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企業需要具備企業知識管理的能力?

Baklib
關注
2022-07-13 14:16
531次閱讀
在新時代,知識是最主要的驅動力,沒有知識的企業,無論它有多強,都將被淘汰。我在從事數字化生產的時候,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很多中國企業號稱數字化和信息化,但是他們的知識都是機械的、傳統的、甚至是落后的。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知識一直被視為「道」(Being)的存在,但幾乎一夜之間,它就變為「器」(Doing)的存在,從而成為一種資源,一種實用利器。”
這是德魯克分析管理在過去的100年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我也深深地受到了它的啟發。
德魯克把知識作為改變的動力,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將知識應用到生產工具、工藝和產品上,由此產生了一場工業革命;
第二個階段是指將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從而導致了生產力的變革;
第三個階段是將知識運用到自身的“管理革命”。
回首過去,我想現在是第四個階段了。在這種情況下,我把它叫做“知識革命”。以前的知識,不管是在流程、工具、工作上,都是在運用知識,而在“知識革命”的今天,知識就是一種生產力。
我們都處在一個嶄新的起點,因為任何國家、任何企業、任何產業,都不具備天然的優勢,都是從同一個起點出發,同時起步。中國公司在這方面的實踐和創新都是領先的。
華為將其知識應用于技術標準,將5G標準推向全球。其實早在09年,華為就已經著手制定5G技術標準,因此,在技術標準中應用知識,取得了領域內的領先地位。
小米從一個移動企業到一個生態企業,再到一個零售企業,已經在100多家成長型企業中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互動生態網絡。小米的成功并非來自于資金,而是來自于其對使用者的了解。通過持續的使用用戶的知識來進行商業創新,8年的時間就能使公司的市值和價值超過百年公司。
近十年來,海爾一直在進行著自我革新,開創了“人單合一”的經營模式。按照張瑞敏的說法,“人”是員工,“單”是客戶的價值,“人單合一”是將員工和客戶結合起來,實現價值的全面融合。員工的工作能力,不是由領導來評定的,而是由市場和使用者共同決定的,這就是個人創造的空間。“人單合一”的目標在于實現個人不斷創新、自我驅動和自我運作。
張瑞敏曾經說過,“把人力資源當作一個功能單位,要轉變成一個企業。”海爾的做法,讓我們了解了從一個大的生產企業向一個靈活的生產公司轉化的過程。
舉出這些實例,實際上是為了表明,當今社會,知識就是生產力,而知識則是推動新時代的關鍵因素。大家都是一樣的,才能真正的進行管理的重組,進行價值的創新。
如今,隨著技術逐漸滲透到公司的各個領域,知識的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成本也越來越低,這也就意味著,當競爭者掌握了同樣的技術之后,公司的優勢將會迅速消失。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對知識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并發掘出好的實踐。
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夠使企業獲得和使用知識。知識管理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知識,它還包含了技術與企業整體(如生產、財務、營銷等)的相容性。
沃爾瑪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零售體系,使沃爾瑪長期躋身全球500強。這個體系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全球采購,價格低于其他國家;第二,開架銷售,之前沒有任何一家零售店是開架銷售;第三,沃爾瑪公司在1970年代后期就建立了電腦配送系統,它能比其它零售商提前3天完成訂單,節約2.5%的費用,并且在降低存貨和保證貨架的充足度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沃爾瑪在80年代建成了自己的商業衛星系統,被譽為全球最大的民用數據庫,它利用信息在生產和零售業間的效率最大化。
沃爾瑪創立了零售知識體系,沃爾瑪也因此而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業。但如今,人們已經從超市,轉移到了線上和線下的結合。亞馬遜和7- ELEVEN公司為您提供了一系列的在線和離線的知識體系。這兩個零售業的出現,使整個零售業的戰略地位發生了變化。
今天,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知識不再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變數,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變數。在一個公司里,如果沒有一種能力,我們稱為知識驅動,知識和技術的結合,那么,就不會有新的機遇。
所謂的“重新定義”,就是用知識、技術、數據、信息作為新的產業邏輯來改變整個行業。
知識管理需要員工懂知識,同時知識與技術、組織相容。目前,很多傳統公司面臨著非常艱難的局面,阿里和騰訊都在做同樣的事,那就是通過網絡技術來給行業注入力量。
