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OKR沒有用?可能是因為你不會用
為什么數字化戰略落地難?
很多企業老板都說過,數字化是企業的第一戰略。
但是,我想問你幾個問題:
第一,你能保證企業內每個人,都認為數字化能為公司帶來價值嗎?對價值大小的認知一致嗎?
也就是,從老板到管理層再到員工,愿意做數字化轉型嗎?
好,第二,即使大家愿意干了,他們會不會做這件事?
就像葉軍說的,在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反而是船小好調頭,但是對于大企業來說,需要重構整個流程,而且大企業的慣性非常大,所以不好做。
我做過不少咨詢項目,是關于數字化戰略落地的。實際上,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最難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數字化戰略落地一共有五個步驟:
我告訴大家真的不用怕,在數字化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最難的不是技術,最難的是人的認知。
對這個事情能不能達成共識、愿不愿意做,是文化。大家會不會做,是我們的能力。
接下來,我就聚焦OKR這個工具,分享一下如何通過數字化工具,讓數字化戰略落地和目標達成。
首先,請回答一個問題:
你們公司用完OKR這個目標管理工具之后,真的解決了戰略落地和目標達成的目的嗎?
工具在落地的時候,遇到的困難是什么?怎么才能拿到結果?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理解一下,從戰略到執行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管理當中最難做的一件事情是拿到結果。
它為什么難?舉個例子。
比如說,我們公司今年定了12個億的銷售額,對你來說這個目標制定很容易,為什么呢?12個億拆成12個月,每個月1個億,然后再派分到各個城市各個團隊,你們是不是覺得很輕松?
但實際上目標是這么拆解的嗎?不是。
第一,因為你要考慮到不同的產品線,有不同的產品策略,每個產品是有不同的權重,這叫產品力。
第二,每個城市的銷售能力如何?肯定是有強有弱。
第三,品牌力、人的能力是不是也不一樣。所以明茨伯格認為目標的制定,是一個終極的管理難題。
要想科學制定目標,我們需要考慮4個維度。
第一個問題,怎么讓員工把公司的目標當作是自己的目標?你把目標給到員工以后,員工的反應是什么?
我為什么要做?這個是你的目標,跟我有什么關系?這個目標怎么落地我也不知道,就算做到了跟我也沒關系。
管理者不能做傳聲筒,管理者要做轉換,他把這個目標給員工,讓員工心甘情愿的去做,并且他得知道怎么做,這是我們第一個很困難的地方。
第二個困難是什么?業務跟人的割裂。大量的管理者只關心業務目標往往會忽略落地時有沒有人去做。
管理者在做目標制定的時候,他往往忽視人的維度,你有沒有發現數字化轉型最難的點都在人上面,人不會做。
第三個困難,是局部和整體的斷裂。越是董事長他越會清晰的告訴你,公司三年的目標是什么,公司三年的戰略是什么?每一個人都會一張藍圖。
但是從董事長往下,集團目標拆到分公司,分公司拆到各個事業部事業,從各個部門再往下,是不是沒有人拆得清楚了?
拆完之后發現有斷裂,各個部門的目標加起來和老板的目標對不齊,部門之間會就此產生部門墻。
第四個困難是今天和明天。所有公司老板在做目標的時候,他們定的目標只有今年的營運目標,完全不會考慮到為了明后年的戰略,我要做什么戰略性的規劃。
比如說做數字化,一般來說公司要做三年,我特別建議你們第一年是做數字化營銷,馬上就能看到成果,所有人是不是就有信心了?
