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蔚小理到產業鏈,新能源加速上飛書
飛書的輻射效應。
飛書的輻射效應。
3月初,理想汽車發布了一部紀錄片《一個理想》,記錄了理想汽車從2018年開始的OKR實踐。
理想汽車先是在2018年推出了自研OKR,又在2021年開始了從自研OKR 向飛書OKR 的遷移。理想汽車CEO李想如此評價OKR:“如果沒有這么深入的運營OKR系統,真不知道今天理想汽車是否還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打造先進組織的過程中,理想汽車向很多一線大廠學習過先進經驗,包括豐田的TBP、阿里的戰略共創、字節跳動的共創型組織等,最終飛書成為了理想汽車打造組織的重要工具。
過去一年,飛書在智能汽車行業不停地“刷存在感”——
除了理想汽車,同屬“造車三劍客”的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也陸續完成向飛書的遷移;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車交付排行榜前十名中,有6家新能源汽車品牌是飛書的用戶——小鵬、理想、哪吒、蔚來、極氪與嵐圖。
無獨有偶,汽車品牌之外,芯片、視覺算法、車聯網、動力電池等各類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公司,也在進行一場飛書之旅。他們有的剛用飛書不久,比如地平線——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芯片供應商,在2021年2月才從其他溝通軟件切換到飛書;有的已經是飛書的深度用戶了,比如禾多科技——廣汽投資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早在2019年飛書尚未大規模做市場推廣時,就開始應用了;還有的是飛書的原生用戶,比如悠跑科技——一家滑板底盤企業,做自動駕駛的“軀干”,從公司誕生第一天起,就將飛書作為組織管理工具。
一場從整車輻射到產業鏈的飛書效應正在上演。
2019年,成立十年的博泰車聯網,在組織管理上遇到了一個“成長的煩惱”。
得益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這家車聯網公司的業務也實現了大規模增長,服務了包括豪華、合資、自主等近30個汽車品牌、近百款車型,以及200余個車款迭代。
過去,博泰車聯網的內部協同工具就是簡單的微信群聊,但公司人數很快超過了微信群人數的上限500人,時常因為邀請新人進群而不得不選擇將一部分人踢出群外。博泰董事長應宜倫感覺這對員工的體驗“太過糟糕”,于是開始到市面上尋找一款能夠滿足上千名員工多地、同時在線辦公的軟件。
在體驗了多個辦公平臺之后,字節跳動以“Context,not control”為理念打造的飛書引起了博泰團隊的關注。2019年下半年疫情爆發前,飛書團隊和博泰團隊在業務合作上已經進行了多次交流。在一次合作研討會上,當應宜倫完整體驗了飛書平臺協同辦公等多項功能后,當場拍板“全員上飛書”。
對于一些新興的公司,飛書同樣也有吸引力。
輕舟智航是一家成立于硅谷的智能駕駛公司,核心團隊出自谷歌旗下的明星自動駕駛Waymo,在硅谷時內部的協作工具是Slack。
2019年11月,輕舟智航著手在中國多地設立辦公室,但在團隊協作上遇到了一個小問題——在國外用的很順手的Slack,在國內因為網絡問題消息提示不及時,很不方便。
自動駕駛是一個技術驅動型行業,因此輕舟智航的工程師文化濃厚,當時Slack的三個功能在輕舟智航的工程師中很受歡迎。第一個是話題群組,可以在工作之余到各類話題群中進行技術交流;第二個是支持后臺開發人員常用到的Ubuntu操作系統,第三個是“代碼塊”功能,可以直接將代碼在Slack的聊天窗口發送。
2020年上半年,帶著這三個需求,輕舟智航市場總監洪澤鑫開始尋找一款能夠替代Slack的國內辦公軟件。在短暫體驗過企業微信、釘釘之后,輕舟智航最終在這一年5月選擇了在國內推廣不久的飛書,因為飛書更加匹配輕舟智航的“工程師用戶體驗”。比如,Slack的話題群組,和飛書現在的話題群功能相似,并且飛書也開發出了Ubuntu操作系統的版本。
不過,工程師團體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知識庫”的沉淀需求,包括各類文檔、各類資料。如果說輕舟智航是因為初創團隊人數規模不大,切換不同的辦公軟件成本更小的話,地平線一開始就遇到了切換成本的問題。
在感受到飛書的先進組織管理方式之后,李想成了逢人便夸飛書的“帶貨王”,無論是外出進修,還是在企業家群聊,走哪兒就把飛書帶到哪兒。地平線創始人余凱,也收到了李想的安利。
但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線,已經是一家規模近2000人的公司,研發人員占多數,如果貿然遷移到飛書存在客觀的壓力。地平線首席戰略官鄭治泰曾透露:“對于像地平線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工程師除了寫代碼以外,往往不愿意在他們認為不重要的事情上花太多時間。之間的辦公軟件用的好好的,而且還沉淀了大量的知識庫文件,為什么要換呢?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
不過,地平線創始人余凱非常堅信,飛書能夠給地平線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余凱認為,好的工具能夠讓人們產生很好的行為,從而在企業文化上形成壁壘,而地平線已經到了從用一款傳統的IM(即時通訊)工具,向用一款組織管理工具跨越的時刻。
除了受朋友或客戶的推薦,也有一些嘗試飛書的企業,想像字節跳動一樣打造一個有自驅力的組織,希望能在一個科技驅動、技術驅動以及充滿不確定性的智能汽車產業中,找到組織管理的最佳實踐。
如何將組織管理這一模糊而抽象的概念,落地到具體的業務中?
