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三易生活
+ 關注
2022-03-17 16:06
1232次閱讀

在互聯網世界中,一代新人換舊人無疑是永恒不變的主題,畢竟在信息大爆炸的這個時代中,用戶的注意力也是最為寶貴的資源,一朝爆紅又一朝過氣在這個行業中可謂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并非所有人都甘愿就此退場。這不,此前因為“鋼鐵俠”馬斯克一度爆紅的美國音頻社交平臺Clubhouse,在從0.1版跨入1.0正式版后旋即宣布將不再只限邀請才能加入,而是向所有用戶開放。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根據Clubhouse聯合創始人Paul Davison的說法,受到此前邀請制的影響,截至目前有1000萬左右的用戶在等待加入的名單上,在這一權限開放后,任何人都可以關注Clubhouse的鏈接、加入創作者社區,或參加任何公共活動,并且這些用戶可以馬上加入Clubhouse。 

從注冊受到限制的邀請制到完全開放,注冊門檻的變化背后,無疑是Clubhouse處境的逆轉。在5個月前,當馬斯克在Clubhouse上創建了名為“Elon Musk on Good Time”的聊天室,并吸引了超過5000名用戶聽他“布道”后,這家以邀請制為核心的語音社交APP很快就進入了一碼難求的階段,國內外用戶對其的趨之若鶩,甚至使得eBay上一個邀請碼被炒到100美元,而在國內市場的淘寶中,當時Clubhouse的邀請碼也往往在200元以上。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但在短短的兩個月后,來自移動應用數據分析機構Sensor Tower公布的數據就顯示,Clubhouse在3月的下載量就下降至270萬,4月份全球下載量更是下滑到92.2萬次,較2月份的峰值960萬次下降90%,并未延續此前的增長奇跡。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其實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站在產品的角度來看,Clubhouse是一個頗具古典氣質的APP。其由一個個不同主題的房間組成,房間中存在主持人、發言人和聽眾三種不同的角色,主持人可以與擁有發言人功能的嘉賓閑聊,而聽眾也能夠通過舉手的方式來參與討論,但所有人都只能通過語音交流,不能打字、不能發圖片、更不能發視頻。 

功能簡單的Clubhouse乘著此次疫情所帶來的時代紅利而崛起,宅在家中的美國人需要有一條渠道來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而Clubhouse這樣一個相當純凈的環境,則恰好滿足了互聯網精英階層的需求。如果你是一位經歷了知乎早期“田園牧歌”時代的用戶,可能就會不難發現Clubhouse與早期知乎的發展模式幾乎是如出一轍。 

同樣的高素質精英作為首批用戶,同樣知名大V參與的模式,知乎是李開復、Clubhouse則是馬斯克,但所討論的都是類似藝術、科學、哲學這類高大上的論題,儼然一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樣子。這也使得“小眾化”、“精英化”和“封閉性”成為了貼在Clubhouse上的標簽,通過邀請制這一門檻不低的方式,加入精英群聊帶來的炫耀心理、與大佬距離零距離接觸,甚至于與大佬們一起討論,亦或是被疫情分隔在天南海北的三五朋友一起在房間里侃大山。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那么Clubhouse為什么沒能在“最好的年華”里一飛沖天,反而是成為了“過氣網紅”?許多觀點認為,可能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固守的邀請制上。事實上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聽后即焚”的Clubhouse并不特殊,或者說全球各式各樣的社交平臺在內核上都幾乎是無限趨同,這就導致了社交賽道的參與門檻相對很低。而至于為何國內的騰訊和海外市場的Facebook能夠屹立不倒,則是因為抓住了先發優勢,并在隨后將其轉化為了規模優勢。 

在冷啟動階段使用邀請制的產品,在歷史上一點都不鮮見,從最初的BBS到后來微軟的社交應用“Wallop”、微博的“綠洲”,乃至谷歌的Gmail郵箱,都需要有朋友作為領路人,這其實也是一種脫胎于奢侈品行業的客群培養模式。邀請制作為獲客手段,通過受限注冊的模式營造產品擁有稀缺、高價值的氛圍,讓有了邀請碼的用戶獲得炫耀感,也更讓苦苦尋覓邀請碼的用戶收獲延遲滿足后的成就感。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邀請制的優勢就在于主動建立了門檻,對用戶群體進行了篩選,以確保這批用戶與平臺的調性是趨同。例如instagram邀請的攝影師、知乎邀請的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就分別奠定了兩者不同的格調,而聚集了相當多硅谷投資人的Clubhouse,同樣也是名噪一時的北美創投圈“風暴眼”。 

然而,邀請制對于一家商業化的互聯網廠商來說同樣也是一柄雙刃劍。其固然能篩選出高質量用戶,但這與互聯網經濟追求的規模效應卻相沖突。就與運營網游一樣,邀請制對應的是封測或內測階段,這一時期是培養種子用戶、打響游戲知名度的時候,但任何一款游戲顯然都不可能永遠內測,最終都是要掙錢的,所以游戲必然需要公測面向所有的消費者開放。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對于已經融資到C輪,獲得了上億美元的Clubhouse來說,顯然不可能對錢不感興趣。但遺憾的是,如今才開放全量注冊已經晚了。要知道現在已經是2021年,而不是2011年,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誕生了極為豐富的產品,呈現出的是用戶注意力有限,但產品幾乎無限多的態勢。 

縱觀Clubhouse近半年來的操作,在春節期間經過馬斯克的高調宣傳后,直到5月中旬才上線Android版本,7月下旬才開放注冊,讓用戶等的已經是“黃花菜都涼了”。對于美國用戶來說,被Clubhouse拒絕后,還有TikTok、Twitter、Facebook、Snapchat等一眾社交平臺,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現在的情況已經是如果真的特別想要與他人進行語音聊天,有Facebook的Live Audio Rooms、Spotify的Greenroom、Twitter的Spaces,以及Discord,Clubhouse早就不是年初時海外用戶在語音社交領域唯一的選擇了。 

Clubhouse開放注冊,但機會失去就回不來了

反過來說,Clubhouse的產品形態也非常依賴“主持人”和“嘉賓”這兩個角色,也就是能夠在房間中主導討論、輸出內容的人。而這些用戶之所以愿意發聲,無非是追求影響力以期后續變現,或者說是單純的滿足自己的表達欲,但無論如何,有足夠的聽眾是必須的一點。然而很可惜,此前拒絕擴張的Clubhouse并沒有為這類用戶提供足夠的舞臺,當馬斯克、奧普拉·溫弗瑞、凱文·哈特抽身之后,其已經缺少讓用戶體驗到FOMO(社群恐慌癥)的能力了。 

所以現在Clubhouse的難題將在于即便開放了注冊,這1000萬位在排隊的用戶還有多少會回心轉意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