第二年我們改造營銷部門內部的CRM。第三年我們再去做組織變革。一般是這個次序。
但是你想,我們的目標里面,有多少個目標的規劃只包括了現在沒有包括未來,科學的制定目標是一個很難的課題。
OKR的使用必須進入4個階段:
第一個,我們要從集團戰略拆到分公司子戰略。
第二個,我們要從集團目標拆組織目標。
第三個,我們要從業務流程拆到關鍵指標 KPI。
實際上,OKR只有目標是不變的,方法策略一直在調整。其實做OKR最難的是方法策略的問題,所以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系統。
但是拆完的戰略根本落不下去,為什么?因為你沒有跟蹤的保障體系,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個保障體系。
那么在跟蹤體系里面,比較復雜的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所有的戰略拆到KR的這些東西,都要建立一個跟蹤系統。所以我們講管理應該用儀表盤,什么叫儀表盤?開車的方向盤,你沒有方向盤就不知道自己開去哪里了。
第二件事情,我們要做人才培養。為什么大量的人不會用這些東西?你的輔導系統、培訓系統是關鍵。
第三件事,你還要解決員工愿不愿意干的問題,就是文化和績效的問題。
舉個例子,我給一個上市公司做績效方案,公司2萬人,我們在三個月做完,因為量很大,但是我們為了落地這套績效,我們跟蹤了一年。為什么?
我們把績效做好以后,所有人都很開心,仿佛明年的股票、錢都看得見了,但如果絕大部分人都拿不到想要的結果,他們會覺得這套系統不好,會說制度太差了,不就是這樣嗎?
只有所有人通過數字化拿到結果,你的轉型才有用。那,什么叫結果?
改變了意識叫結果,改變了過程叫結果,改進了管理方式叫結果,降本增效叫結果,最后實現了業績增長,利潤增長也叫結果。
所以我們是必須要拿到結果的,為什么說數字化戰役叫必勝戰役?
因為留給每家企業真正轉型的時間只有三年,無論規模大小,這三年如果你轉不過去,未來就不屬于你,各個行業會重新洗牌。
第三,才是用到OKR的工具。所以真正要用好OKR,在工具前面需要有兩套系統,工具是在后面的。
我見過那么多的企業,每個人都會跟我講,工具太重要了,如果沒有工具,根本無法實現跟蹤對齊。
但最大的問題是,每個老板都會抱怨說用不好,這個工具好像在我公司流于形式。這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從咨詢的維度來講,我先跟大家講講戰略拆解的三個系統:
第一個戰略系統拆解,我們有個工具給到大家,叫做戰略共創會,這是每個企業在年底的三會之一必修課,戰略會決定明年做什么,不做什么,用什么方法路徑去達成。
第二個人才盤點會到底明年再用誰去干,誰不去干。
第三件事我們還要做財務的全面預測會。
所以在年底拆戰略的時候,要做好OKR。
第一件事,企業要開戰略共創會,那么通過這個會議我們要輸出6個成果:第一個成果集團戰略拆到子戰略,大家要達成共識。
第二個要拆分,什么叫子戰略?各個事業部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供應鏈要做什么,銷售要做什么,品牌要做什么,渠道要做什么,人力要做什么,研發要做什么,這個叫子戰略。
戰略拆完之后,我們要落到目標,集團目標到子公司的目標或者一家公司落到子部門的目標,一定要拆清楚。
那么這個拆完之后,我們要輸出架構。戰略變架構調,你的業務變化以后,流程變化以后,架構就要變化,架構變完之后,每一個事業部的績效方向就要定出來。
舉個例子:我是供應鏈負責采購的,那么我對采購的指標預測準確,是我很大的一個指標。因為預測多了浪費,少了就不夠賣,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這個時候,我就必須要銷售老大協同我,你必須要把預測做準確了,如果預測不做準確,我就沒有辦法完成我的績效指標。
所以在這個會上,我們必須要輸出一級部門的績效指標的方向。
最后,我們要做財務的測算,每個項目我們要花多少錢,那么這個就是我們戰略會要達成的6個成果。
第二步拆目標。圍繞你公司的目標,你層層往下拆解,一般來說我們會拆到5個方向,第一個方向產品策略,第二個方向銷售策略,第三個人力資源策略,第四個品牌市場營銷。
還有人的策略,大家往往忽視人的策略。你這個部門如果沒有人的策略,人才結構怎么做,人員怎么搭建,那么你落不下去的,所有的東西沒落到人的話,什么都落不下去。此外,也會沒有協同,績效方向完全把不準。
第三,戰略拆完了,目標拆完了,還要拆業務流程。
涉及到業務流程的時候,我們就要理解什么是業務流,里面一級業務流和二級流有什么不同?面向不同客戶的企業,它的業務流程有什么不同?
