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活下了”2021,華為2022怎么打?

全天候科技
+ 關注
2022-03-29 10:43
1269次閱讀
“活下了”2021,華為2022怎么打?

華為表示,面臨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2022年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

作者 | 于惠如  編輯 | 羅麗娟

尋求“有質量地活下來”的一年,華為的成果如何?

3月28日,華為發布了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實現全球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8.6%。凈利潤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
年報中指出,凈利潤的增加主要由于出售部分業務的收益、經營質量的改善和產品結構的優化。
華為三大業務中,此前占比最小的企業業務成為“亮點”。企業業務收入為10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運營商業務收入為281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7%;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43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9.6%。
“活下了”2021,華為2022怎么打?
其中,消費者業務在華為整體營收中仍然占據近半壁江山,為49.6%;運營商業務占比44.2%;企業業務占比16.1%。
報告稱,盡管消費者業務因受外部環境影響收入下降,消費者業務端快速發展新產業。同時,運營商業務表現穩定,企業業務穩健增長。這份報告明確了華為未來一年的戰略目標:持續投資未來,通過為客戶、社區創造價值,實現“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表示:“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活下了”2021,華為2022怎么打?

華為CFO孟晚舟

2021年,華為經營現金流有較大增長,達到597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降低到57.8%的水平。
過去一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2.4%,達到歷史新高,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孟晚舟稱,面向未來,華為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我們要生存,必須加大戰略投入,并將積極尋求系統突破,追求一流的產品競爭力。
在此前提下,華為將持續推進三個重構:理論突破、架構重構、軟件重塑。在基礎理論方面,探索計算與通信的理論本質,突破產業演進瓶頸;在架構設計上,不依賴單點最優,推動系統整體競爭力的構建;軟件上,扎根軟件核心能力,重構核心基礎軟件棧。
對于造車業務,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而是要用華為積累三十多年的技術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在汽車領域,華為已與3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關系。
“2021年,我們活下來了,我們在產品力、創新力上面還是持續贏得了客戶和業界的認可。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2022年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 郭平說。

消費者業務旗下的華為手機是目前受芯片供應危機影響最大的業務。三大業務中,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43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9.6%。

盡管各個第三方機構的統計數據略有不同,但整體來看,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有所增長。不過,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的廠商名單里,已不見華為的身影。
市場調研機構Omdia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華為手機銷量為3500萬臺,同比下滑81.6%,在全球智能手機廠商中位列第九名,市場份額為3%。這與2019年2.4億臺出貨量的高峰時期相差甚遠。
華為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不會放棄手機業務,并在適當時機讓手機業務重回正軌。
在去年的全聯接大會上,當時的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希望通過鴻蒙操作系統,優化存量用戶體驗,延長手機使用壽命。在此過程中將努力解決新款5G手機發布問題。
截至2021年底,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華為設備超過2.2億臺,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超過7.3億。
在過去一年中,華為拓展的“8+N”業務,如華為全無智能、華為手表Watch GT、華為智慧屏等產品密集面市,并在部分市場中快速鋪開。
“盡管在手機、平板、PC三領域,我們的收入下滑,但同時,我們的穿戴設備等業務方面整體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增長,增長率超過30%。”孟晚舟說。
2021年,更多華為產品與HarmonyOS結合,繼智能穿戴、智慧屏等產品之后,鴻蒙操作系統陸續登陸手機、平板及汽車座艙等品類。
對于去年全年1137億元人民幣的強勁凈利潤表現,華為解釋稱,主要由于出售部分業務的收益、經營質量的改善和產品結構的優化。
財報顯示,2021年榮耀業務相關資產和負債完成交割。去年,華為總計處置包括榮耀、X86(超聚變)等子公司及業務的凈收益為574億元。
“活下了”2021,華為2022怎么打?

2021年,面對嚴峻考驗,華為沒有收縮戰線,反而增加研發投入。

財報顯示,2021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占全年收入的22.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
孟晚舟表示,2021年,華為已經穿過劫難黑障區,面向未來,華為依舊會加大人才在研發領域的投入,“我們會通過技術弧度和人才濃度,來保證我們持續創新能力。”
作為企業業務旗下的快速增長的業務之一,華為云在年報會上被多次提及。
過去一年,華為云組織變陣,剝離出售、獨立上市等傳聞不斷。華為高管也曾多次出面澄清:華為云的定位從來沒有改變,華為云沒有出售計劃、沒有剝離計劃,且沒有上市計劃。
孟晚舟介紹,過去一年,華為云實現銷售收入20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4%。
截至目前,華為云與合作伙伴在全球共27個地理區域運營65個可用區,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華為將圍繞云戰略,加速全球數據中心和網絡的部署。
手機業務承壓,外界關注的焦點更多落在了華為汽車業務上。
在年報發布會上,郭平重申“華為不造車,助力車企造好車”。
過去一年里,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也經歷了密集地組織人事變革。去年9月,華為裁撤車BU總裁職位,原總裁王軍改任首席運營官(COO),同時兼任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卞紅林開始主導新增的研發管理部。
華為在年報中表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是華為的長期戰略機會點。2021年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投資達到10億美元,研發團隊達到5000人規模。
“活下了”2021,華為2022怎么打?
截至去年年底,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已發展了70多家智能駕駛合作伙伴加入MDC生態圈。基于鴻蒙智能座艙平臺,與150多家軟硬件伙伴們建立合作,快速開發全場景覆蓋、多設備協同的座艙解決方案。
在過去一年里,華為宣布與北汽、廣汽和長安打造汽車領域子品牌,并聯合小康股份推出汽車新品牌AITO,2021年12月23日,搭載鴻蒙智能座艙的AITO問界M5正式發布。
華為稱,今年年內,北汽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長安阿維塔11和AITO問界M5(智選)將于將陸續量產交付。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2022年的新年致辭中曾提到,對于目前的華為來說,開拓新的收入來源變得極為重要。

數字化轉型浪潮下,此前占比最小、近兩年來增長最快的企業業務成為華為尋求業績增長的重要方向。2021年,華為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024億元。
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制造等重點行業,華為發布了11大場景化解決方案,2021年10月底,華為在松山湖園區舉行五大軍團——煤礦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能光伏軍團和數據中心能源軍團的宣誓儀式,首次透露華為五大軍團的發展愿景。
華為五大軍團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直接領導,和華為三大業務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BG屬于同一級別。
郭平說,華為軍團是參照谷歌軍團的模式,在華為內部形成的組織形式,以此來縮短管理鏈條,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華為希望,通過軍團作戰打破現有組織邊界,快速集結資源,穿插作戰,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個領域,并對商業成功負責,為華為多產糧食。
成立至今,華為五大軍團已取得不少成績。以華為煤礦軍團為例,去年12月,華為煤礦軍團與國家能源集團寧煤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煤炭、煤化工數字化。
2021年底,華為CEO任正非再次簽發文件,宣告成立十大軍團預備工作組,并任命了10位預備軍團長。覆蓋互動媒體(音樂)、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以及政務一網通10個細分領域。
郭平說,接下來華為將沿著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前進,持續加大投入。
他提到,要解決華為的問題還需要靠人才。華為在任何時候都會加大對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的吸引。
華為披露,在2020和2021兩年內招聘應屆生2.6萬人,其中有300多人為華為定義的“天才少年”,今年華為計劃招聘一萬多應屆生。
華為官網數據顯示,目前華為約有19.5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全天候科技 ”(ID:iawtmt),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