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知果:這些年,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九步法”感悟

知果日記
+ 關注
2022-06-14 11:02
1158次閱讀
Hi,歡迎來到知果的知果日記。

關鍵詞:我的經歷、打造產品“九步法”

想寫這篇文章挺久了,但一直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切入去寫,感覺自己想表達地挺多,可因太零碎不夠體系,因此遲遲沒有動筆。
直到上次我在公眾號發表了“我對B端產品MVP的5點感悟與3點總結(實戰版)”一文后(下有鏈接,可直接點擊查看),收到了一些讀者的咨詢,以及一些讀者表達受益匪淺之事,讓我決定還是打算寫寫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經歷與一些感悟。
我對B端產品MVP的5點感悟與3點總結(實戰版)
知果:這些年,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九步法”感悟
說來很奇妙,從我開始接觸B端,就一直與基建類、中臺類B端產品纏繞在一起。如知識圖譜、監控運維、大數據平臺、資源管理系統、LowCode、D2C、企業級基礎組件、企業級設計體系等,它們均是屬于底層形態的產品,而非業務應用側的產品。
通過與這些產品打交道,我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從復雜關系中抽取共性的能力。而對于這些共性的抽取、應用、迭代、再構建(如此往復循環),我也是樂此不疲。每當從繁雜中梳理出來線頭的時候,那種感覺別提有多高興與舒暢了。
當然,以上產品并非都我主導,一部分我以主設計師+半個產品經理的身份參與,另一部分我以產品經理的身份主導展開。不論是作為設計師,還是作為產品經理,我都在思考如何做出一款被客戶認可的產品,而不是一款自嗨的產品。記得前些日子有一位企業管理者和我聊起產品,他問我,說:“知果,我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認為一個好的B端產品,具備哪些特點?”我說:“第一,第二……”(你可以看下圖)
知果:這些年,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九步法”感悟
隨著經歷越多,我也越來越發現,大家都想要能從自己手中培養出一款好的產品,可「好」怎么理解,每個人卻不盡相同?!负谩巩a品要怎么來,大家也處于迷茫階段。對此,我也想趁今天的文章,對自己從0-1做B端產品的經歷進行簡單梳理(選擇一些我印象相對深刻的),與你進行簡單分享?;蛟S不和你想的完全一致,但期望能拋磚引玉,互相多多交流。
我已經有些記不得,到底自己是如何從一名純設計師慢慢進入產品經理行列的。我坐在自己的木椅子上,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看著天花板一點點往前回憶。慢慢地,以往參與與負責過的B端產品逐漸在腦海中清晰,記得我以主設計師身份參與的第一個B端產品是運維監控平臺,直到現在,它還在穩穩地運行著,服務著包括招商證券這么大級別的客戶?,F在也有一個專門的產品與研發團隊,對其在進行迭代與運營。
很謝謝運維監控平臺,是它領我進了B端大門,讓我開始逐漸了解什么是B端,什么是B端產品。不過因為我參與設計運維監控平臺其實不算從0-1,因此,我將它跳過了。我的思緒定格在了知識圖譜系統。
知識圖譜系統算是我以主設計師+半個產品經理身份參與的系統,其讓我漸漸有了自己思考構建產品的意識。由于當時團隊人手緊缺,并且該領域較為新興(現在知識圖譜已經耳熟能詳),因此我被推上前線,承擔起兩個職責:一個是設計產品形態與信息架構,一個是設計產品界面交互與視覺風格。
對那時的我來說,我連知識圖譜是啥都不知道,更別說界面要怎么構建了,完全毫無頭緒。于是和產品團隊負責人高頻交流、分析競品、學習圖譜基礎知識,其實當時整個團隊都對知識譜圖不太了解,都在各自學習中,幾乎誰也不比誰更懂。但我們都互相打氣、加油、互相解答疑問。
后來,我以大約每兩天一版產品原型的迭代速度,通過“畫-評審-修改”的循環,在大約兩周內完成了最終方案的敲定,接著再開始進行交互設計與視覺設計。從知識圖譜項目中,我學習到了很多,總結起來有5點
1.1、接手一個不懂的產品后,不要慌,先與產品總負責人溝通基本情況,再對業務進行學習和了解;
1.2、不要急急忙忙開始設計解決方案,而是要先搞清楚一些核心問題,比如產品解決什么問題、客戶是誰、他們會怎么使用產品等;
1.3、雖然主要身份是設計師,但想要將產品設計好,需要有意識思考設計以外的東西;
1.4、沒有比原型更好的表達想法與團隊共識的東西了,“快速繪制、快速評審、快速迭代”是產品設計的秘密武器;
1.5、直到現在,核心界面信息架構和交互依然沒變,團隊主要在技術上進行探索與深耕。所以我想,不要害怕一開始想不明白產品該如何設計,最怕想不清楚直接投入大量資源研發,這才令人頭疼。