所有的關鍵動作、關鍵指標、關鍵策略,都來自于業務流。
然后,就是怎么樣從業務流當中抓到我們的關鍵指標,如果這些東西都不會做,那么OKR中的方法和策略一定出不來,就會流于形式。
所以,我們無法達成戰略落地、目標達成,原因主要是我們實際上不會用這個工具。
因為要用這套工具,第一件事,你是要拆業務的,業務第一層拆戰略,第二層拆目標,第三層拆業務流程,在業務流程當中找到關鍵的指標,工具是需要你拆完放進去的,沒拆怎么放進去呢?
那么拆完以后,我們用數字化工具把這些東西都放進去了,之后你們以為都做完了嗎?
所以真正設置好目標以后,實際上是萬里長征剛剛開始第一步,我們接下來的跟蹤體系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耐心去跟的。
那么跟蹤體系里面,我們要定目標,要建立一個跟蹤體系,我目標定完了,拆解完了,我要適配到團隊,團隊我要完成內部的sell,他們得接受這個目標,并且為這個目標而奮斗,變成他的自驅力。
然后要建立數據儀表盤,根據儀表盤,我要每周每月去跟蹤、要大量的去輔導他們,最后要做復盤,那么這就是我們的一個跟蹤系統。
那么在落地的時候,除了跟蹤之外,大量的問題是解決人不會做的問題。
在這個數字化的過程當中,組織人員最大的挑戰在于什么?第一個,工作理念,每一層他的工作理念要變成數字化。第二個,他的時間精力該怎么分配?第三個他需要什么樣的領導力?
所以每一層的管理者,在數字化上遇到觀念、時間管理和工作能力的挑戰完全不一樣。
比如說總經理他原來分管整體銷售的,如果公司明年的戰略是數字化戰略,那么總經理就要跟董事長明確,明年我的數字化戰略主要是提高人效,還是降低獲客成本,還是減少廣告投放的成本,還是提高組織的協同效率?
那么他往后推的時候,東西都不同,這就是數字化轉型當中,我認為人上面遇到最大的挑戰。
落地當中的第三個很重要的是,要解決所有人愿不愿意干的問題。那么一個人愿不愿意干?它是需要兩個部分的,一手軟,一手硬,軟是文化,文化是土壤。
比如說互聯網文化要快,它唯快不破,但我們傳統企業是不是很慢?它特別慢更新速度的迭代。
所以你要知道數字化轉型挑戰最大的是文化,如果沒有構建互聯網的文化,以客戶為導向,快速迭代對吧?沒有建立互聯網的文化,它無法長出互聯網的業務。
我看到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做到一半做不下去,最大的挑戰就在于文化。從上到下,大家對這個事情的認知、價值感都不同。
第二大挑戰是人的能力問題,然后才是這些技術應用的問題。
補充一下,我們還要建立一個績效體系。怎么樣算做得好,怎么樣做得不好。它的背后是要獎優罰劣,那么數字化取得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做得好的人就應該去獎勵,做得不好的,就應該降級處理。
真正在績效落地的時候,第一件事兒要建立跟蹤體系,第二件事情還要做的是績效和文化。
所以大家知道表面上是我們公司上了一套OKR系統,但背后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對老板的管理能力有要求,你們在用數字化工具的背后,是倒逼你們企業的管理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
戰略會不會拆?目標會不會拆?業務流程中的關鍵策略能不能找得到?人會不會去培養?績效會不會做?文化能不能跟得上?
如果這些東西都統統沒有,你只是上了一個OKR工具,我保證你的效果跟以前是一樣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數字化系統,是真正能夠幫我們做到組織的降本增效。
我知道數字化對你們都非常難,但是沒有辦法,時代已經來臨了,我們都不會允許自己掉隊的。
最后,我用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的這句話鼓勵你:
悲觀是沒有用的,不如思考未來,闖過今天布滿暗礁的海。只有對未來充滿期望,對未來很有信心,你才不會困于今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張麗俊,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