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4000噸,他離開大廠做的這個新品牌,兩年成天貓類目第一
后來者如何分得一杯羹。
天下網商 楊潔
編輯 吳羚瑋
“大黃,未來你一定會造假。” 2019年,當黃超準備創業賣肉的時候,一位朋友做了預判。
黃超當即杠起來了:“要掙錢,就去賣真東西掙錢,賣假的算怎么回事。”
雖然沒杠贏,但黃超更堅定了要賣真肉的想法。一個簡單的判定方式是,賣的牛肉、蝦仁等產品,能否放心給自己的孩子吃。
賣肉,聽起來沒什么壁壘,其實不是一門容易的生意。市場上,福成股份、正大食品等傳統生鮮品牌加速布局,試圖搶占更多渠道;新品牌小牛凱西、大希地、天海藏也在競相分食市場。
除了市場競爭,還有創始人的“基因”。傳統品牌自然不用說,福成股份創始人李福成從養牛干起,業務版圖橫跨畜牧、食品加工、餐飲;后入局的小牛凱西,其創始人饒德飛有著8年的食品供應鏈背景;而黃超,則是從阿里離職的市場人,實實在在的跨界創業。
但僅用兩年時間,黃超所創立的“大黃鮮森”,成為2021年天貓雙11第一波銷售時生鮮類目第一,店鋪年銷4000噸,其中招牌產品蝦仁年銷2000噸,月均復購率40%。
《天下網商》專訪了黃超(花名“大黃”),試圖解析后來者如何在這個市場分得一杯羹。
愛健身的大廠人,創業賣肉
“土生土長的北京爺們,卻把整個青春都花在了杭州。”大黃告訴《天下網商》,他曾是阿里巴巴集團市場部的經理。2014年,VR(虛擬現實)風起,大黃和同事決定創業,成立了一家?機交互技術的產品平臺公司——Rokid。
由于Rokid在美國分設研究團隊,大黃曾和家人短暫定居美國。在美國,酷愛健身的大黃逐漸關注到生鮮類產品,超市里的牛肉、魚肉、蝦,無論品級高低,都有嚴格的包裝和規格標準。
回國后,因為有了孩子,大黃買品質肉的需求越發強勁,走上了代購買肉之路。“一開始,我是自己找優質的貨源自己買,因為家里吃不完,就和身邊朋友、小區住戶一塊團。”
代購“團長”大黃因此積累了第一批客戶。2018年底,他的團購群,已超過千人。
“需求很大,為什么不自己做個品牌?”彼時,大黃已退出Rokid,從生鮮市場縫隙中,他看到了再次創業的新機會。
大黃把中美兩國的市場仔細對比了一番。在他看來,國內用戶對生鮮品牌缺乏信任,是最大的痛點,也是最大的機會,未來一定會跑出代表性的生鮮品牌。
2019年9月,他開出了“大黃鮮森”天貓店,從賺差價的團購模式轉為做品牌,盯準了兩類主流消費群:一是年輕父母,主要買生鮮給孩子吃;另一類是注重營養的健身人群。
補齊供應鏈能力
一開始,賣肉這件事有多難,大黃并不清楚。
雖然選擇了一個看似接地氣的行業,但入行門檻并不低。在賣肉之前,他首先需要補齊所有“功課”,從上游養殖開始。
大黃稱,一些老板告訴他,有些人拿水當肉賣,蝦仁會泡藥……為了保證產品品質,他決定自己建產線,將鮮蝦制成包裝好的蝦仁。產線的建立,意味著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以及標準出品,但也是一筆重投入。“從上游蝦養殖,到產線建立,投入上百萬,這也是品牌早期投入最大的地方。”
相繼補齊供應鏈、物流、冷鏈等方面之后,大黃鮮森先后推出蝦仁、牛肉餅、鱈魚排、豬肋排等生鮮食材。
這次的再創業,和之前的科技創業有所不同。之前的創業邏輯是“趨勢來了,但市面上還沒有這樣的產品,自己來創立一個”,而大黃鮮森的邏輯則是“在一門好生意中,搶占市場”。這意味著品牌在補齊所有能力的同時,還要提供不一樣的價值。
“我并不覺得做好原材料的供應鏈是最難的事,最大的難點其實是將用戶和產品連接在一起,信任度在其中至關重要。”大黃說。
2019年,大黃鮮森第一次參加雙11,沒花錢推廣,靠著用戶的信任,銷售額達到10萬,平均客單價接近600元。
連續三年翻倍增長,直播渠道爆發
作為新銳品牌,大黃面臨的下一個問題是:如何走出私域,讓更多的人知道并認識?
直播間適時給大黃鮮森點了“一把火”。2020年下半年,大黃鮮森一款產品進入了頭部主播的直播間。
“達人對于單品的拉伸作用,也讓店鋪有了比較高的熱度,形成了較好的流量趨勢。”當晚,店鋪就像就過了個“小雙11”。
不同于店鋪圖文,直播可以很好地表達生鮮的賣點。主播展示產品、進行烹飪方式教學,可以迅速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自此,大黃鮮森開始尋求更大范圍的達人合作,通過直播做單品的爆發。例如蝦仁這款產品,就曾進入到胡可、葉一茜、林依輪等主播直播間,8月11日,大黃先森又走進了“東方甄選”直播間。
2020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0倍,2021年同比增長5倍,大黃鮮森的產品賣到了70萬個家庭。
在生鮮新品牌中,小牛凱西、大希地同樣選擇了這個路徑,依靠圖文種草、直播爆發這套打法,高效運轉。
以大希地為例,其首席品牌官唐一城曾向《天下網商》介紹,大希地于2019年開始直播,曾用將近4個月的時間,將其在淘寶直播的銷售額整整提升了6倍,通過店鋪自播累積認可度,還孵化出了20名店鋪主播。
在完成市場認知后,大希地開始了店鋪自播以及達人合作的并行模式,同時拓展更多的直播場景。
做生鮮行業的“元氣森林”
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為3117.4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達4198.3億元。由于疫情影響,消費者線上購買生鮮需求較強,與2021年相比,65.4%的消費者線上消費頻次增加。
需求激增下,2022年,生鮮電商企業數量是2017年的近3倍。
在這個發展空間巨大的市場,不論和傳統企業相比,還是和生鮮新品牌相比,大黃先森還很小。
2021年,小牛凱西完成了近億元的A輪融資,并開始發力線下渠道,與全國各大連鎖商場合作;乳業品牌“認養一頭牛”成立肉牛事業部,開辟獨立于乳業板塊的肉牛業務,打算投資50億元賣肉;盒馬打造的自有品牌“帝皇鮮”,推出蝦仁、魚柳、西冷牛排等20余款產品,進軍生鮮食材市場。
隨著行業內部模式不斷創新,外部企業跨界入局搶奪市場份額,競爭持續加劇。
當大黃鮮森從0快速成長到1時,下一步會怎樣?大黃早早的規劃是:開拓更多的產品線,像元氣森林、認養一頭牛一樣,慢慢從線上走向線下……
無論在哪個領域拓展,大黃先森都可能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但競爭也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大黃的好勝心。
“我一定會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眼前的事是把現在的用戶服務好,給用戶提供高質量且有性價比的商品。長遠的愿景是一步步走下去,做生鮮行業的元氣森林。”
※圖片由受訪者供圖,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楊潔,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