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CSDN
+ 關注
2022-10-27 11:00
890次閱讀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整理 | 小雨青年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長沙1024程序員節”的“全球開源技術掌門人”高峰論壇上,PingCAP 聯合創始人兼CTO 黃東旭分享了《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開源已死?不,還差得遠
可能因為TiDB是開源的,最近在國內開源也是比較熱的主題。有些朋友會說Snowflake 也不開源,或者Databricks的Delta Lake 一開始也沒有開源,并且現在一些云服務廠商,比如 AWS Aurora 的 Redshift ,基本都不開源。所以開源會是數據庫或者新一代的基礎軟件的一個必要條件嗎?
下圖為一個名為ossinsight 的開源項目,它把Github上的數據實時抓下來做數據分析。從宏觀角度來看,開源項目即使基數很大,仍然在呈指數級地增長。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在這個趨勢下,開源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新的數據產品或者數據庫軟件不開源,那么它的機會是不大的,畢竟現在很難在成就一個Snowflake 。開源仍然是現代數據庫或者其他項目冷啟動最好的方式。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開發方式正在被重塑
Supabase 是一家非常有意思的數據庫公司,在它的主頁有兩句 slogan ,"Build in a weekend.Scale to millions."。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一周能Build 出來的也就是原型,而millions 對于數據庫性能來說是個很小的數字。Supabase 提供的服務很簡單,它把PostgreSQL 放到云上,給客戶提供易用的服務。而它的目標客戶不會關心它能不能跑一個億的 TPS ,而是整體的用戶體驗非常流暢。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我們過去一直在關心數據庫本身,但是開發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不止在使用數據庫,還有用戶體驗上,比如數據導入導出、數據同步和服務上層的API 。現在更多的云服務公司、數據庫公司的硬核能力不再變得那么重要,反而對于用戶體驗的關注會讓產品更好用。
開發者的開發應用方式正在被重塑,用戶體驗在未來會變成數據庫產品的兵家必爭之地。誰能提供簡單易用的服務誰就會贏,尤其是在云上。開發者的門檻在變得越來越低。以前的電商平臺,要做雙十一的服務,它背后的數據庫技術、緩存技術、全鏈路技術和高并發技術等,對于開發者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隨著云上的服務和產品的出現,開發者構建這樣的應用門檻變得非常低,只要會寫前端就能構建出一個八九不離十的應用。
Vercel 是一個前端應用托管平臺。如果開發者采用傳統的應用托管,就要自己租服務器或者虛擬主機、選擇數據庫再把代碼部署上去,而Vercel 把一切關于運維部署的東西都隱藏起來了。對于開發者來說,只要把業務代碼提交到Github 上,Vercel 就會搞定后續的一切工作。如果開發者的電商業務流量暴漲,Vercel 還會解決可擴展性的問題解決。Vercel 會和其他廠商做整合,比如TiDB ,用戶可以直接在Vercel 上使用 TiDB 的服務,而TiDB 本身的服務是可伸縮的,所以對于用戶來講得到的是全鏈路的解決方案。只要開發者會寫前端,就能擁有其他廠商幾十年的功力。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TiDB 在海外主要是以云服務的方式對客戶提供服務,所以用戶已經看不到底層部署主哪臺機器上運行,這些對用戶來說不用關心,他只需要關心怎么連上去數據、怎么導入導出,包括備份恢復這些全都已經內嵌到產品里了,所以使用數據庫就是一個點點鼠標的事情。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開發者體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在未來會越來越重要,因為開發者的門檻在變得越來越低。懂得這些分布系統或者數據庫。的人其實沒有那么多。而且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這么多雙11,就沒有這么多的這個極端的這種場景去需要這么高的這個極端的性能。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OALP 和 OLTP 之間的差距正在模糊
過去幾十年,我們發明了太多的OLTP 數據庫,比如Oracle 、MySQL 、DB2 、 PostgreSQL ,同時我們又發明了多個Data Warehouse ,比如Greenplum 、Terdata 、snowflake 。這樣就導致整個系統非常復雜。
最近半年,尤其在美國,HTAP 是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比如 Google 隆重推出了名為 AlloyDB 的全托管式 PostgreSQL 數據庫,它的特點是支持實時分析。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最近這幾個月,Snowflake 發布了 Unistore 的新服務。這個新的服務針對的 Workload 就是在線服務,比如支持事務,同時也支持分析型的負載。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兩家巨頭都發現,越來越靠近實時和交易型的數據庫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這背后的核心邏輯在于簡單,因為二三十年前其實我們根本沒有什么 OALP 和 OLTP 之分。數據庫來講,開發者只要會寫 SQL ,在Oracle 或 DB2 上執行就結束了。數據庫技術的演進和發展跟不上人們對于數據服務的需求,后來就分化出各種特定場景的數據庫技術。因為OALP 和 OLTP 本質上來說底層要求的技術是不一樣的。但是對于這個云上,這幾年包括硬件、云、分布式技術的成熟,使用戶體驗上的融合是變成可能,而且融合到最后會以很簡單的形式提供給用戶,因為開發者去使用數據庫的時候,一定會希望它是更簡單的接口形式。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高性能?
經常有人說數據庫到底要不要追求高性能,當然要。但是高性能到底意味著什么,目前沒有一個人能夠給我講清楚。實際上大家真正去使用數據庫的時候,更在意的是性能是不是可預期的,就是穩定性。
其實,可預期的性能比高性能更重要。比如說數據庫服務告知開發者,不管是 100 并發、1000 并發甚至1 萬并發響應都是100 毫秒,而不是說在壓力小的時候 1 毫秒,壓力大的時候是2秒。所以不穩定的快不如穩定的慢,尤其在云上。如果廠商要提供數據庫服務的話,這一點是比單純追求極致的性能會更加重要的設計思路。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Serverless 會變成下一件大事
這次不提云原生,因為目前來說所有東西都是云原生的,當云原生成為必選項以后,一定會出現基于云原生出現新的生態和技術。
Serverless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云原生的下一站一定是 Serverless 。這里需要一個新的概念 Full Stack Service 。比如 Vercel 這個網站和應用托管平臺,前端不需要關心CDN 的服務器,應用層不需要管部署在那個服務上。這些新一代的服務提供商,他們在每個鏈路上都是 Serverless 的解決方案,以后整個鏈路串起來變成全棧 Serverless 的體驗。
現在云上數據庫存算分離已經變成基本要求,以后廠商能多大程度地去利用 Serverless 就意味著能多大程度地去利用云上的彈性的資源,能多大利用彈性的資源意味著能夠創造多少利潤空間,這點其實特別重要。
黃東旭:開源數據庫的國際化思考與實踐
從SQL 到API
作為 Database 廠商,我們經歷了 SQL 到 NoSQL 再到 new SQL 又回到了 SQL ,接下來 API 會變成兵家必爭之地。SQL 是訪問數據庫的一個標準的語言,但是 SQL 其實離真正的應用還是有點遠。真正的應用一定是通過 API 來去訪問數據,但這意味著用戶還要去管理 API 去寫很多代碼去封裝數據庫,把數據庫的數據訪問變成 API 再提供給應用。所以下一個趨勢是讓 API 的封裝和使用變得更加的簡單。
對一個數據庫公司來說,用戶是誰,很多人說是 DBA。早年我也覺得產品就是給像數據庫的使用者、管理員和這個基礎軟件的開發者去用的。但是現在真正我們的用戶是構建應用的開發者,甚至未來世界都可能沒有DBA 。當然,目前來看 SQL 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接口,至少比 NoSQL 要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SDN”(ID:CSDNnews),36氪經授權發布。

資深作者CSDN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