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大變局,京東物流的長效敘事與估值重構
當物流行業整體由價格競爭轉向價值驅動后,京東物流也迎來了自己的紅利時代。
作者|子雨
出品|產業家
如果你想走進我國的消費零售市場,新的入口既不在需求細分的消費群體,也不在品類豐富的電商平臺,而在“協調運轉”生產資料的物流運輸。
過去十年,我國物流行業迎來高速發展,21年是物流行業標志性的一年,社會物流總額達335萬億元再創新高,價格戰轉向價值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首次成為上下游共識。
今年疫情反復,物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此前上海更是因疫情導致倉庫封鎖、物流停擺,無數商家面臨日常訂單無法發貨、商品積壓、滯留等問題,上海老牌國貨隆力奇也沒能幸免。
“疫情期間,最困難的時候不取消訂單已經是一種肯定。”隆力奇電商總監夏文強的一番話道出特殊時期商家經營的心酸。
幫助隆力奇快速緩解供應鏈壓力的是與其合作多年的京東物流。
在收到隆力奇的求助后,京東物流快速響應、緊急備案,當天夜里就啟動了杭州、無錫分倉調配發貨,最大限度保證貨物的流通與供應鏈運轉。更值得一提的細節是,京東物流除了提前對疫情進行預警在全國設置了7大發貨倉外,還預備了Plan C——即疫情導致倉庫全部封鎖時,京東快遞將直接在商家工廠處攬收貨物。
在京東物流的幫助下,隆力奇不僅快速解決了物流停擺問題,而且在疫情最嚴峻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日單7-8千的發貨量。用負責人夏文強的話說,“京東物流不僅是乙方,更是我們可靠的后備力量。”
而像隆力奇這樣的一體化供應鏈客戶,京東物流在一季度已經服務了近6萬家。
最近,京東物流發布了最新一季財報。數據顯示,京東物流2022年一季度營收274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外部客戶收入達160億元,占比58.4%;來自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達179億元,整體盈利水平持續改善。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京東物流卻“逆勢上揚”,呈現出“抗周期”與“抗競爭”,十分不易。
今年,所有人都在不斷升級的疫情防控中承受著巨大壓力,上海疫情還未平復,北京又迎來“防疫大考”。
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情勢,多地線下零售渠道關閉,互聯網企業流通與鏈接能力得以重視和重用。
諸如京東、美團、叮咚買菜等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本地生活服務網絡及物流供應鏈網絡,能夠在線下渠道停擺的時候,成為保障商品流通的“基礎性資源”。
他們不僅是我國抗疫保供的中堅力量,也在結合數字化手段與供應鏈能力,于一次次實戰中不斷創新優化運營經驗。
在北京疫情暴發初期,朝陽區酒仙橋街道被劃定為高風險,被封控的還有京東物流兩個營業部,以及40多名京東小哥。
如何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保障封控區內的物資配送合理高效?
京東物流與相關街道、社區人員合力,摸索出“短程接駁+志愿服務”的方式,來保障封控社區“最后100米”的物資配送。
具體落地,就是將居民訂單以路區為最小單位,配送至封控社區,再由封控社區內的京東小哥完成送貨上門服務。
而京東小哥除了在封控區配送京東物資外,還兼具志愿者身份,為社區居民提供核酸檢測登記、秩序維護、運送生活垃圾等志愿服務,彌補封控社區志愿者的人力缺口。
京東物流與社區共同探索出的“酒仙橋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封控區的物資配送問題,還在北京朝陽區雙井街道、農光里、光輝里等多個封控社區內成功復制,在山東濟南、青海西寧等多地進行衍生落地。
“酒仙橋模式”可以大規模復制背后,正是基于京東物流強大的基礎設施網絡。
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東物流在全國運營了約1400個倉庫,含云倉生態平臺的管理面積在內,京東物流的倉儲網絡管理總面積超2500萬平方米。
數智化武裝高效協同的物流網絡,使得京東物流能夠在成本、效率、體驗三大維度達到高水準,具備了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
而集合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一體化供應鏈能力,既是京東物流籌資物資、整合運力、服務京東以及第三方運輸需求,實現物資及時運送的基礎,也是京東物流能夠在特殊時期開展人力、物力、運力全方位靈活調度,助力全國多地抗疫保供的先決條件。
以“酒仙橋模式”為切口,我們看到了京東物流的一體化供應鏈在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上,展現出的強大柔性與韌性。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用“經濟界的黑暗大陸”來形容物流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
在經濟轉型,消費升級過程中,消費者希望享受到不被時間空間所局限的便捷購物體驗,企業由單一轉向全渠道零售,市場也開始呼喚既能夠提供可靠、可跟蹤、按需、一體化端到端的運輸服務,又具備全面倉儲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的“技術賦能型”供應鏈物流服務商。
對于供應鏈物流服務商而言,服務解決方案的經驗需要從大量的客戶服務實踐經驗中來。在京東物流的助力下,京東集團在服務5.8億消費者,以及在自營商品超1000萬SKU的基礎上,庫存周轉天數一季度降至30.2天。
要知道,美國零售巨頭亞馬遜的庫存周轉天數也要33天。