知果:這些年,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九步法”感悟

先說說這款產品的現狀吧,目前已經正式投入運營與接入客戶使用,解決了很多企業想要快速構建系統的訴求。我問了創始人,他說現在正有條不紊地展開,雖然辛苦,但整體趨勢尚可。
好了,我說說這款產品當時我參與設計的情況吧。在我接手這款產品設計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原型,原本我的角色是根據原型進行交互優化與視覺設計。由于我的職業習慣,我通常先要將產品相關的七七八八搞清楚,捋順才會著手設計界面,因此,當我發現界面信息架構和流程不通暢時,我與創始人進行了溝通。之后他告訴我原型其實并不準確,我可以進行調整與優化。
好嘛,與是我往前再走了一步,我將該產品的整體情況進行了了解。我發現,這哪里是一個產品,這明明是一個生態,而且很多問題在之前給的原型上并沒有體現出來。在確定還有富余的時間可調整原型后,我主動以產品經理的身份對產品生態進行了梳理,并且與創始人一起明確了產品演進的步驟與節奏,逐步將LowCode梳理出來。
由于有了之前知識圖譜的經驗,我依然通過對原型數次評審與迭代來敲定最終的MVP,然后著手開始界面交互與視覺設計。這次項目,可以說是重構了我對B端產品的認識。并且我發現,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我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切入去解決問題。也因為這次項目,我對產品的熱愛更深了,我喜歡琢磨產品,將它們當做有血有肉的人一樣去塑造和思考。由于此次項目的A計劃是一個生態,超越了我原來接觸的單一產品維度,因此可以說,學到了不少。如果要說有什么特別的感悟,我也總結了5點
2.1、把做產品像培養孩子一樣對待,時刻思考合不合理,有沒有辦法可以做的更好,使盡全力出方案;
2.2、永遠不要將自己鎖定在某種身份,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就去嘗試和突破;
2.3、理清思路后,線框圖、低保證原型永遠是最有效的驗證方式,直到團隊內部明確最終可行的方案后,再著手開始高保真原型創作;
2.4、如果它是一個生態,那么需要把這個生態的方方面面一同搞清楚,而不是一上來就開始陷入細節設計,觀全局才能控細節。了解全局后,你了解點就更加容易了。
2.5、產品是誰用,他會怎么用,能解決他什么問題…也就是說客戶群體決定了產品的最終形態。

知果:這些年,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九步法”感悟

嚴格意義上來說,很多人并不認為這是一個產品,因為它與一般的B端產品完全不相同。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在我眼里,任何為用戶提供價值的均可以稱為產品,一本書、一套付費課程、一個演唱會等,你會發現,它們的設計邏輯是相似的。
企業級一體化框架嚴格來說是一種基建型產品,其是為了解決不同B端產品在集成時具備一致體驗而誕生的。可能很多同學會覺得,這不很簡單,找個功能強大的框架抄一個就可以用了,可事實卻不是如此。
每個客戶都有自己的訴求,除了功能要滿足,在視覺層面也需要一些定制化(如位置、色彩、樣式等)。這個項目我是以產品經理+設計師的身份全程主導的,可以說,在這個項目上,我無法依賴任何人(所有人在此均沒有經驗),必須自己做出決策和推動落地。
以終為始,我進行倒推,完成客戶調研、定位問題、競品分析、原型設計與評審、風格定義與設計、推動研發落地與產品推廣。可以說,扎扎實實走完了產品建設與推廣的全流程。不得不說,我特別享受這個的過程:思考與解決問題。
這套框架目前已經落地幾十個產品,并且已經進入客戶現場,得到了客戶的驗證與認可。同時,我還將框架申請了專利。當然,在這套框架的設計與推廣中,我依然覺得還存在些許遺憾。譬如,由于經驗不足,一些情況我沒有提前考慮到,導致框架拓展性受限;再譬如,由于對前端實現方式不熟悉,有些研發要求沒有交代清楚;還有,在產品推廣前,我沒有意識到一些B端產品的歷史原因,導致推廣中受阻。等等,這些都需要在今后設計產品時優化與規避。我依然總結了5點感悟分享給你:
3.1、一個新的產品即便客戶認可,但若需要其付出較大的代價才能獲得的,那么他很有可能放棄;
3.2、不要默默告訴客戶你有了什么驚艷的神器,他們很可能覺得你瞎搞,應該在某些適當的時刻反復露一下臉;
3.3、完成一款產品的設計與研發,僅僅只是產品的開始,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包括驗證產品與市場的匹配度、提升客戶數、優化與強化產品競爭力等,真的是一堆事情;
3.4、假如你喜歡做產品,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采用做產品的方式去思考和執行。而不只是在接手一款擁有千萬級用戶的產品時才這么做;
3.5、自己思考一款產品如何做出來并推廣下去,獲得的感悟遠遠比別人手把手教你一步步該怎么做,來的深刻。

