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接地氣的陳老師
+ 關注
2022-03-21 17:35
947次閱讀

數據分析能主動做出預警,是所有人的終極期望。可現實是很慘淡的,經常是指標已經下跌了,業務部門忙得團團轉了,數據分析才慢慢悠悠地分析“昨天為啥DAU下降30%”。

最后辛苦半天落個“我早知道了,早干啥去了!”的抱怨。那如何提前做出預警?今天系統講解一下。

第一步:清晰角色

首先要清晰:預警是給到人的警報。因此需要聽這個警報,是第一順位要考慮的。在實際工作中,有四大類角色: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進行預警第一步,就是要先明確要預警的業務場景,把一個場景內所有相關責任人都考慮進來,避免漏了角色(如下圖)。 

其次要注意:問題因人而起,也因人而終。因此第二順位需要考慮的,是這四類角色對指標走勢,到底有啥影響。要分門別類地收集這四類人計劃開展的動作,從而為第三步的評估做準備(如下圖)。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第二步:收集動作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注意:收集影響動作,是有順序的,應該從高層→前臺→中臺→后臺。

因為這是這四類人影響指標的順序是這樣的:

l  高層定的目標,決定了前臺執行難度

l  前臺執行質量,決定了中臺輔助難度

l  實際業績結果,決定了后臺支撐難度

l  后臺支撐好壞,決定了問題是否擴大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在工作中,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如果配合得好,即使出現問題,也能化險為夷。如果配合得差,則相互拖累,越做越錯(如下圖)。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在實際工作中,并不是一個簡單清晰的工作閉環從頭做到位,然后再做下一個。每個部門都是一堆工作同時在進行。因此,收集部門動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有暢通的信息渠道,特別是當指標開始出現問題苗頭時,業務部門做出的應激反應,要有一定程度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輔助判斷,做出準確警報。

第三步:數據評估

有了第二步動作收集,可以開始第三步數據評估。數據評估是預警的最關鍵一步,是避免執行期間看到數據波動腦袋空空的關鍵。

之所以能提前感知指標波動的風險,是基于:過去發生的未來會重現,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因此,有必要對過程發生過什么,進行深入評估。(如下圖)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這里涉及多種具體分析方法,之前文章都有分享,不再一一贅述了。

有了以上準備,可以做出預警了。預警模型建立后,從制定計劃階段開始,就能開始運作。并且貫穿定方案、做執行、做復盤的各個階段,并且涵蓋了主力、輔助的角色(如下圖)。

第四步:做出預警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比如制定了銷售目標,那么:

定方案階段:銷售的方案(包括銷售計劃、人力配置、配套物料/輔銷品)是否能支撐當前目標?如果支撐不住,這時就能直接預警,提醒問題。

做執行階段-作為主力的銷售:是否各銷售團隊執行到位?執行不到位是誰沒有到位?影響多少大盤?作為主力角色,只要其下某些分支出現問題,都是要直接發出預警的,避免問題惡化。

做執行階段-作為輔助的供應鏈:達標率太好的情況下,是否購貨充足?達標率太差的情況下,是否有積壓風險?如果銷售表現好,但關聯的輔助部門馬上面臨缺貨風險,此時也要及時預警!

  注意:在過程中預警的時候,要考慮業務部門應激行動。比如有可能業績很好,庫存馬上要斷,此時應了解是否有補貨計劃,如果有,在預警時要提及此時,并且分樂觀(100%按時完成計劃)、保守(50%或更少完成計劃)、悲觀(無法完成計劃),分別給出預警,以及預估結果(如下圖)。

數據預警模型,該如何搭建?

這樣的預警,給管理層的體驗非常好

1、管理層能通過分析師的工作,掌控業務全局。

2、在定方案階段就能預知風險,從而做充足的準備。

3、在過程中,不但能看到預警數值,而且能大概鎖定問題方向,減少了過程中被“打悶棍”的感覺。

4、看到預警結果的時候,能同步看到預期處理方案,從而快速做出決策判斷。

這樣,比事后看到諸如“DAU跌了一大截”“銷售連續4天不達標”等結果以后再問為什么,體驗好太多了。理想的狀態下,可能只要一兩個關聯指標變差,就能馬上感知到主指標跳水的風險。

  05

數據預警的錯誤姿勢

數據預警的錯誤做法,當然是指望一個神威無敵大將軍模型,能把所有指標100%預測準確。實際影響指標的因素太多,且外部環境壓力,內部主動行為,都很難量化。因此完全把寶賭在靠著極其有限的幾個數預測的模型,完全不靠譜。

真正靠譜的做法,是數據分析師保持高度的消息靈通,按照上文的四個步驟,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應對變化。未卜肯定先知不了,但是卜過,就有機會發現問題。

很多不懂行的人,會以為數據真的能讓人開天眼般洞察一切。實際上恰恰相反,一個數據分析師,得先開天眼,對公司情況了若指掌,之后才能對數據走勢做出判斷。

這一點切記切記。

當然,這套模型的運行,有三個基礎條件:

1、數據部門與業務、管理層有充分溝通,掌握足夠多信息

2、數據部門對過往發生的目標、方法、執行情況有充分復盤與經驗積累

3、業務流程數字化程度高,各個部門的行動能以數據形式記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接地氣學堂”(ID:gh_ff21afe83da7),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