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尺度下,數字技術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作者
徐一平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董懷文 騰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1年7月20日,南京祿口機場檢測出9例新冠陽性病例,疫情外溢至多地,從其擴散路徑來看,相比其他城市,南京都市圈內的城市都出現了關聯病例。同觀疫情在東京、倫敦、紐約三大都市圈也呈現了類似的傳播鏈路。這主要是因為疫情的傳播介質為人流、物流,而都市圈的本質正是人流、物流等要素的自然外溢。那么,都市圈尺度下疫情防控,數字技術可以扮演何種角色?
為什么要從都市圈尺度
考慮疫情防控?
中國積累了眾多卓有成效的抗疫經驗,其中以行政屬地為管理單元,對高風險地區的封閉管理屢次有效阻斷了新冠疫情傳播。在市域內的市、區、鎮(街)、村(居)四級聯動的疫情防控體系中,社區作為基層治理單元的重要作用凸顯。
然而,2021年以來,新冠疫情防而不決,仍存在局部復發情況。
從本次南京疫情擴散路徑來看,揚州作為正在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城市,關聯病例最多。都市圈內的淮安、馬鞍山、蕪湖等地均有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
圖1:本次南京疫情擴散路線
資料來源:界面新聞,數據截至2021年7月30日
此前,5月廣東的境外輸入關聯疫情中,廣州、佛山發生屬于一條傳播鏈上的同一起聚集性疫情。年初河北疫情暴發期間,固安縣一確診病例日常于北京、固安兩地間乘地鐵通勤。去年北京新發地疫情的26例外省關聯病例中,有21例來自河北。
上述案例中的疫情傳播鏈條,均發生在都市圈范圍內。而觀察國際三大都市圈的情況,我們同樣發現了疫情在都市圈內傳播的規律。
今年4月,東京都進入第三輪緊急事態后,相鄰三縣的大部分商業活動仍正常進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呼吁居民避免跨地區外出,并稱要將東京都市圈當作一個整體來采取抗疫措施。日本國立感染癥研究所稱,政府應該考慮加強限流措施以減輕東京疫情對其他區域的影響。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使用頻率在國際領先。超過300萬的郊區居民每天搭乘地鐵到東京市內上班上學,占到都市圈總人口的8%。東京及周邊地區反復處于疫情緊急狀態。截至今年2月,東京都市圈內的東京都 (Tokyo) 、千葉縣 (Chiba) 、埼玉縣 (Saitama) 的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
圖2:日本各地新冠患者病床占用率(%)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Statista分析,數據截至2021年2月3日
在英國,英格蘭人口最密集的20個區都在倫敦都市圈,其中超過54萬人在倫敦金融城 (City of London) 工作,占整個地區人口的10%。第一輪疫情暴發期間,其病例增速遠高于其他地區。流行病學家Gary Slutkin稱原因是人口密集,接觸廣泛。美國紐約都市圈也一度成為疫情的震中,每天有近100萬人從都市圈周邊城市進入中心城區工作,占到中心城區全部勞動力的20%。
可見,疫情在都市圈范圍內傳播廣泛。在完善社區和市域范圍內抗疫舉措的同時,建立都市圈尺度的疫情防控體系對于嚴控疫情傳播風險尤為重要。
更進一步,都市圈抗疫策略不僅包括控制疫情傳播,還需關注增強“城市韌性”,也就是提升城市抵御風險和從疫情中恢復的能力。
紐約和東京都市圈的醫療體系在疫情中曾面臨挑戰。紐約疫情嚴重時期,大量醫護人員需隨時待命,在緊急情況下調至紐約。周邊地區的醫院出現巨大醫護人員缺口,不得不高薪聘請臨時工。東京都市圈周邊地區人口高齡化較東京都更為嚴重,醫療資源也有限,疫情在東京都的暴發會造成周邊地區醫療體制的崩潰。
倫敦則面臨解封后經濟復蘇緩慢的問題。去年8月底第一波疫情后,小城市商店的客流量恢復到疫情前的90%,而倫敦僅恢復到疫情前的30%。進入倫敦市內的通勤時間長,市內可遠程辦公的行業多,導致線下復工較慢,阻礙市內餐飲零售業等實體行業的恢復。
主城區在疫情嚴重時會擠占周邊城市的防疫資源,同時,周邊城市對主城區的經濟恢復起到支撐作用,由此可見都市圈疫情治理的整體性。
因此,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從都市圈層面探索更高效的抗疫舉措,以助力完善治理體系、全面恢復經濟、提升城市韌性。
都市圈疫情防控
為何需要數字技術?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定義,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未來十年,中國數十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崛起將成為新的城市發展命題。各省“十四五”規劃、四大核心城市群相關政策中提及全國近30個都市圈的發展愿景,其中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建設軌道交通體系。雖然發達的軌道交通體系將帶來都市圈的蓬勃發展,但空間格局的都市圈化使得各城市的社會治理范圍不僅僅限于屬地居民,城市內、城鄉間的社會流動日益加速,對跨行政區的疫情協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國際三大都市圈的案例也印證了這一風險。