多年服務零售企業的經驗積累,京東物流不僅形成了軟件+硬件+系統集成“三位一體”的供應鏈技術,還建立了包含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物流網絡和跨境物流網絡在內的高度協同的六大網絡。
而這帶來的優勢就是,京東物流既可以提供覆蓋貫穿供應鏈戰略到執行的解決方案,又可以提供“咨詢+技術+運營”的一體化落地支撐。
即使在疫情防控壓力下,京東物流仍舊聚焦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主業,持續夯實物流基礎設施,并進行供應鏈技術研發投入。
近兩年,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銷售與供應鏈履約體系,提升了供應鏈穩定性在發展中的優先級,并意識到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的重要價值與不可替代性,這種觀念轉變帶來的市場空間拓寬,對京東物流來說,是一種“長期紅利”。
不過囿于行業差異性太大,很多供應鏈物流服務其實是難以快速標準化復制的。雙壹調研就提到,供應鏈企業服務的客戶由于所屬行業不同,產品品類不同,所需服務個性化要求強,對于供應鏈服務商來說,服務標準化程度低,難以復制經驗,規模效應不明顯。
面對這種“千人千面”的服務現狀,京東物流通過解耦、模塊化沉淀為標準化行業服務的套餐,幫助客戶優化庫存周轉效率,縮短履約時間,提升整體供應鏈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比如針對八個細分領域的中腰部客戶,開發了一體化供應鏈產品套餐;突破直播電商領域,受邀成為抖音電商大促活動“抖音春節不打烊”的物流合作伙伴;賦能新消費品牌,全面滿足“認養一頭牛”對全鏈路一體化運營、全渠道集約化服務的供應鏈需求……在這一過程中,京東物流的能力與價值也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
財報中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持續增長,占比近6成,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同比增長20%達5.9萬個,就是例證。
評估一個商業組織的價值,不僅要看外部影響力,更要看內部凝聚力。哪怕自身經營承壓,京東物流依舊展現出了一家新型實體企業的溫情。截至2022年3月底,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數超過30萬,財報中提到,僅一季度,京東物流為一線員工薪酬福利支出達100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長15億元。
今年春節期間,京東物流對堅守一線的員工加大福利補貼,投入超4億元。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整體大環境趨冷的情況下,京東物流的做法的確暖了人心。
加繆曾說,對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在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全面優化供應鏈網絡的同時,京東物流也在積極發揮新型實體企業的效能,通過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將長期積累的資源與能力持續向行業與社會開放。
沒有企業能脫離宏觀大環境大背景去談微觀發展。在外部環境十分“不確定”時,京東物流卻不斷向外界展現著它的“確定性”,以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助力產業升級,連通社會價值。
以備受關注的上海防疫來說,疫情爆發后,京東物流“不惜力、不算賬”,快速在全國調集超過4000位快遞小哥、分揀員等一線員工,支援上海的運營和物資配送。通過航空、海運、鐵路、公路等方式,將包括米面糧油、藥品、母嬰用品等超過8萬噸物資運抵上海。
同時,京東物流還落地超1600個無接觸社區保供站,部署100多臺智能快遞車、數十臺室內配送機器人,為封閉社區、方艙醫院等地進行物資的無接觸配送。
除了不遺余力抗疫保供,面向受疫情沖擊地區的商家或中小企業,京東物流也出臺了一系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舉措。
據了解,京東物流依托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京慧”免費為相關客戶提供數字化指導與服務,輔助其經營決策和效能提升。同時,京東物流還打通全國各地運營的倉庫,助力商家實現多地分倉靈活發貨,商品快速入庫上架。
今年一季度,面對春晚的履約壓力,京東物流依舊“能打”,除夕當晚剛過22點,貴州畢節市的李女士就收到了由京東快遞送達的互動獎品,成為拿下春晚互動活動實物好禮的第一單。
看得出,無論是抗疫保供,還是服務春晚互動、冬奧會這樣的大型體育賽事,京東物流都出色完成了復雜場景下的供應鏈履約重任,且展現出新型實體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姿態。
今年3月,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實現了2021年度的碳中和,獲得由北京綠色交易所和華測認證(CTI)頒發的碳中和認證雙證書,成為我國首個“零碳”物流園區,為推動產業鏈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對商業保持敬畏,對生活的土地保持熱愛,京東物流的一體化供應鏈,不僅有柔性、韌性和敏捷性,更有“社會責任感”,這樣的企業,其商業價值也應該被重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產業家”(ID:chanyejiawang),作者:子雨,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