知果:這些年,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九步法”感悟

慢慢地,我開始學習獨自思考它們,然后再和小伙伴們、領導、客戶溝通,看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什么需要修正和改進的。比如在自己近幾年負責的企業級設計體系上,其是一種在企業級層面提升數字產品界面體驗設計的能力。
我把產品中零碎的信息、功能、需求等當成是一串珍珠項鏈中的一顆顆珍珠,我思考如何將它們逐一串起來,成為一串用戶喜歡、并愿意付費購買的項鏈。
產品就如珍珠項鏈,產品經理就如打造珍珠項鏈的匠人。
不同的人群對珍珠項鏈的喜好是不同的,我們需要針對性的打造。
關于一些其他的B端產品設計感悟,我會在后續的公眾號文章中慢慢與你分享。
做B端也有很多年了,一直覺得自己還挺幸運,有機會和優秀的小伙伴們一起從0-1構建一些產品。一些是我作為主要角色參與的,一些是我作為負責人主導的,不論是哪種角色,我都力求盡量把每個環節做到位,防止產品推翻重來。
在這些年,我也總結出了一些從0-1做產品的方法,我將其稱為“九步法”(如下圖)。當然,我會根據不同的產品,略微對以下步驟做刪減或者調整。
知果:這些年,我從0-1打造B端產品的“九步法”感悟
第一步:找出問題
沒有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不值得去做的。你想,如果問題和痛點都不存在,那這個產品為什么要做呢?因此,正如Ash Maurya Spark59創始人說過:“必須先確定手頭有沒有值得解決的問題,不能在沒有確定之前就花上數月甚至數年時間來推出解決方案。”
在我做D2C時,我就從自己目前擅長的領域出發,去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我發現的這些問題一方面來自于我日常的觀察,另一方面來自于一些同事的反饋。
第二步:客戶調研
我們需要通過小范圍的目標客戶調研來明確問題是否真的存在,而不是自己臆想出來的。邀約一些客戶,對你發現的問題進行溝通,看看他們都是怎么想的。你會通過訪談發現一些新的問題點,當然也會被客戶否定你發現的一些問題(在他們看來并沒有那么重要)。
在我做D2C時,通過客戶訪談,就發現了一些我之前未曾考慮到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很重要。通常我隨身帶筆和紙,我在訪談中就隨手記錄關鍵詞,回去后進行整理。一些屬于我盲區的問題,我會帶給我的團隊小伙伴,一起來看。
第三步:梳理解決方案
當你發現你提出的問題,確實也是客戶目前頭疼的問題時,你就可以著手梳理解決方案了。如果有可能,你可以多梳理一些,去和客戶交流,哪些方案是他們認為不錯的,愿意在你開發出來后嘗試或者付費的。
在我做D2C時,我將解決方案大致畫了流程圖與線框圖(沒有交互細節),然后與客戶再次溝通,在他們大致認可后,我才開始著手第四步。
第四步:完成原型(MVP)
完成解決方案的原型時,我們要融入MVP思想,切不可一上來就想做個功能大而全的產品,這有可能翻船。
在我做D2C時,我對MVP運用的也不是很嫻熟,抓不住重點。但在設計D2C中,由于需要在一定時間內看到產品形態以及驗證其可行性,必須在僅有的人力條件下快速輸出產品,因此我就不停地思考與取舍,慢慢有了自己對MVP的認識。在原型中,盡可能去掉對當下階段來說不重要、不需要的需求。
我有一點影響比較深刻的是,即便我們知道目前是MVP階段,也不要隨意寫代碼,畢竟如果后期獲得市場認可,代碼要重新優化一遍,那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在MVP階段,盡可能把代碼寫好。更多我對MVP的感悟,可以看這篇文章:我對B端產品MVP的5點感悟與3點總結(實戰版)
第五步:團隊評審
