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吐槽?
高級筆記達人| 李云
輪值主編 | 君莫笑
責編 | 玉茹
值班編輯 |玉茹
本期直播嘉賓: 關蘇哲 , 新關點創(chuàng)始人,新零售新銳成長營總教練,偉事達私董會總裁教練,中歐商學院MBA。
綜藝節(jié)目中有吐槽大會,工作中有吐槽會議,私下交流時有飯局吐槽。
比較出名的吐槽論壇,是華為的心聲社區(qū)。
任正非通過心聲社區(qū),了解華為員工的內(nèi)心想法,也通過心聲社區(qū)彰顯了華為的價值觀,吹響了業(yè)務的沖鋒號。
對于華為來說,吐槽是一種工作復盤和工作交流的方式。
利用好吐槽,除了能讓我們對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提升個人領導力、實現(xiàn)更好地自我覺察之外,我們還能利用吐槽,發(fā)現(xiàn)對方的隱性需求,從而實現(xiàn)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關于吐槽,我們今天談以下三點:
第一,鼓勵身邊的人向我們吐槽;
第二,利用“吐槽”,完成自我覺察或者幫對方做覺察;
第三,學會正確地吐槽,或者正確地應對別人的吐槽。
作為總裁教練,我在工作中最常見的場景是提問組織、部門或者個人以下3個問題:
① 你最近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② 你最近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
③ 上次最重要的行動現(xiàn)在進展如何?你接下來30天內(nèi)最重要的行動是什么?
通過這3個問題,幫助CEO和高管團隊提升3個能力:
① 概念思維能力: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問題的決策能力,這是任何高職位管理者第一必備技能;
② 個人領導力和團隊領導力;
③ 行動與擔責的領導力,也是對知行合一刻意練習的能力。
這三點,是一個讓管理者從“知道”到“做到”的成長過程,成為一個知行合一的人。
因為能真正帶來成果的,一定是落地了多少實踐和行動,而不是明白了多少理論。
和其它老師定位不同,作為總裁和高管團隊教練,我關注的是成長,而非僅僅是學習。
一個人、一個組織或一個部門的成長,首先是需要基于共同的價值觀,比如偉事達的價值觀是信任、關懷、挑戰(zhàn)、成長。
一個團隊,如果大家表面一團和氣,心里各自卻還有不同的看法,是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的。
通過總裁教練這個工作,我認知到,成長需要兩手抓,左手是決策,右手是領導力精進。
這恰好也是《原則》一書所要表達的觀點,構(gòu)建科學決策的模型,兼顧提升個人領導力,就可以實現(xiàn)更好地突破認知盲區(qū)。
有關吐槽,這本書作者達里歐提到了人的格局大小的三種境界:
第一個境界(最低境界),別人說我不好,我會生氣,郁悶,或者辯解;
第二個境界,別人說我不好,我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雖然內(nèi)心依然不舒服,也要接受自己的認知盲區(qū);
第三個境界(最高境界),只要一段時間沒有人說我不好,我就覺得不舒服,會主動問他人,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成長就是不斷意識到認知盲區(qū),然后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走出舒適區(qū)。鼓勵身邊的人吐槽自己,實現(xiàn)自我成長。
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接收來自外界的反饋和建議,這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身的問題、修正自己的行為和認知。
分享幾個在我的私董會小組上,我被“吐槽”的核心要點:
① 私董會會員認為我平日對私董會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沒有賦能助理和企業(yè)家們,讓他們分擔我的責任;
② 在小組會里踐行我們既定的信任文化和小組規(guī)則方面,我作為教練,表現(xiàn)得離理想有不少差距;
