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數據分析師 PK 運營,不再被追著要數!

接地氣的陳老師
+ 關注
2023-01-12 11:41
720次閱讀

數據分析師最怕的,那必須是無窮無盡的取數需求,這一次,面對這個需求場景,我們從被動變成主動,做到了用數據分析助力運營,直接上干貨,開整!

問題場景:某電商公司,近期通過數據發現有大量用戶出現添加商品至購物車但不付款(簡稱:加購未購)的情況,運營已針對此情況開展工作,但領導們不滿意,要求數據分析組通過用戶畫像模型進行加購未購客群分析,提升付款比例。假設你是該公司的數據分析師,問……

問題1:你是數據分析師,你第一件事做什么?
  1. 看過去3個月加購未購的數據走勢

  2. 建立用戶畫像模型

  3. 進行加購未購客群分析

  4. 進行付款率分析

  5. 和運營聊聊他們在干啥

先思考這道問題。如果這個題目想不明白,那思考下個題目
問題2:在本場景里,領導的需求是什么?
  1. 需要用戶畫像模型

  2. 需要客群分析報告

  3. 需要提升付款比例

  4. 需要改善運營工作

先思考這道問題。如果這個題目想不明白,那思考下個題目
問題3:你在網站買東西,以下哪個最能讓你下決心付款
  1. 網站服務器里多了一段代碼

  2. 網站工作人員寫的ppt

  3. 你看到了新上市的爆款iphone

  4. 你看到了新上市的爆款iphone且比其他地方都便宜

  5. 你看到了新上市的爆款iphone且比其他地方便宜500多塊錢

思考一分鐘,揭曉答案哦
 1 
運營優化項目,從這里做起
數據分析之所以做了沒屁用,80%是脫離實際,閉門造車的結果。脫離實際,閉門造車的根源,在于做數據的人太沉迷于數據本身,忘了真正要干啥。比如本案例場景,如果扒皮抽筋的問上邊三個問題,傻子都會看明白:
1、用戶只會為了一個具體價格的具體商品買單,不會為ppt、代碼買單。
2、領導需要的是改善運營工作,運營工作對應的是文案、活動、頁面、價格。
3、改善運營工作,得先整明白人家在做什么,到底有多少空間可以改善。
4、至于算法、模型、報告、公式、甚至數字,都是尋找改善方法的一種手段。
 
所以第一時間,得去找運營談這些:
1、目前針對該客群有哪些措施
2、各項措施上線時間點
3、領導具體不滿意表現
注意,第一步要了解的是具體動作,至于這個動作的好壞,可以聽運營解釋,但是更多的要自己去分析。結合數據趨勢,發現潛在機會點和問題點(如下圖)
數據分析師 PK 運營,不再被追著要數!
                            
這里溝通的技巧也很重要。注意,在本場景里,領導們的不滿已經是掛在臉上的,這時候在運營面前,要堅決表現出:“我是和你們一起想辦法,我們一起把這個差交了”。這樣才能爭取到更多支持。如果擺出一副:“我牛逼,你們都是傻逼”的態度,那就等著被人各種掣肘,最后落魄收場吧  。
 2 
第二個關鍵問題
問題4:經了解,發現運營目前的做法是,按加入購物車的金額的10%派券,比如100元商品派10元,200元派20元,無差別派券。了解到這個以后,你會做……
  1. 建立用戶畫像模型

  2. 撰寫客群分析報告

  3. 分析付款比例曲線

  4. 拆分商品轉化情況

先思考這道問題。如果這個題目想不明白,那思考下個題目
問題5:你會如何證明,你對加購未購問題產生了積極作用
  1. 匯報用戶畫像模型

  2. 匯報客群分析報告

  3. 匯報付款比例曲線

  4. 匯報運營效果變化

先思考這道問題。如果這個題目想不明白,那思考下個題目
問題6:以下哪種情況,能證明新策略產生了效果(如下圖)
數據分析師 PK 運營,不再被追著要數!
思考一分鐘,揭曉答案哦
 3 
破局,從這里開始
人的普遍心理就是:等得越久,期望值越高。特別在已經開始著急的時候,就更希望能快速見到效果。
所以在本場景里,用戶畫像也好,模型也好,報告也好,都對,但是首要考慮的是:多長時間見效。見效越快越好
 
同時,見效的方法越簡單越好。因為越復雜的方法,能參與進來的人越少,意味著自己背的鍋越大。
比如上一個“超精準購買模型”,除了做數據的誰都看不懂。那最后如果效果不好,勢必只有做數據的自己背鍋。這又牽扯到:“寫多少行代碼能讓顧客消費”的問題。總之,不要指望代碼,要和運營并肩作戰,優先丟優惠券。
 
可能很多同學聽了:見效又快又好,就覺得難辦。注意,這里“見效”也是有好幾種效果的。用最簡單的投入產出比概念,減少投入,增加產出,提高比率,都算有效。所以,從一開始就不要把目標定為徹底解決問題,而是不斷優化效果。這樣既容易交差,又能持續見成績。
 
這樣梳理后,思路就清晰多了:目前的全面派券是很粗暴的做法,不同商品的利潤率不一樣,這么簡單粗暴打折,很有可能嚴重壓縮毛利,甚至出現負毛利產品。同時,有些商品臨近保質期,可以釋放更多利潤出來清貨,有些商品本身利潤很高,有空間再釋放出來。這樣梳理完,第一階段的行動就很清晰了(如下圖)
數據分析師 PK 運營,不再被追著要數!
 4 
迭代,持續優化效果
問題7:以下兩個選擇,先做哪一個?
  1. 減少成本

  2. 增加產出

 
注意,本場景,是領導已經不滿意了,都找到外部門了。這種情況下,如果上來就說:“我們還要追加XXX萬投入”,要么本直接噴回來,要么領導們期望值會被吊得更高,以為追加以后效果無敵好。
這兩種情況都是在給自己挖坑!所以最好先從砍成本的角度入手,先砍掉一個明顯負產出的補貼,釋放營銷費用;之后再做一些臨期產品、清庫存產品;之后再拿釋放出來的費用貼高利潤產品,把加購轉化率拉高。
 
之后還可以持續迭代,比如高利潤產品的轉化率已經提高的前提下,可以做價格彈性測試,適當減少補貼,再釋放一波營銷費用;單品做的差不多了,可以拿釋放出的利潤做滿減、或者交叉銷售。
這些還都是單純的在價格上做文章,數據計算難度小,又容易見效。畢竟給的是真金白銀的優惠券。
 
這樣折騰下來,不但能見效,而且能拖很長時間。每個月試點,迭代四五次,至少也能拖個半年。這半年寶貴的時間,可以拿來為“人工智能算法推薦”“大數據用戶畫像洞察”做數據積累,也能爭取到充足的時間訓練模型。
在價格玩的差不多的時候,就能自然續上,效果持續優化,人人開心。比一開始憋大招,憋半年然后屁用,沒有灰溜溜的走人,要強的多(如下圖)。
數據分析師 PK 運營,不再被追著要數!                     
有的同學會問:這個場景里,是運營先做了全面補貼,之后再優化,所有有砍負成本的空間。如果運營只是試點了一個小群體,結果沒做成,需要優化,又該怎么做呢?這是個好問題,特別在小范圍MVP測試的時候,樣本本來就少,有需要分析各種情況,咋辦?有興趣的話,加入我的知識星球,我們一起深入討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ID:gh_abf29df6ada8),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36氪經授權發布。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