阿里的“五個新”策略,我們可以看出,金融正在發生著改變。大部分都是用手機支付的,不是微信,就是支付寶。新零售也開始了,新的生產,將會有五個。騰訊對傳統行業的賦能也是同樣的。
這是一種技術,一種組織。有效的知識管理,就是你獲得知識與使用知識之間的相互補充,從而對企業的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現在,企業的業績不僅取決于企業內部的經營,也取決于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和使用知識。
“戰略方針需要資深管理人員和技術總監一起參與戰略的制訂。”在《未來企業》一書中,漢斯·丹尼爾邁爾總結說,只有高層管理者才能作出知識決定,而知識本身則是一個戰略變量,而不是一個有效的變量。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你們是否可以幫助你們公司建立起一種整合知識的模式。也就是說,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你是否能夠用一種全新的戰略方式來協調各方力量,抓住重大機遇,從而使整個機構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知識整合。它的強大之處是,技術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可以被恰當地處理,并且可以在相關機構、企業和個人之間進行合理的產權和生產職責。
做好知識管理的要素肯定很多,但是怎樣才能更好的進行知識管理呢?我的辦法是,把知識基礎建設起來。
知識基礎的重要性
如果企業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不但會使企業有價值的知識資源損失,而且還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為什么要建設一個企業知識庫,怎樣運用它來管理和繼承和運用這些知識,是每個管理者都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1.知識庫的建立有助于企業知識資源的集中和統一的存儲和管理
在業務的發展過程中,每天都會有海量的資料和資料。大部分分散在各個員工的不同設備上,不能進行共享和使用;另外,由于公司人員流動性較大,如果不能及時地積累、精煉、傳承,很可能會造成新老員工之間難以進行工作交接,從而影響公司的經營。作為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企業知識庫能夠有效地進行知識的積累和傳承,并能夠促進員工之間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2.建立知識庫,使知識的分類規范化和有序,提高了知識的使用效率
通過構建企業的知識庫,對文檔進行統一的識別和整理,并根據其特征,將其分類存儲。從而改變了原有文檔的雜亂無章狀況,使企業的知識管理更為規范化和有序。使企業的知識和信息能夠迅速地找到、查找,使企業的知識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從而使企業的運行更加有效。
3.知識庫促進了企業數據的流通,促進了知識的分享和交換
企業知識庫是一個開放的共享、互惠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一個員工都是知識的貢獻者和受益人。通過一個統一的知識管理平臺,把企業的人員和數據鏈接到一起,實現了文檔的傳輸和共享,使得知識的流通和重用更加方便和有效。
同時,在平臺上,員工也能完成文檔的操作,及時更新和完善知識,使每個知識文檔都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4.知識庫是促進組織合作和交流的有效文件合作平臺
企業通過建立知識庫,既能迅速地為員工提供有用的知識,又能根據文檔的用途進行分工合作,幫助員工解決溝通、任務銜接、互助支持等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5.知識庫有助于企業高效地管理顧客信息
銷售部門的數據與業務活動密切相關,與用戶的動態關系密切,對文檔的可用性和可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企業知識庫能夠有效地管理顧客的信息,便于業務人員在任何時候都能使用和獲取支持,從而提高公司的銷售業績。
另外,有些珍貴的顧客數據信息分散在銷售員的手里,很可能會因為工作變動而遺失。因此,企業的知識庫對于企業的客戶信息的保護和有效的傳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知識庫能夠實現紙質文件的電子和統一的管理
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還存在著大量的紙質文檔,如:公文、報告、報價、合同、表格、記錄、標書、傳真等,它們都是承載著重要知識的文件。但是由于紙質文檔的體積較大,不易存儲、檢索、查詢、易損毀、破損后無法恢復、傳輸速度緩慢、易丟失、安全性差、難以集中保管和管理。因此,如何構建知識庫,實現電子文件的統一管理,就成為了一個十分必要的工作。
知識基礎建設
Baklib是一款非常精致的云筆記和智能建站工具,它可以成為用戶的 FAQ,也可以成為用戶的知識庫,幫助中心,產品手冊,可以滿足用戶對內容的存儲、編輯和分享的需求。使用 Baklib,僅需要三個步驟,即可創建簡單而實用的知識庫。

Baklib
+
關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