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采購管理五階模型,看采購管理系統如何為企業增值?

對于招標采購負責人來說,既要有一定的管理和規劃來主持招標采購活動,又要確保每個階段都在可控范圍內,有效規避法律風險。在本文中,我們將簡述采購管理的五階模型及處理各階段難點的系統方法。
01
采購管理的五階模型
1.1 采購管理的第一階段:
供應是為了確保材料的可用性。在這個階段,采購的角色是采購員和計劃員,他們做典型的秘書工作。購買價格也經過協商,但對價格的影響很小。原因有很多。例如,內部客戶的實力太強。工程師在制定規格、尋找供應商和談判價格方面擁有最終發言權。
1.2 采購管理的第二階段:
節約成本是采購的主要指標。在這個階段,采購的角色轉變為談判者,成本節約是采購的主要指標(但這并不意味著交貨率和質量不重要,這些指標是必要的)。與材料供應階段相比,處于價格階段的公司系統地跟蹤和比較價格,并統計采購節約。比較價格有兩種方法:與市場價格進行比較,即與主要價格指數進行比較,如美國的生產價格指數;與歷史購買價格的比較是統計購買價格差異。
1.3 采購管理的第三階段:
總購買成本。采購成本節約是采購績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它直接、清晰且易于量化。然而,采購價格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其優化往往導致其他成本的非優化。
1.4 采購管理的第四階段:
需求管理。在這一階段,供應商的早期干預是其中之一,即盡快將供應商的好想法納入設計中,從而使設計更加合理,并從設計角度降低成本。其次是客戶管理,確保使用綜合性能最佳的供應商,最小化需求變化,控制牛鞭效應等,所有這些都從根本上降低了供應鏈的總成本。
1.5 采購管理的第五階段:
綜合增值。在這個階段,買得好總比賣得好好。在許多行業,采購已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階段的問題是,采購關系到公司的生存,但其手段往往是第二階段的價格談判,簡言之,就是利潤轉移。這就像帶著當地的大炮打核戰爭。美國的汽車工業具有代表性。
無論企業采購管理分多少階段實施,作為一名合格的采購經理,我們都需要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自己的企業和市場趨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業浪潮中發展。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供應鏈發展最關鍵的環節在于采購。采購涵蓋了從供應商到需求之間的貨物、技術、信息或服務流動的全過程。并且,采購成本是企業成本控制種的主體和核心部分。目前的市場發展環境,許多企業開始通過建立采購管理系統來提升進行供應鏈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
02
打造采購管理系統,提升采購職能效率
通過提高采購支出管理水平,采購管理系統幫助集團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采購和供應管理,在供應鏈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從原來簡單的生產輔助功能轉變為重要的利潤來源和競爭力形成的驅動力,并提供一站式采購支出管理解決方案。作為企業數字智能采購的技術提供商,其客戶目前涵蓋金融、醫療、教育、環保、互聯網、制造和物流等多個行業。產品主要涵蓋三個層面:
一是尋源到合同:通過更加透明、合規的在線供應商尋源以及互聯網形式的商務談判,幫助企業大幅提高商務談判效率,降低采購成本,不斷沉淀供應商資源。迄今為止,已累計為企業節約超上百萬元。

二是采購到付款:通過幫助企業快速搭建內部采購商城,實現企業采購支出的一站式管理。從請購單到審批到預算,從訂單生成到供應商協作,以及收付款,所有流程都可以在系統中完成。基于系統簡便的交互使使用讓員工能夠迅速掌握使用它,無需特殊培訓即可輕松入門。

三是供應商關系/風險管理:幫助企業實現更有序的供應商準入、評估和退出流程,并利用大數據洞察供應商的潛在風險。讓企業告別與供應商的傳統溝通模式,實現高效的在線協作。

此外,還提供采購供應鏈咨詢服務和采購服務。相當于幫助企業建立一個集中采購控制中心,通過策略嵌入和高效自動化,可以實現企業業務財務的高效運作。與此同時,整個采購過程將變得更加公開和透明,更多的供應商將進入生態。
03
總結與思考
數字化采購可以把采購部門打造成企業的價值創造中心,而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買東西”。通過采購管理系統,賦能企業提升采購職能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可實現更快捷、更透明的可持續采購。企業可以獲得更低的采購價格,實現高效的業務匹配和交易。
<本文由數商云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標明:數商云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