都市圈的本質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然流通和區域協同,而數字技術的核心價值在于連接和計算。因此,數字技術通過連接人口、資源、交通,以及其背后的數據流,打造數字空間協同,進而推動都市圈區域一體化,深刻影響都市圈的發展變革。
從疫情防控的具體策略來看,數字技術 可以幫助打造一套適配都市圈特征的管理體系:針對要素流通,實時連接反映人流、物流等情況的信息和數據;針對區域協同,打破中心城市和周邊地區的信息壁壘,實現統一監測管理、統一調配資源。
都市圈防疫的數字技術的
解決方案有哪些?
觀察國內外都市圈疫情發展脈絡,將都市圈協同聯防納入疫情整體防控治理體系,對完善治理體系、全面恢復經濟、提升城市韌性尤為必要。而數字技術在源頭識別、信息共享、資源調配方面的廣泛應用,對提升都市圈疫情防控體系的治理效率有著現實意義。
1. 源頭管理,及時識別"關鍵接觸點"
源頭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及時識別密切接觸者、計算疫情傳播途徑、甄別污染源。人口流動追蹤技術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能夠精準標記人和物的數字身份,實現跨區域的疫情溯源。
首先,時空大數據云平臺在疫情防控中可以在疫情監測等多個環節發揮作用。時空大數據同時具有地理信息和時間維度,符合都市圈防疫對流動性的監測和及時溯源的需求,通過獲取感染者時空分布、流動狀態、各區域感染率等時空數據了解疫情傳播路徑和各區域的疫情發展程度。
此外,“健康碼”“物流碼”等城市二維碼可以對人、物進行認證追蹤。騰訊與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共同啟動共筑疫情“數據長城”計劃,利用健康碼系統和GIS地理信息數據,追蹤用戶出行軌跡,阻斷高風險地區的人口流動。如能實現各種類、各區域二維碼在統一平臺上的互認互通,更能充分發揮二維碼在跨區域治理中的價值。
除了使用“健康碼”等進行人流監控,“物流碼”“食品藥品碼”可以結合工業互聯網標識,為每個實體物品賦予虛擬“身份證”,對冷鏈產品等進行生產到銷售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以及消殺情況的記錄,及時識別疫情源頭。
國際上也不乏相關案例,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 App通過手機的短距離藍牙信號探測近距離接觸過的用戶,產生的數據會上傳至衛生部統一監測分析;日本的研究人員通過提取災害預警App中的匿名手機GPS定位數據,評估緊急狀態下東京區域人口流動的變化。
2. 數據共享,提升信息韌性
政務信息共享平臺、疫情地圖等產品,可以推動多維度疫情的共享,增強信息韌性,實現信息鏈條完善、信息精準對接、風險死角回避。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出了各地風險等級查詢、核酸檢測結果查詢、密接人員自查等功能,并可以關聯各地健康碼的數據,加速全國防疫工作一體化。
國內多省市通過疫情地圖匯總每日疫情分布情況。如江西的地理信息平臺“天地圖·江西”,顯示了全省區縣級的病例數據,為企業和各政府部門提供統一的地理信息底板。
美國丹佛公共衛生部門在官網上為丹佛都市圈建立了疫情數據信息平臺,用戶可以調取丹佛都市圈整體和每個縣的新冠確診率、死亡率、入院率和疫苗接種率。在此之前,丹佛都市圈安全委員會在2012年就創造了全美都市圈抗災手冊標桿《丹佛全險區域恢復框架》,為城市的災后恢復工作提供指導。大溫哥華地區政府聯合疾控部門搭建了新冠廢水可視化平臺,每周更新全域5個處理廠廢水樣本中的新冠病毒濃度。用戶也可通過該平臺監控疫情在各區域的分布。
3. 應急協調,統籌調配物資
在應急協調方面,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可有效彌補防疫物資和服務的供需脫節,有助于物資調配的統一布局。
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技術被應用于口罩等抗疫物資的分發,有效支撐了民生需求。這套體系可以直接從物資生產環節開始采集數據,追蹤銷售、分配、使用的全過程。如有健全的數據共享機制,可以進一步打通企業物資供給數據、醫療機構和政府的需求數據及物流數據。
另外,捐贈管理溯源區塊鏈平臺利用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點,將物資捐贈情況、慈善機構、物流公司、政府部門的信息記錄上鏈,實現跨部門的信息精準對接。
參考文獻:
騰訊研究院,WeCity未來城市2.0白皮書,2020年
日本経済新聞社 (2020, July 20). ガイドライン順守しない店の利用避けて 1都3県共同で訴え. 日本経済新聞.
