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破局小微難題:8項應用逾半直擊企業融資難題

微眾信科
+ 關注
2022-08-10 14:15
948次閱讀

衡量地方經濟是否富有潛力,中小微企業是重要參照之一。在國內乃至全球幾乎是創新與活力城市代名詞的深圳也印證了這一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在這里起家、而今享譽世界的企業,幾乎無一不是由小微企業成長、發展而來。這種創新、創業的氛圍至今依然在延續,無數各行各業的創業者來到深圳,龐大的小微企業群體,某種程度也是深圳活力的見證。

中小微企業對經濟的貢獻不言而喻,但與之相對的是,在傳統信貸邏輯中,小微企業是弱勢群體,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全球范圍內的共性難題。

作為小微企業活躍聚集的重要城市,深圳市金融監管部門一直將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作為重點工作。而從達成手段來看,深圳市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從小范圍試點開始,穩步探索,從而為小微企業融資找到良方。

自2020年4月,深圳市正式啟動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運用新興技術手段驅動金融創新以來。截至目前,深圳市已有兩批共8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開展測試運行,其中有5個應用與小微企業融資相關,第二批四個試點項目更是全部與小微企業有關。

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在第二批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項目中,平安銀行的“平安好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就是基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的新型供應鏈金融平臺,其解決了上下游數據采集、交易真實性驗證等問題,形成了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為核心企業及其上游供應商提供全線上應收賬款全流程服務。其驅動優質核心企業參與確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并承擔相應付款責任,并通過應收賬款轉讓的安排,可延展服務至供應鏈末端的中小企業,便利中小企業融資,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平安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該應用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參與機構的合作互信。構建平安銀行與核心企業、供應商的聯盟鏈,將企業身份、應收賬款等信息上鏈存證,有效保障交易背景真實有效、信息防篡改和可追溯,

二是率先直連中登網和票交所供票平臺,提升效率、降低風險。上述負責人指出,2021年8月15日與票交所供應鏈票據平臺對接上線,一周內就實現供應鏈票據4.2億交易,服務近20家中小企業。

三是在反欺詐層面,通過應用AI技術實現貿易背景真實性核查并提升客戶體驗。通過對客戶上傳的發票、合同等資料進行人工智能OCR+NLP分析,并與中登網登記風險報告進行交易對手交叉比對,提升貿易背景真實性驗證的效率和準確度,快速識別風險,實現T+0出賬。

四是利用開放銀行OpenAPI+SDK技術打造平臺化、生態化的供應鏈平臺。快速與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ERP系統打通,為客戶提供場景化的金融服務。

從數據上看,截至2022年3月末,平安好鏈平臺累計交易量1123億元,融資額520億元,供應鏈票據交易量8.2億,累計服務核心企業357戶,供應商3324戶。

平安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科技平臺的支撐對未來供應鏈金融健康穩定發展非常重要。供應鏈金融平臺未來會逐步變成中小微企業獲得信用、積累交易信息和交易數據的重要渠道,且因為供應鏈平臺鏈接了很多核心企業,平臺也可以發揮撮合交易的作用,由于供應鏈金融鏈接實體,因此從政策層面也是鼓勵發展的。但如何發揮好一方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便宜資金,一方面創造更多貿易機會的作用,關鍵在于做好數字化。

大數據風控助力中小企業信用資產轉化

同樣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微眾信科的金融科技創新實踐則選擇大數據風控這一路徑。

作為第二批加入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應用,微眾信科聯合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推出了“基于大數據的智能風控產品”項目,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通過對中小企業數據的挖掘,把中小企業的數據轉化為信用資產,提升中小企業貸款的獲得率,提升中小企業貸款額度的滿足率。

微眾信科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于2021年2月上線,主要應用在農行納稅e貸這一面對中小微企業的線上信用類貸款產品上,極大優化了原產品的服務模式和效率,從抵押貸為主到純信用貸款。從數據上看,農行從原來一年只能放款幾百戶企業,到現在一年可以放款幾千戶。截至2022年3月,農行新發放普惠信用貸款近2.46萬筆,累計新發放貸款金額約85億元,截至3月末有貸戶已達8870戶。

前述業務負責人介紹,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在于信用不符合傳統銀行業務的風控標準,在普惠金融高速發展數年后,行業也在思考,如何實現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出發,該項目主要從四方面進行創新突破,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一是數據,微眾信科補充中小微企業業務強關聯性的數據,并把小微企業數據、政務數據等多方數據和銀行原有的數據進行融合和深度挖掘,豐富了銀行對小微企業的風險評價維度,打破了現有數據壁壘,有效地輔助銀行授信。

二是效率,通過大數據,實時進行多來源的數據采集、挖掘和分析運算處理,從而線上實時生成小微企業智能風控報告,有效提高了農業銀行小微企業風控效率。小微企業從原來數天乃至數月才能獲得貸款,到如今一天甚至幾小時就能獲得貸款。

三是風控上提高了授信精準度,依賴多年積累的風控模型可用性和精確性,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基礎上,還搭建了層次分析(AHP)評分卡、量化評分卡,不單單能對小微企業進行一個更客觀更精準地評分,還能智能標識小微企業行業屬性、融資優勢,提升金融機構對這個企業授信精準度,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可能性。

四是可應用拓展性,未來服務不同銀行、場景十分便捷,從點及面,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很大。

微眾信科相關業務負責人指出,基于大數據的智能風控既符合國家對中小微企業扶持的精神,符合技術發展的趨勢,可以為更多企業帶來融資服務,也能為其他區域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而在未來,微眾信科希望更進一步,通過復制這一項目模式與港澳征信機構的聯動,賦能更多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目前,香港、澳門企業的貸款審批仍然是線下傳統的模式,金融機構的風控手段缺乏對大數據和智能風控的技術應用,審批效率仍然較低。微眾信科可以通過輸出征信方法論、風控算法等,讓港澳的金融機構通過這類項目提高審批效率,提高風控管理水平。同時,通過項目對數據的處理和應用能力,更好識別優秀的港澳企業,吸引這些企業到境內來投資和創辦實業。實現通過科技對金融的賦能,促進粵港澳區域的經濟發展。

回顧一年多來加入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的感受,前述項目負責人指出,深圳是創新之城,是科技之城。加入創新監管工具是希望以此作為創新的開始,未來可以聯合更多的金融機構,拓展到多個場景、多款產品,逐步實現回歸企業本源的智能融顧,包括對科技型企業的科企貸、對制造業的設備融資、對貿易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等。

“從創新環境來說,深圳是金融科技企業的不二之選。”前述負責人也指出,選擇在深圳申報項目,一部分是出于戰略發展考慮。從監管機構的友好性來說,公司更愿意在開放、包容、創新、友好的監管環境下申報。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破局小微難題:8項應用逾半直擊企業融資難題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資深作者微眾信科
微眾信科
0
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實力廠商
實力廠商
優質服務
優質服務
及時響應
及時響應
立即詢價
相關話題
數據分析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