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擊盜版,消費者在抖音電商里找到了更多參與感
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場行業持久戰。
作者|鹿堯
“便宜耐用就行,真的假的有那么重要嗎?”
去年小米官方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條打假視頻,有人這么評論到,很快就引來了其他網友的反駁,“買了假的誰給你售后?”,“關鍵是假的也不便宜而且不耐用啊”,爭論的背后,透露出來一個問題:其實對于假貨的看法,人們總是莫衷一是。
造假利潤高、風險成本低、正版定價高、消費者維權麻煩,這些阻礙治理的歷史遺留問題,如今仍然存在,隨著電商環境變得復雜多元,市場規模和消費群體與日俱增,據《中國消費者商標保護態度洞察白皮書》顯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坦言,會有因為混淆商標而買到假貨的困擾。
大型電商平臺雖然能管控商家行為,但顯然,假貨問題不僅僅是平臺和商家兩個層面的問題,更關乎文化、認知和人性。治理的困難,歸根結底,是認知和辨識能力的不足。
隨著興趣電商的興起,雖然同樣面臨傳統電商平臺的“知產保護”的問題,但情況已經轉變:消費場景變復雜的同時,以抖音電商為代表的平臺,正在重構維護知識產權的一系列治理過程。
背后的邏輯在于:當消費從線下轉移線上,商品的表現形式從單純的貨架轉移到短視頻和直播,相比傳統電商會被貨架場景限制,在興趣電商時代,人們獲取商品信息以及和平臺發生交互的方式,都在發生改變。
如果回顧抖音電商的知產保護業務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自2020年6月啟動以來,從開放IPPRO郵箱渠道、舉辦品牌溝通會,到啟動盜版治理專項、正式發布線上維權平臺,不同于傳統電商平臺針對商家采取的一系列打假治理,抖音電商是面向“平臺+品牌+商家+消費者”多個維度的防偽措施。
平臺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制定規則那么簡單,除了嚴格治理、優化維權路徑,還要對商家和用戶進行知產教育。這也是抖音電商在過去一年對內所做的事:
從電商平臺,到面向公眾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教育的平臺,對商家和達人,抖音上線了知產保護教育視頻和直播課;面向用戶,抖音電商啟動公眾教育欄目《防偽dou知道》,通過與大量知名品牌合作,發布真實有趣的短視頻內容,為用戶提供鑒別真偽的相關知識,平臺和中華商標協聯合發布的知識產權公眾教育獎項“真知獎IPPRO”,也在近日頒布。
去年初,小米官方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條視頻,對2021年的打假結果進行了匯總,畫面里出現的耳機、運動手環、藍牙音響、充電寶、甚至書包等一系列的小米產品,居然都是假的。
通過正品與假貨的直觀比對,視頻展示了人們在一般情況下很難注意到的細節:比如假Redmi AirDots2的外包裝盒做工粗糙、顏色也不對;在藍牙耳機的接合處,正版細致平坦,但假貨的拼接感就很重;包括怎么通過字體、顏色來辨別小米手環的真偽;一款雙肩包從刺繡貼標到實物手感,正品與盜版之間的差別其實都很明顯。
從官方披露的數據來看,2021年,小米配合警方成功刑事打擊了制售假案件102起,現場查扣假冒產品貨值超過5000萬人民幣。但其實早在2017年,當提到假貨的時候,小米管理層就表示過氣憤,稱市面上40%的小米手機和80%的小米充電寶都是假的,光是市場上售賣的假貨,就導致集團每年的損失高達幾十億人民幣。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假貨的存在會給正版廠商帶來很大的損失,除了分流掉正品的市場,品牌每年為打假防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都會造成正品利潤下降,不僅影響口碑,還對市場造成損害。
傳統的電商里,平臺和商家雖然能夠接觸到消費者,但治理措施一般只針對商家,因為囿于自身的貨架場景,并不利于進行內容傳播,加上人們對于假貨的看法其實一直十分曖昧,“知假買假”并不鮮見。這也是過去國內電商平臺高喊打假,但始終收效甚微的核心原因。
據網經社數據顯示,2018-2021年間,國內直播電商用戶從2.2億人增長到4.3億人,市場規模也從1353億元接近翻番。與此同時,興趣電商“內容場+交易場”的消費鏈路,相比貨架電商的內容量級更大,侵權場景和管控難度也更加麻煩,除了商品本身,平臺還要對影音版權、著作版權等進行知識產權審查。
這意味著,在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知識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的同時,龐大的用戶體量和復雜的生態下,隨之而來的侵權問題會更多。對于抖音電商這樣的新型平臺來說,防偽治理的過程將更加艱巨。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具備內容傳播優勢的新型電商平臺,又天然適合去做知識產權保護教育這樣的事。
成立以來,抖音電商已經建立了版權保護、主動防控、投訴處理、品牌合作、線下打擊和公眾教育六大業務模塊, 在過去的兩年里,抖音電商先是上線了官方維權平臺IPPRO,實現資質備案、投訴管理的一站式全流程覆蓋,解決了用戶”投訴難“問題;接著針對商家、達人和用戶,分別推出知識產權相關的視頻和直播,進行宣傳引導。其中,聯合品牌發起的《防偽dou知道》和《4.26知產日專題》,也讓抖音成為業內首家用新媒體手段,進行公眾知產教育的平臺。
