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參數中的10bit、4K、120fps、H.265到底是個啥?
“每秒50億次的計算”,是一臺普通電腦的CPU運算速度。在這個速度下,很多文件可以極快的被處理。
但是對于大型圖形設計、視頻文件來說,這點算力還遠遠不夠!這也是專業圖形電腦都要配置專業顯卡的原因,需要有GPU的算力解決圖形計算。
沒錯,圖形是需要計算的!如果想要實現10bit(色彩真實)、4K(畫面清晰)、120fps(顯示流暢)、H.265(傳輸高質量),到底需要多少的計算力,今天我們一起看看。
圖片和視頻看起來真不真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都是來源“色彩”,彩色畫面永遠比黑白畫面更真實。
而bit所表示的就是色深,它表示畫面中的顏色豐富度。用一句話總結就是:bit越高色彩的豐富度越高,顏色看起來會越自然。
10bit可以展現10.7億色
不同數值的bit可以顯示的顏色數量不同,比如:8bit面板可顯示1677萬色,10bit面板可顯示10.7億色。
我們手機或者電腦看到的每一張圖片,在數字傳輸的過程中,其實都是像素。越清晰的圖片,像素越多。
對比HD,4K圖片中的像素分布更密集
如果一張圖片的分辨率是4K,那在這張圖片大約存在885萬個像素(4096×2160分辨率=8,847,360個像素數量)。
fps(幀)就是一秒鐘的視頻中,播放的圖片數量。我們平時所看到的視頻,實際上就是由一幀幀圖片連續串起來。
120fps就等于每秒會有120張圖片一閃而過,正常情況下每秒的幀數越多,視頻或者動畫看起來就更加“絲滑流暢”。如果幀率非常低的視頻,看起來的感受就會像看一張一張的圖片在播放。
一個冷知識:“人眼最多能分辨每秒三十幀的畫面。因為人眼視覺具有殘留特性,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后,需要保留一段時間讓視神經元的反應過來。
H.265是視頻編碼協議,在實時傳輸視頻文件時候,它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的寬帶速度下,H.265的協議可以傳輸更高質量的視頻。
H.265可以讓視頻達到非常高的壓縮率,如果用H.265來存儲視頻,占用的存儲空間會更加少;對比H.264占據的內存大概會少50%。
不過H.265編碼的復雜度也很高,在算法復雜度上比H.264高2-10倍,運算量飆升到400-500GOPS(每秒十億次運算數)。
所以,有時候電腦處理大型視頻文件時候,出現卡頓、死機、藍屏的現象,最大的原因是:“系統計算不過來了”。
而青椒云最高支持“10bit、4K、120fps、H.265”的無損顯示,不需要笨重的主機;為設計、影視制作者,提供一個流暢絲滑的設計制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