③ 私董會里應該談論更多核心“道”的問題:
討論那些觸動人心、引發(fā)情感、重大的企業(yè)經(jīng)驗風險或阻礙企業(yè)長期重要發(fā)展的A類話題,或者討論在公司、家里、商學院等場合無法和他人溝通的話題,而不是過多的討論領導力和管理工具有關“術”層面的話題。
如果是3年前聽到這些,我應該會很不舒服,或許還會解釋,因為覺得委屈,甚至會為自己爭辯。
但今天,我的心態(tài)已經(jīng)不同,更多是坦然接受,放下自己的“包袱”……
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叫做“喬哈里視窗”:
(喬哈里視窗)
“喬哈里視窗”是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從自我概念的角度對人際溝通進行的深入研究。
“喬哈里視窗”是根據(jù):“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這兩個維度,將人際溝通信息劃分為四個區(qū):開放區(qū)、盲目區(qū)、隱秘區(qū)和未知區(qū)。
(筆記俠備注:“喬哈里視窗Johari Window”也被稱為“自我意識的發(fā)現(xiàn)——反饋模型”。
開放區(qū)是指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盲目區(qū)是指是自己不知道、別人卻可能知道的盲點;隱秘區(qū)是指是自己知道、別人卻可能不知道的秘密;未知區(qū)是指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
同事朋友們在一起,要彼此成長,就必須坦誠分享各自想法。
如果有個問題你知道,而對方不知道,這就是對方的盲區(qū)部分。
如果你隱而不說,對方的盲區(qū)就一直存在,造成的后果是雙輸:第一問題無法解決,第二你們彼此無法成長。
每個人都有人性的弱點,人最大的弱點,就是主觀行事。人很少能夠反思自己的局限性,即自我限制。
《原則》一書給出了高手的定義: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自己弱點的人就是高手。
人都有兩個局限性:
其一是自我局限,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別人的觀點是錯的;
其二是認知盲區(qū),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可能知道,也就是喬哈里視窗的盲目區(qū)。
在自我局限性和認知盲區(qū)下,人會按照自己看到的、經(jīng)歷過的經(jīng)驗做出不正確的評判,其實這樣的成長是緩慢的。
遇到自我局限和認知盲區(qū)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別人吐槽你的缺點,你才會真正知道自己看不到的東西是什么。
如果沒有別人向你吐槽,你一個人看書、聽課、學習,是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點的。缺點是你身邊最近的一批人,你的上屬、下屬、家里人,他們給你反饋出來的。
成長需要我們放下自我,主動走出舒適區(qū)。利用好“吐槽”這個工具,能幫助我們實現(xiàn)自我突破和組織困境的突破。
1.吐槽的本質(zhì),是基于關懷的挑戰(zhàn)
真正的吐槽,一方面是對方愿意被你吐槽,另一方面是你不只是情緒的發(fā)泄和情緒的表達,你能對對方產(chǎn)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前年我和劉濱翻譯了《聰明領導高效團隊》書籍,事實上,這些年我在客戶服務的時候,都踐行了書中的“團隊高效溝通的8項行為規(guī)范”原則。
作者羅杰·施瓦茨睿智指出企業(yè)面臨的困境,根本原因是以下兩點:
其一,領導者采取單邊控制溝通模式,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都是希望別人改變,自己卻不改變;
其二,同事間彼此不擔責。明明知道對方這樣做不對,但礙于面子隱而不說,或者糾結(jié)于自己地位的穩(wěn)定,而不向上級說出,但后果就是問題永遠存在,解決不了。你的上級永遠沒有機會改變,因為這是他的盲區(qū)。
如果不告訴上級他的問題所在,這不僅是上級的問題,也是你的問題。這樣的結(jié)局必定導致雙輸,因為上級不改也會導致你會很郁悶。
