識別會員身份及權益,提升了會員運營效率及消費者體驗。
如何找到有效的增長因子?
整個電商行業千變萬化,新物種應接不暇,比如直播帶來場景的變化。商家的多平臺經營模式,需要All in,不可能綁定哪一個平臺。
但不變的是經典電商的本質,也即人與貨的匹配,對于分銷、線下渠道、貨品的理解,基于貨物周轉對貨找人的理解,通過提供服務的滿意度對復購的理解等。
這是脫胎于阿里的瓴羊,積累的突出優勢。瓴羊團隊支撐了阿里雙11數據大屏、88VIP會員等數智項目孵化,陪伴了淘寶、天貓、盒馬、淘特、淘菜菜等業務,有的是從0到1的創新業務,有的是從1到 N 的高速成長階段的業務。
這些能力,在阿里之外的商業場景中也都得到了驗證。據了解,瓴羊團隊服務的店鋪數在百萬家,品牌方數萬個,積累了眾多真實的服務經驗和系統能力,包括服務LVMH、一汽紅旗、現代斗山、紅星美凱龍、星巴克、小鵬汽車、海底撈、老板電器、敏實集團、心相印、百雀羚等數字化建設案例。
基于阿里和眾多商家的成功實踐,朋新宇認為,商家在選擇管理多平臺運營工具時,必須要重視“用好數據”的三大門檻。
一是在高峰期的數據實時處理的技術能力。比如雙十一的高峰,數據是否能順利連上?這對實時計算的技術挑戰非常大。實時數據信息,會直接影響庫存變化,數據同步回來,不相符的要調整,比如說調整標題,調整價格帶,調整今天不同倉的履約的路徑。這全都依賴于堅實的技術底座。大多數商家遇到5萬QPS(每秒查詢量)會崩潰,而阿里此前幾年早就闖過了50萬QPS的大關,成為了瓴羊產品最大的技術底氣。
二是行業Konw-How的寬度。對商家而言,全年銷量看雙11,而雙11看前1個小時,前1個小時則主要看前面的營銷的15天,這背后起到支撐力的是Know-How。阿里歷年雙11、618的大促,積累了各領域的豐富的運營及實操策略和經驗,這些行業Know-How都沉淀進瓴羊的產品中。
三是數據治理的專業性。從2020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3年體量多于前面30年總和。企業看似是在“采數”,但很可能在“采雷”。在數據治理合法合規方面,瓴羊可以稱得上是行業內做的最早、體系最健全、經驗最豐富的企業之一。目前,瓴羊核心產品獲得了公安機關頒發的等保三級認證、信通院頒發的SDK安全評測認證,并通過了英國標準協會(BSI(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的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27018 公有云個人信息保護管理體系認證。
“如果現在是一個賽道上的兩個不同的商家在同時使用瓴羊產品,什么決定這兩個商家誰把用的更好?取得的價值更高?”To B新勢力向朋新宇提問。
“當商家用了瓴羊的產品以后,他的生意漲幅的正負方差最大的應該是用的比較好的。正的增長超過平均的增長,超過日常的增長一定是用得好的;負增長說明他在用,他在試,只要找到負增長的原因,他一定有辦法找到正增長的方式,因為他知道這個因子會有效,或者是操作手段會有效。”
“如果從手法來看,用的頻率,用的時長這些都不重要,最終用結果檢驗。”他認為。
在中國企服行業,特別是泛流通大快消以及背后的這些B端企業里,不缺聲音,不缺報告,不缺PPT。“但要真才實料做出來,特別是在2B行業,要真正能解決問題,能夠穩定提供服務,并不容易。所以說,瓴羊沒有‘競對’,我們只是一門心思地為商家解決問題。”朋新宇說。
數據黃埔軍校培養“將軍”也培養“士兵”
瓴羊的底氣,除了技術產品,也來自于人。朋新宇所領導的是一支在一起工作平均超過8年的“老炮”團隊,不少還是和朋新宇一樣,鉆研數據已20年,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數據人。
朋新宇還記得,約20年前剛入職阿里時,他的團隊發了一個招聘“數據研發工程師”的啟示在“古董網站”ITPub,當時根本沒有人知道什么是數據研發工程師。
“那時候,我們要處理大數據,老板說,非常大,500G。”朋新宇笑著回憶稱。彼時,市場上售賣的存儲盤標準是10個G,40個G,要拷貝500G數據,可以堆一個小車。
那時候,即便龐大如阿里,也吃了不少數據的虧。朋新宇回憶稱,當時的一張用戶行為表格,8個部門存了8遍,存一次要花1200萬元,8張表格就是個億,“我們數據人的心都在滴血。”
而在今年年初,一家消費品行業的負責人告訴朋新宇,在與瓴羊合作的過程中,終于把數據治理好了,整體數據量達到2PB。
從500G到2PB,20年,數據量翻了4000倍。
激增的數據背后,是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升級,創造它們的數據人,見證和參與了一個個業界傳奇。有的從阿里離開,如今活躍在各大平臺的數據團隊,讓阿里的數據方法論變得普及;更多的,依舊留了下來,成為了瓴羊團隊的骨干。
瓴羊副總裁毛波,為了“大數至簡”的目標,與朋新宇并肩奮斗了18年。“我們最開始從運營線下門店,到運營線上旗艦店,從線上運營貨品,到運營貨品+內容+消費者,經歷了很多輪的變化,推出了生意參謀、數據銀行、策略中心、達摩盤等等工具。如今,又從以阿里系為主單平臺到多平臺運營,瓴羊One帶著使命出現了。“毛波在演講中說道。
那些使用這些工具的人,組成了中國最早的數據分析師生態,這讓朋新宇很感慨:“有一批人不做生意,就是做數據分析的,因為用了‘生意參謀’,考了分析師認證,可以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我特別欣慰。這些人可能不是985、211出身,他們好多來自三四線城市,因為接觸和使用我們的工具而實現了職業轉身,這個讓我很感動。”
感動和責任,成為了朋新宇和團隊在與數據打交道20年的時間點上,最大的感受。在7月12日瓴羊One發布會當天,也有不少朋新宇的“老朋友”來,1/3的參會嘉賓和朋新宇認識不止三年,有的已是十年老友。瓴羊發布會的消息一出,還不待朋新宇逐個通知,這些老朋友就主動來聯系說要來。
有些企業負責人現場找到朋新宇,稱呼他為“扛旗的人”。
對此,朋新宇連連擺手稱不,“大家的期盼對我們來說是就是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天我們更需要相互打氣,相互抱團,同時相互給予信心。”
回到最初的問題,ToB新勢力提問,瓴羊非常清晰的戰略目標到底是什么?
“數據是最實在的,數據產品好不好用、能不能帶來價值,是商家說了算。我們的戰略目標,其實和我們多年前的目標類似,只要上淘寶,就能生意興隆,如今,瓴羊的目標就是要幫助企業和商家用好數據,讓瓴羊One成為每個企業的標配,都因此而受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O B新勢力”(ID:tobnewpower),作者:宇婷,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