MVP原型完成后,我們要先進行團隊評審,切不可直接扔給設計師出視覺稿。通過幾輪評審和原型完善后,就可以進入第六步了。
在我做D2C時,原型評審分為組內和組外兩部分,組內是研發小組內部評審,組外是找了后期會使用該產品的客戶進行評審,這期間大家都提出了很寶貴的意見。我非常建議產品經理要經常進行原型研發前的評審,避免研發階段再提出原型不合理的問題,導致之前的時間浪費了。
有產品經理會問,每次開會,人人都成了批評家,實在不想評審(可以說是害怕)。其實我們不要把評審看的太恐怖,我們要把評審也看做是一次小型輕量的驗證會。最終做決策的人還是你,你可以最終決定哪些建議采納,哪些建議暫時收進建議池。
第六步:視覺設計
視覺設計就是視覺設計師要將原型進行美化,讓用戶用起來更舒服。
在我做D2C時,沒有過多在視覺上下功夫,主要運用了企業級設計規范來做,又快又省力。一些強業務部分,有針對性地輸出設計稿即可。
第七步:研發與測試
這個步驟我就不再多贅述了,就是研發按照設計稿還原,并完成前后端數據對接什么的,提交測試的過程。
該階段有一個點我覺得需要注意,就是研發過程中研發工程師忽然告訴你功能實現不了了,要么實現它需要繼續增加時間,這會打亂整個研發節奏。我當時也遇到了此情況。于是后面我每周五開會,確定下周需要研發的事項,然后在會議上讓研發工程師評估實現難度和方案,盡量在前期控制。對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方案,我們會提前幾周開始準備和預研。
第八步:小范圍驗證產品與市場匹配度
完成MVP,就要推廣出去讓客戶使用了。我這里講了要小范圍,也是因為我之前吃過幾次虧,發現一下子大面積推出去會有兩個問題:第一,咨詢的客戶會一下子涌進來,而團隊現有能力及資源壓根接不住,導致亂套了,團隊一下子沒了方向;第二,客戶太多后,會導致對產品的評價各異,一旦出現一些負面評價,會導致團隊沒有精力處理,從而導致你會懷疑自己的產品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因此,在我做D2C時,我是一個個客戶去聯系的,等用上了,我開始找第二個客戶,然后跟蹤使用反饋。小范圍先驗證,并且同步優化與更新產品的目標客群,逐步擴大客戶范圍。
第九步:迭代、擴張
要是你發現你的產品與市場是匹配的時候,那真的太好了。你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了,也就是根據客戶與市場的需求,不斷迭代你的產品,然后逐步擴張你的客戶群體。
這里我們要注意,切記不要在迭代的時候,就毫無顧慮地在產品中瘋狂添加功能,來彌補MVP階段克制的心理。Ash Maurya Spark59創始人說過:“不要預先制作產品或者提供服務,等客戶要求了再做。你應該把八成的精力都用來改進現有功能,而不是增加新功能。”
D2C小結:
由于D2C是一款內部基建類產品,因此我順帶帶著團隊參加了比賽,最終從數款產品中沖出重圍,獲得了優勝獎(即一等獎)。不論是評委還是現場觀眾,都對此款產品給出了好評。
很幸運,自己不僅參與過小模塊、小功能的精細化設計,也參與過大產品的整體設計與思考。這兩種狀態我都很享受,不過最最最享受的還是從0-1做產品。
但到目前,因為各種原因,我認為還有很多我沒有接觸到、以及做深的,這些都是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力量。期待在學習、思考與實踐中,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然后分享給你們。
期望我的經歷與打造產品“九步法”能給你帶去一些啟發。
圖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知果日記”(ID:gh_690a8b6479cb),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