用正確的方式說出上級的問題,所帶來的收益,遠大于不說的風險。
說出來以后,老板就有機會改變,你要相信你的老板,他的經(jīng)歷所造就的格局不應該比一般的員工還小。
如果沒有一定的涵養(yǎng)格局,他就不可能管理好那么多人。你能夠說出來,大概率老板會做改變。
這些年來,我一直踐行著鼓勵下屬直接指出老板的不足這一做法,但也鼓勵所有的高管要向老板有禮貌的說、有技巧的溝通。
事實上很少看到老板會給說真話的員工穿小鞋。
什么是正確的吐槽?吐槽的本質(zhì),按照偉事達私董會說法,我認為就是基于關懷的挑戰(zhàn)。
什么是基于關懷的挑戰(zhàn)?當你認為對方需要幫助的時候,用一種友好的方法去幫助他成長。
因為吐槽的目的,不是指出他的錯誤,而是為了幫助他成長、幫助他反省,讓他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一些弱點和盲區(qū)。
正確的吐槽,首先,必須是雙方之間有信任關系;其次,被吐槽者要感受到吐槽者的關懷。
如果兩個人沒有互相信任的關系,也不是基于關懷的吐槽,那只能叫發(fā)泄。
舉個例子:
范志毅(前國足運動員)在第五季《吐槽大會》上吐槽中國男籃,說中國男籃在家門口都打得很差,臉都不要了。他說,2019年男籃世界杯,對陣波蘭那場比賽的最后七秒,周琦(中國男籃運動員)發(fā)球失誤,導致最后中國男籃無緣奧運會。
范志毅直言就那個發(fā)球,他用腳都能發(fā)成功。周琦頂嘴說用腳違規(guī)。范志毅繼續(xù)吐槽周琦,說周琦就是挨罵少了,應該把他帶到足球場上試試。周琦面對這種吐槽只能苦笑。
這是正確的吐槽嗎?不是,這是發(fā)泄和羞辱。
真正的吐槽,應該是使得被吐槽者內(nèi)心的能量有所提升,變得有信心、有勇氣。
如果一個人被吐槽之后,不但沒有收獲任何有效的信息增量,還使得其內(nèi)心非常沮喪,這樣的吐槽就是一個錯誤的吐槽。
不管是我們向別人開炮,還是鼓勵別人向我們開炮,都是技巧,都需要練習。
2.學會正確吐槽,需要掌握4大技巧
① 使用WWW、EBI教練技巧
WWW,英文是What Worked Well。
如果想鋪墊好吐槽氛圍,可以先從對方過去哪里做得不錯的地方開始,而非只是說過去哪里沒做好,這樣不會讓對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吐槽的前提是信任和關懷,如果沒有感受到你的好意,對方是很難接受你的,哪怕你的吐槽反饋是對的。欲速則不達。
EBI(Even Better If),就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和做得不好,是兩種說辭,會產(chǎn)生兩種感受。
吐槽時,教練的方式是鼓勵高管們?nèi)タ次磥砜梢愿玫牡胤剑蔷劢褂谶^去做得不好的地方。
我和筆記俠CEO柯洲來現(xiàn)場示范一下“吐槽”——
我:“更新學堂過去做得很好的地方是,有一顆赤誠之心。通過更新夜問系列直播,為大家提供了解決組織發(fā)展和個人成長方面的優(yōu)質(zhì)內(nèi)容。但如果要做得更好,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改進呢?(鼓勵自我吐槽)”
柯洲:“我覺得在運營上可以做得更好一點。”
我:“是什么原因阻礙了運營做得更好?”
柯洲:“直播暴露了我們運營上的不專業(yè),不流暢。”
柯洲:“比如,今天直播時,筆記俠的視頻號是同步進行的。但同事在筆記俠視頻號注冊的時候,用自己的個人號完成了注冊,導致賬號遷移到官方后,視頻號的店鋪沒有了,不方便用于購買產(chǎn)品。另外,PPT排版上也出現(xiàn)了問題,直播間的場控也沒有。”
我:“柯州剛才所講內(nèi)容,全部屬于行為層面。其實更重要的不是行為層面的反思,而是行為層面背后的反思。作為CEO,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直播狀況?在管理方式上有什么反思?(真正的關懷與挑戰(zhàn))”
上面這個例子,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吐槽方法:首先,肯定對方做得好的地方;其次,提出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而不是做得不好的地方。
吐槽的目的是成長,不是批評、指責過去。