一開始對新工具還不太習慣的地平線產研團隊在遷移到飛書之后,很快感受到了協同帶來的變化。
地平線首席戰略官鄭治泰表示,在用飛書之前,地平線產研團隊的產品文檔不能做在線交互,因此只能一條一條過。而現在,地平線將一些重要的產品,都用飛書來做產品文檔。
地平線的產品經理經常說一句話:“要想建構出產品競爭力,難免要‘得罪’一些人。因為沒有飛書時大家要研發產品就是普通的開會,‘不過癮’。而有了飛書文檔,會議內容在飛書上就能實現跨時空的記錄,大家的產品研發就很容易向國際一流的標準去看齊,這可能會對一些不積極的員工的績效造成‘持續的傷害’。”
禾多科技創始人、CEO倪凱也是飛書云文檔的深度用戶,他在2021年創建了574個群,被拉進了1330個群。倪凱在飛書上設置了半自動回復,有四句話:“請用在線文檔,請發我飛書任務,沒問題請點贊,請文檔對齊。”寫文檔、取名字、換頭像,是禾多科技推進飛書使用的三板斧。
智能汽車產業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行業的創新性、先進性,可供復制的經驗少之又少。地平線的供應鏈團隊曾被這個問題困擾了許久。
作為智能駕駛芯片和算法供應商,地平線不直接參與整車制造,但要對接各類不同的整車廠商,必須要從全局視角實時管理項目,優化投入,實現最佳項目產出。
行業內的芯片供應鏈部門通常是組織力相對偏弱、無聊且沉悶的后臺部門,無非就是進銷存、買進賣出。但地平線在一次使命愿景討論的時候,團隊成員驚奇地發現,其實偉大的產品供應鏈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蘋果手機。這點燃了地平線供應鏈團隊對于組織力建設的熱情。
在 2021年,行業出現了大量變化和震蕩,地平線通過飛書OKR,幾天就完成了戰略優化和對齊。戰略目標明確之后,供應鏈團隊“全民皆兵”,每一個人都沖到交付現場,承擔了很多原本不屬于他們的工作職能,實現客戶成功。
短短大半年時間,地平線的供應鏈團隊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了地平線內部使用OKR最先進的團隊之一。供應鏈部門不光在外部獲得了成功,內部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也提升了。如今在該部門就有這樣一句話:“每一輛客戶車里的芯片,都經過我的手發貨。”
飛書幫助企業打造自驅型組織,既有自上而下的戰略,也有自下而上的員工自驅力。為了激發團隊的創造性,一些企業也在飛書進行組織文化建設。
去年年底,受疫情影響,博泰車聯網選擇在飛書舉行年會,博泰各地近千名員工實時連線,通過飛閱會“搶紅包”、“刷彈幕”、“抽獎”、“場景化才藝表演”,氣氛一點不輸線下。博泰車聯網董事長應宜倫表示:“明年的年會,我們還會考慮這樣的形式,讓各地的博泰人在線聯歡。”
(博泰在飛書上開年會)
地平線工程師團隊在飛書知識庫打造了獨有的知識共創方式,部門負責人每月必須要完成一篇技術分享,通常為行業趨勢、客戶實施經驗、工作方法等,并每天給出兩條深度評論。每位團隊成員都可以對分享進行評論,有價值的評論還會被嘉獎,鼓勵員工大膽表達。同時,為了沉淀優質內容,地平線還會每周挑選 4 篇優質的技術分享進行點評,通過推薦讓好內容被看見。
正如鄭治泰提到:“地平線的業務要求我們不能用傳統的方式做事情。”作為打造“智能汽車時代數字底座”的企業,地平線在飛書中每次靈感的迸發和創造,都蘊藏著改變未來出行方式的可能。
飛書對于組織協同性的提升,不僅發生在企業內部,也發生在上下游、供應鏈之間。