日本経済新聞社 (2021, January 6). 1都3県などへの移動、慎重に判斷を 九州知事會. 日本経済新聞.
日本経済新聞社 (2021, January 8). 1床あたり最大1950萬円補助、緊急事態宣言の1都3県(寫真=共同). 日本経済新聞.
UK city centres that have suffered the least from COVID-19 face the toughest long-term challenges. British Politics and Policy at LSE.
Buchholz, K., & Richter, F. (2021, February 10). Infographic: Where COVID-19 Is Putting a Strain on Japanese Hospitals. Statista Infographics.
Coronavirus Moving Study Shows More Than 15.9 Million People Moved During COVID-19. MYMOVE. (2021, February 17).
Denver Metro COVID-19 Data Summary. Denver Public Health. (n.d.). Excelsior Pas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COVID. (n.d.).
Governor Cuomo Announces Expansion of New York Forward Rapid Test Program to Help Businesses, Venues and Catered Events Reopen Safely. Reimagine, Rebuild and Renew New York. (n.d.).
Jain, V., & Okazawa, Y. (2019, June 1). Case Study on Tokyo Metropolitan Region, Japan. 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
Mackintosh, T. (2020, March 24). Coronavirus: Four things stats say about the pandemic in London. BBC News.
NHS launch London 'COVID-19 Digital Staff Bank' platform. Healthcare IT News. (2020, May 28).
NIID國立感染癥研究所. (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ection, April 20, 2021. COVID-19.
NYC Planning, The Ins and Outs of NYC Commuting (2019).
Responding to COVID-19 With Tech. Government Technology Agency. (n.d.).
Statistics about the City. City of London. (n.d.).
Taylor, P. L. (2020, October 29). Is New York City's Real Estate Market Really Tanking? I Asked Three Experts For The Brutal Truth. Forbes.
McKeever, V. (2020, November 30). Goldman Sachs predicts how quickly coronavirus vaccines will be rolled out worldwide. CNBC.
Yabe T;Tsubouchi K;Fujiwara N;Wada T;Sekimoto Y;Ukkusuri SV; (n.d.). Non-compulsory measures sufficiently reduced human mobility in Tokyo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Scientific reports.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陳宏勝,王興平. (2020). 都市圈發展與疫情防控的空間策略. 人民網.
“深i您”健康碼實現全省全國互通互認. 人民網.
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新風口賽道的布局. 數據觀.
數字說: 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已確診328例,如何關聯?財新網.
日本首都圈疫情告急 "黃金周假期"到來防控疫情面臨挑戰. 搜狐新聞.
共克時艱 | 區塊鏈在應急疫情管理中如何應用?安永區塊鏈咨詢服務團隊.
數字化“戰疫”之:有溫度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騰訊研究院
https://xw.qq.com/cmsid/20200308A0JQ8900
學術丨李德仁院士:基于時空位置大數據的公共疫情防控服務讓城市更智慧. 澎湃新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騰訊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徐一平、董懷文,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