真正有吐槽技巧的人不會說對方過去哪里沒做好,而是說對方未來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不同的話,對方的心情也不一樣。
② 關注事實,讓對方說出事實
吐槽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評判別人,表達上使用觀點,而不是事實。
剛才的例子就是讓對方(柯洲)自己先說怎樣去做得更好。先了解對方(柯洲)的觀點是什么,以及事實又是什么。
③ 仔細聆聽,關注吐槽者的感受和言外之意
我:“柯洲,關于哪里做得可以更好的回答,有兩個細節(jié):一是公眾號的遷移;二是排版的問題。但我聽到的是你的感受。用一個恰當?shù)脑~來說,就是郁悶。那么,你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柯洲:“我的言外之意是運營操作不專業(yè)、不流暢,給用戶帶來了不好的體驗。小問題不少,細心度有待提升。”
我:“我們聆聽柯州的反思。不流暢只是一個現(xiàn)象,什么原因?qū)е虏涣鲿常@才是真正的需要反思的問題。”
一個好的吐槽者,同時也意味著,背后一定是一個好的聆聽者。
你的目的是通過聆聽和支持,讓被吐槽人積極參與到對話中,激發(fā)他放下自我和打開自己。
你要能感覺到對方表述時的情緒感受。你不僅能聽對方所表達的,也能覺察到對方話語之外的話語,就是對方的表達背后的意圖是什么
另外,需要注意場合,當時我們有很多人在現(xiàn)場,每個人在公共場合都需要面子,所以你始終保持禮貌溝通。
人和人不和,更多時候不是觀點不和,而是對方無法接受你的表達方式。吐槽過程中,對方需要感知到你的關心,而非指責批評。
④ 深挖背后的心智模式,不停留在行為層面
舊的心智模式導致舊行為有某些不合理,所以要找出不合理的心智模式,問題才能得以解決。這點至關重要。
有的企業(yè)家說我過于理性,行為有點端,有點裝。我聽到這個反饋,其實內(nèi)心并沒有觸動。
心智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jié)果。我們幫助對方,必須深挖到行為底層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認知層面的盲區(qū)。
經(jīng)過一個89年企業(yè)家的解釋,他認為我的理性行為背后其實是有“偶像包袱”,這4個字,就一下讓我從“我過去做了什么”,上升到“我是誰”的反思。
我過去一路比較順,從小算是自信或者是蠻自我的人,所以對他人的同理心、聆聽和不同觀點的好奇心都不夠,沒有放下自我。
大部分時候覺得自己是對的,加上我平日也不喝酒,不太愛閑聊,有煩惱往往自己消化,所以客觀導致了在行為上,過去給予他人有距離感。
3.成為好的被吐槽者,需要掌握2種技巧
沒有刻意練習到一定程度,建議被吐槽者不要直視吐槽者。
當對方吐槽時,你看不到他時,你的臉不會僵掉。而你面向他時,你的臉可能會抽筋。
除此之外,還需注意以下兩點:
① 不要馬上解釋、辯解,更不要反駁
你只需要聆聽。別人向你吐槽時,他最在意的是你不要打斷他。
那什么時候可以打斷別人呢?當他的話,你聽不明白,可以重新請他解釋一下。但一定注意,千萬不能解釋、反駁。
② 感謝對方的吐槽
吐槽者講完了,不管你認不認可,都要去感謝對方的吐槽。
吐槽實際上是一種負面反饋,想要利用好這種負面反饋,就要懂得如何處理這種負面反饋的技巧。
比如微笑地跟他說:“謝謝您,我收到了”,這時候他就慌了,他就會來追問你認不認可。
面對吐槽,如果沒有太多的事實,可以不認賬,也不解釋,也不反駁,只是很禮貌的說:“關于這個問題,我去問問其他同事,我看看他們是不是跟你有同樣的看法,然后我再告訴你,好嗎?”
作為被吐槽對象,要有格局。
從頭到尾,你始終要有一個好奇心,去聽他在跟你講什么。
在對方的表達里,有哪些是你認可的,哪些是你不認可的,哪些是你還要再思考一下的,哪些只是對方自己的評判、需要去舉事實才能讓你聽明白的,哪些是還需去了解一下情況的。
這就是接受吐槽的正確姿勢。
一個人的突破,首先來自于認知思維的突破,認知思維的突破才能帶來行為改變,行為改變才會帶來最重要的結(jié)果。
我們能夠真正比別人更快地成長,都是來自于別人的吐槽。如果你能把吐槽作為一種開放、接納、反思的文化,就會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筆記俠”(ID:Notesman),作者:關蘇哲,36氪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