組織內部的協同,在于將多個環節串聯起來。比如做自動駕駛需要大量的道路測試,輕舟智航在一年內部署了百臺車隊,并將其支撐自動駕駛研發的工具鏈——輕舟矩陣與飛書協同綁定。每天在路上跑的測試車輛會收集路測數據,測試工程師需要先把車端數據上傳到云端,研發工程師把對應的問題解決掉之后,匯總到代碼庫中,然后再通過仿真系統進行驗證,讓自動駕駛在上路測試之前保證充分的安全。
整個過程有很多“提醒”節點,來保證工作的連貫性與及時性。為此,輕舟智航用飛書的機器人功能,將業務流程集成到飛書里。這樣一來,當測試工程將數據傳輸到云端,飛書就會對后面的研發工程進行通知,來提醒大家及時地提交代碼。
輕舟智航采用“一地研發,多地測試”的模式,在國內有超過十個路測城市,再加上美國硅谷,在線溝通、線上會議就成了家常便飯。過去一年,輕舟智航的一位聯合創始人在飛書上接入了1649次飛閱會——平均每天要接入4.5次會議,整個團隊在飛書上發出了301萬條消息。
除了組織內部的協同,汽車產業之間還需要高頻的上下游對接,涉及硬件、算法、軟件、汽車系統工程、安全等大量復雜環節。這時候,協同工具的一致性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就顯得格外明顯。
博泰車聯網就有類似的感受,地圖團隊一位員工告訴「甲子光年」:“如果客戶或者供應商也用飛書,開會就會非常簡單。不管是不是好友,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把對方‘拉’到飛書會議中,但如果是其他會議工具,切換起來就會麻煩很多。”
在過去,汽車上下游的開會可能是一個互相準備PPT,并產生無數個Excel表格的過程。但同為飛書用戶的地平線與“蔚小理”,開會就非常順暢。
與新能源汽車廠商開會之前,地平線會在飛書文檔上把會議核心準備就緒:會議背景是什么?雙方關注的問題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我們想表達什么?開會的過程,就是雙方一起寫飛書文檔的過程。開會結束之時,一個完整的行動方案基本就完成了,還可以繼續在文檔上討論、精進。
這種用飛書開會的方式,不僅打破了組織內部的邊界,甚至打破了不同組織間的邊界。習慣了用飛書協作的鄭志泰直言:“在我們眾多的生態合作伙伴中,如果還沒有用飛書跟我們交流,甚至會覺得有一點別扭。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大力向我們的合作伙伴進行推薦。”
推薦的背后是對效率的追求,這種追求有時甚至會倒逼供應商不得不選擇飛書。
一位新造車企業電池部門的員工向「甲子光年」透露,他們在去年7月遷移到飛書,選擇用飛書與供應商開會。一開始供應商還有點嫌麻煩,因為他們的辦公電腦有嚴格的權限管理,不能隨意到應用商店下載軟件。有一次,一位供應商的小伙子實在沒辦法,只好用領導的電腦和飛書賬號把會給開了。
這樣的會議,這家車企的電池部門一周要開6、7次。對于車企的供應商來說,選擇飛書幾乎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
飛書的slogan為“先進企業,先用飛書”。在飛書剛推廣的時候,蔚小理這樣的車企是最早嘗鮮的一批先進企業。如今,一場基于智能汽車產業鏈的輻射效應正在把飛書推向更大的市場。此時,工具升級正在倒逼組織管理升級。
或許這正是飛書給產業數字化大潮帶來的小小的、重要的改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趙健 ,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