在抖音的設想里,公眾教育是最基礎的一環,通過與50多家品牌合作,一系列防偽鑒真的短視頻投放及宣發,讓《防偽dou知道》在去年被100多家媒體報道及轉載,獲得了超過700萬播放量。前面提到的小米,也因為內容貢獻,在抖音電商首屆“IPPRO真知獎”中獲得了“2022年度精神”獎項。
和小米一樣,一直在國際上享有知名的吉列剃須刀,也久為山寨所困,盜版商往往用廉價的材料,賣更低的價格,除了外觀很像,產品的實際體驗遠不如正品:材質低劣、鋒利度不夠、沒有根據皮膚的生理學設計,很容易讓皮膚發生受損、泛紅等情況。
在吉列發布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仿冒廠商的原料和工藝成本比正品要差,價格才更低。如果假貨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消費者就會越來越容易買到“假冒偽劣”產品。進而拉低了品牌信譽,消費需求越來越小,最終導致品牌的消亡。
無獨有偶,假貨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據了解,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沒關系”系列書籍暢銷百萬,但在做真偽鑒別時發現,盜版書的含鉛量居然高出了100倍。它的危害已經不僅是出現缺頁、漏頁等質量問題了,甚至會損害讀者的大腦神經,有致癌風險。
以上這些,運用短視頻的手法,將正品和山寨進行直觀比對的同時,把危害性也告訴了觀眾,消費者不僅能夠預防買假,還會自覺抵制假貨。對于抖音電商來說,從電商到公知教育,這并不是角色的轉變,而是業務的成熟和深化,如果從更實際的層面來講,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原因在于,借助短視頻傳播防偽知識,公眾教育能夠快速獲取大品牌的合作和背書,這樣一來,發布的短視頻能夠很快被更多的用戶看到,強化了正品標簽和口碑,平臺的公信力,最終為之買單的仍然是消費者,反過來,也讓平臺被更多的品牌認可,利于后續的合作和發展。
據抖音電商發布的《2021抖音電商知識產權保護報告》數據顯示,知產保護業務上線一年,平臺與小米、蘋果、寶潔等200多品牌及協會達成了合作,IPPRO連同600多個品牌、近百家出版機構建立了專人對接機制。
但也就像官方表示的那樣,公眾教育只是基礎的一環,上層還需要更復雜的平臺保障體系,以及主動防治措施來維系平衡。
例如在保障圖書安全這件事上,抖音電商與各大出版社建立合作發起了反盜版倡議,得到了70多家出版社和文化機構的支持;一起推出的“防偽dou知道 好書正新知”欄目,用主題解說的方式,普及了正版圖書知識。截至2021年底,抖音電商圖書出版企業號數量同比增長134%,出版機構在平臺上的經營也更加常態化。
從宣傳教育,落實到具體的執行,這是一場能夠持續下去的生態治理。依照更好服務商家與用戶的平臺邏輯,治理過程離不開技術加持。具體來看,直播畫風監測、語義分析、同款檢索等13項科技的應用,讓抖音電商對假貨的主動防控率已經達到了80%。2021年,平臺累計刪除超過23萬條鏈接,處罰違規達人超3萬次。
除此以外,防偽實驗室、線下打擊、消費者維權、對商家的定期抽檢等一系列措施,抖音電商構建出了“假貨防治全景視圖系統”,這些都表明了,和過去傳統電商模式相比,抖音電商的治理方案最大區別在于:
后者是在全場景下,開發出的一套基于技術實力,進而采取面向用戶、商家、品牌及平臺的多元化治理模式,它的邏輯是層層遞進的。
事實上,在抖音之前,中國的電商此前已經提出過不少打假措施。比如提高準入機制,或者重新調整利潤分配,引導賣家走出價格戰泥潭,技術方面,過去流行的“實人認證”,除了要求商家實名,還建立人臉和聲紋特征數據庫,全面記錄每一個賣家的經營狀況。但這些并沒有將問題徹底解決。
混亂的供貨渠道、真假難辨的外觀、打假投入不一的品牌權利人,讓打假防假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低價甚至已經不再是甄別真偽的決定因素,尤其在復雜多元的內容場景下,消費者更容易對商品真假莫辨。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平臺和品牌方都想解決的是,如何影響消費決策,在引導用戶去購買正品的同時,讓人們也擁有辨別真偽的能力。
這種情況下,電商平臺對公眾采取知識產權的教育,教消費者怎樣辨別真偽避免買到假貨,雖然是個“慢方法”,但毫無疑問,采取公眾教育的方式,能將正品的重要性進行最大范圍的擴散,進而影響用戶的消費決策。無論是“防偽dou知道”還是“真知獎IPPRO”,都是這一方向的嘗試。
在抖音電商的體系里,基于對達人的信任,消費者與品牌、平臺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牢固,隨著抖音商城的推出,進入全域興趣電商時代,假貨盜版的存在不僅損害創作者及平臺的創作環境,更讓用戶的體驗大打折扣。這種情況下,持續的打擊盜版、維護知識產權,逐漸成為平臺基于用戶體驗,實現規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據官方透露,抖音電商將于2023年開始引入達人合作資源,利用內容、流量、傳播、技術資源等優勢,推動知產保護業務的進行。除了防偽主題,平臺也將會將內容擴展至山寨識別、地理標志宣導等更為廣闊的領域,在原基礎上,和官方監管機構深入合作,為優質的官方內容提供更為充沛的資源支持。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市場去偽存真的重要性,這本身就是社會向好的一個過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眸”(ID:xinmouls),作者:鹿堯,36氪經授權發布。
